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收集信息(2 / 2)

產生這個怪圈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經營者沒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沒有通過經營的表麵去挖掘巨大的市場商機。其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商機,人們每天的每一個活動背後都有需求存在,而發現這種需求並且滿足這種需求,就是發現商機的根本所在。

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機,經營者就不能隻把眼光盯在那些熱門的賺大錢的行業中,而是擴寬自己的思路,善於傾聽消費者的要求和聲音,從社會生活當中發現商機並擴展自己的經營方向與空間,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實現自己的效益和利潤。

比如,英國有個小女孩,她喜歡畫畫,但是她總是在畫畫的時候找不到橡皮,或者在擦完橡皮之後找不到鉛筆,於是她靈機一動,用一塊鐵皮包住橡皮和鉛筆隨擦隨用,這樣就再也沒有上述煩惱了,她的這一小創意被某鉛筆廠采用,生產出“橡皮頭鉛筆”,給千萬人帶來方便,她自己也獲得了該鉛筆廠家支付的豐厚的專利發明費。有個小文員,他在平時的工作中發現,自己寫好的記事貼經常會不翼而飛,給工作帶來不便,於是他在每張記事貼背後粘上膠布,在記事之後把它直接貼在辦公桌或者牆壁上就不會擔心丟失了。不久,他的這一個小創意被一個生產辦公文具的工廠采用,推出了黏性便利貼,頓時在寫字樓中流行開來,使該工廠每年創造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些生活當中小小的創意最後都成了巨大的商機。

寶潔公司的“幫寶適”紙尿布一直是寶潔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為寶潔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和經濟效益。不過可能誰也想不到這個紙尿布是一個寶潔員工偶然間想到並推出的。

1956年,寶潔公司開發部主任維克·米爾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孫子時,深切感受到一籃籃髒尿布給家庭主婦帶來的煩惱。洗尿布的責任給了他靈感。於是,米爾斯就讓手下幾個最有才華的人研究開發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當時美國市場上已經有好幾種牌子了。但市場調研顯示:多年來這些品牌的尿布隻占美國市場的1%。原因首先是價格太高,其次是父母們認為這種尿布不好用,隻適合在旅行或不便於正常換尿布時使用。但調研結果顯示:一次性尿布的市場潛力巨大。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正處於戰後嬰兒的出生高峰期。將嬰兒數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換尿布次數,可以得出一個大得驚人的潛在銷量。

寶潔公司產品開發人員用了一年的時間,最初樣品是在塑料褲衩裏裝上一塊打了褶的吸水墊子。但在1958年夏天現場試驗後,除了父母們的否定意見和嬰兒身上的疹子以外一無所獲。

1959年3月,寶潔公司重新設計了它的一次性尿布,並在實驗室生產了37000個樣品,然後拿到紐約州去做現場試驗。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試用者認為該產品勝過布尿布。但隨後降低成本和提高新產品質量的階段,比產品本身的開發難度更大。到1961年12月,這個項目進入了能通過驗收的生產工序和產品試銷階段。再後來,寶潔公司選擇地處美國最中部的城市皮奧裏亞試銷這個後來被定名為“幫寶適”的產品。在試銷時發現該市的媽媽們喜歡用“幫寶適”,但不喜歡10美分一片尿布的價格。在6個地方進行的試銷進一步表明,定價為6美分一片就能使這類新產品暢銷。於是,寶潔公司把生產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該價格在全國銷售幫寶適尿布的水平。幫寶適尿布終於成功推出,直至今天仍然是寶潔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

如果你覺得沒有商機,並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你的眼光的問題。商機無處不在,但是隻有真正有市場眼光的人才能發現並且利用它。商機可能來自你每次喝的一口水,也可能來自你每天使用的碗筷,隻要你從中發現人們的需求,並且滿足了這個需求,你就發現了商機。商機需要用心去發現,用真誠去發現。敞開你的心扉,打開你的思路,你會發現商機就在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