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而且是個研究興趣很廣泛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曆法、音樂、醫藥、數學等方麵,都十分精通。他很早就研究天文曆法。在他擔任司天監期間,發現在那裏工作的人,不少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懂得用儀器觀測,於是他添置了天文儀器,趕走了那些不學無術的人,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員。為了觀察北極星的位置,他一連3個月,每天夜裏用渾天儀觀察,終於計算出北極星的正確位置。

沈括晚年的時候,閑居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夢溪園。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記載下來,寫成著作《夢溪筆談》。沈括除了記載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創造發明,其中特別有名的是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但是雕版花費精力大,而且刻好一塊木板後,要改動一個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他錢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畢昇,用一種很細的粘土,做成許多小塊,刻上字後放在窯裏燒硬,成為一個個活字。用這種活字排版印刷,比雕版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這件新鮮事,十分感興趣,就進行詳細的觀察和了解,把畢昇的發明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裏。

防禦西夏

沈括不但是一個有才智、有膽識的外交家,同時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沈括任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州官。陝西是宋朝西北方麵同西夏相鄰的要地。濃括到延州上任後,為防備西夏的侵擾積極整頓軍事,訓練士卒,鼓勵當地青年人踴躍參軍,充實地方武裝力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當地的軍事作戰水平大大提高。

當時駐在各地方的軍隊分為衛兵和鎮兵兩種。衛兵是從中央政府派去的,因此待遇比較好。而鎮兵是地方政府組織的,待遇比衛兵差多了。沈括覺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會直接影響到鎮兵的戰鬥力。因此,他便不避嫌疑,大膽地用朝廷的名義拿出很多錢賞賜鎮兵,事後才向朝廷奏告。宋神宗接到奏報後,認為如果不是沈括相機變通辦理,一定會影響軍心士氣,所以不但沒有降罪沈括,還特別允許他以後凡是來不及請示朝廷的事情,都可以按情況自行處理。

沈括治軍非常嚴格,對於違犯了軍紀的人決不姑息。有一次,宋朝政府派到西北前線去的一支軍隊開到五原(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附近)時遇到大雪,糧餉一時接濟不上。帶兵官劉歸仁竟擅自率領士卒兩萬多人撤回,結果隊伍潰散。沈括得到消息,便到延州郊外集合士兵並加以安置。不到十天,潰兵便全部回到了隊伍。沈括把軍隊整頓好以後,就把帶兵官劉歸仁依法處斬了。

1081年(元豐四年),西夏統治者發動了進攻宋朝的戰爭。沈括率領所屬軍隊迎敵。由於他平時加強戰備,軍隊的戰鬥力大為加強,結果在圁上(今陝西境內無定河)大敗西夏軍隊七萬人,打了個大勝仗。

第二年,西夏統治者又發動30萬大軍圍攻宋朝西北要塞永樂城(今陝西米脂)。同時,以八萬大軍襲擊綏德(今陝西綏德)。沈括當時所統領的兵士隻有一萬多人。因為他奉命保綏德,所以沒有兵力去解永樂之圍。結果,永樂失陷,守軍兩萬多人全部陣亡。永樂的陷落,沈括本無責任。但因他是宰相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把他降職為均州(今湖北均縣)團練使(武官名)。

沈括58歲的那年(1088),便到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稱他的住所為“夢溪園”。從此以後,他以全部精力來從事寫作。他的著名著作《夢溪筆談》便是這個時期寫成的。1095年沈括病逝於潤州,時年65歲。

天文、曆法和算學

由於刻苦鑽研,沈括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獲得了輝煌的成就。

沈括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他在自然科學、曆史、考古以及文學、藝術方麵都頗有建樹,這些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中都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