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理財不是簡單的財務管理(2 / 2)

2000年以來的低利率可能已經讓大家忘記了僅僅在10年前,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98%,一年期貸款利率是12.90%。不要說12.90%,如果按揭年利率漲到8%,租金就必須上升到近7000元/月才能勉強保本。這隻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個人財務管理引入資產負債綜合管理概念的重要性。事實上,理財對富人和不富的人同樣有用。再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假設李女士現在有1000萬元餘錢,計劃20年後靠這筆錢退休安享晚年。另外假設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是2.5%。現在有兩個投資方案,一是完全投資在國債上,年利率是3.5%,二是投資在美國股票市場,預計長期的年收益率是9%(標普500指數80年來的複合年平均收益率是9.5%)。20年後這兩種投資的實際購買力的結果會相差多少?方案1: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幣值是:1220萬方案2: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幣值是:3523萬方案2的實際價值是方案1的將近三倍。這即是說,對於長期投資來說,年平均收益率的微小差別對未來的財富價值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即便你現在已經積累了可觀的財富,但要避免通貨膨脹吞噬你的財富的最好辦法還是投資理財。再拿一個普通人來做例子。假設王女士剛買了房,20年固定利率貸款,年利率是6%,可以提前還貸。5年期零存整取的年利率是4%。現在有兩個保險經紀人向王女士推銷壽險產品。方案A是20年期,每個月交100元,隻要在這期間身亡就獲賠10萬。方案B也是20年期,每個月存300元,隻要在這期間身亡就獲賠10萬,如果20年後依然健在,把本金共72000元全部返還。

你會選哪個方案?很多人會選方案A,因為王女士的固定利率貸款把她的資金成本提高到了6%。在這一資金成本下,方案B相當於每個月交145元保費。為什麼用固定貸款利率來做資金成本?因為王女士完全可以把多出來的錢用來還貸款,而每月多還155元貸款,累計20年的結果在20年後就是72000元。但是,如果王女士已經還清了貸款,而她在除了4%年利率的儲蓄外又沒有其他可行的和可以接受的投資渠道,則應該選方案B。因為在這一資金成本下,方案B相當於每月隻交86元保費。這即是說,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投資理財的選擇。同樣,這個例子也再一次說明把資產和負債綜合管理在理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