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開拓,與時俱進
麵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現狀,企業無不把開拓創新作為安身立命的法寶。但無論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還是企業文化創新,都離不開適應市場的變化。
市場的發展變化,不斷要求企業與其相適應。如果一個企業始終生產一種產品,即使這種產品是一種王牌,也會逐漸失去自己的市場。這就要求企業懂得與時俱進。
英國GKN公司始創於工業革命初期,到19世紀末,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但是,隨著鋼鐵工業的國有化,GKN公司失去了發展方向,隻剩下一個空殼。
GKN何去何從?圍繞著GKN的前途問題,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爭論不休。霍爾茲沃恩當時在GKN公司內任會計師,有幸參與了這場爭論。在經過縝密的調查後,霍爾茲沃恩謹慎地向GKN公司董事會呈交了一份有關公司發展前途的戰略報告。
按照霍爾茲沃恩的報告得出的結論:GKN公司將不再是一個鋼鐵集團公司,因此,公司應立即轉向開發新產品。但是,GKN公司剛剛創建了一家年產600萬噸鋼管的工廠,如果采納霍爾茲沃恩的建議,鋼管廠將被取締,所有投資都將化為烏有;再者,霍爾茲沃恩不過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會計師。在權衡“利弊”之後,GKN公司的決策集團放棄了霍爾茲沃恩的建議,仍按既定方針推進鋼管廠的生產。
曆史的進展完全證實了霍爾茲沃恩的戰略預測。僅僅過了兩年,GKN公司的鋼管廠陷入困境,不得不停產。董事會的董事們在焦頭爛額之際才想起了霍爾茲沃恩,於是破格把他提升為公司的副總裁兼常務經理,霍爾茲沃恩上任後就著手公司轉向的工作。他買下比爾菲爾德公司,將該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產品投入歐洲和北美市場,又開發出一種廉價的運輸機,使產品暢銷全世界。GKN公司頓時麵貌全新。不久,霍爾茲沃恩又研製出新型戰鬥機“勇士”號,一舉占領了英國軍用機生產市場,為GKN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1980年,霍爾茲沃恩因業績非凡而被公司任命為董事長。這時,英國的鋼鐵工業陷入一團糟的窘境,GKN公司也因此受到衝擊,麵臨新的嚴峻考驗。
在新形勢之下,霍爾茲沃恩的同行們都認為這是工人罷工造成的,霍爾茲沃恩在調集了各方麵的資料進行研究後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這是英國工業衰退的先兆,更大的衰敗即將來臨。
霍爾茲沃恩毫不猶豫地采取措施改變公司的產業結構。他先後賣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亞的鋼鐵業股權和英國的傳統機械公司,同時在法國、美國和英國本土創辦了五家新公司。
對霍爾茲沃恩的大膽舉措,許多董事提出異議。霍爾茲沃恩不為所動,堅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國工業的全麵衰敗果然來臨,GKN公司因早有準備,使損失降到了最低,而其他公司則紛紛倒閉。人們無不為霍爾茲沃恩的高瞻遠矚和果斷舉措而讚歎。
如今,GKN公司已成為全世界開發複雜新型機械產品和應用最新技術的領頭羊,霍爾茲沃恩也成為一位舉世公認的企業戰略家,成為英國工業界的驕傲。
抓住時機轉行,確保財源不斷
轉行或者轉型,並不是誰想轉就能轉的,因為很多企業根本就不具備轉型或轉行的能力。轉型或轉行的關鍵在於,首先,要有足夠的資金;其次,要有良好的人才儲備和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