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斯坦因最感興趣的那個“出上大量經卷的密室”。
“出士大量經卷的密室”便是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王道土在藏經洞的門上上了鎖,斯坦因想得到藏經洞內的經卷,就必須取得王道士的信任。
正巧這時,王道士化緣歸來。斯坦因終於得以拜見,由蔣孝琬做翻譯,兩人彼此寒暄一番,可是,王道士對一個陌生生人的到來也非常警覺於是有關藏經洞的事隻字不提。
接著,蔣孝琬夜半拜訪王道士,提出斯坦因有意捐資修繕莫高窟,王道士精神為之一振。
斯坦因又展開了心理攻勢,表示非常“同情”王道士的清苦生活,並在言談之中表現出非常熟悉中國佛學並且非常崇拜高增之類希望獲得王道士的心理認同。
一個外國人如此滔滔不絕地講中國的玄類,並“由衷”表示敬意;如此慷慨地為莫高窟的修複捐資出力。
在感情和物質的雙重攻勢下,王道士心動了,這難道真的是上天有意安排了玄類的一個“知己”,讓這個人進行佛經研究嗎?於是他答應將藏經洞的一部分經卷賣給斯坦因。除了斯坦因“精心挑選”出來的1000多件經卷和文物外,王道士還給斯坦因50捆漢文經卷和5捆藏文經卷。就這樣,斯坦因隻用了4塊馬蹄銀(相當於200兩白銀)就將這些珍貴的文物經卷弄到了手。
斯坦國用29個木箱裝好所劫掠的文物並連夜運回英國。16個月後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展台上就出現了這些文物。
斯坦國的第三次中國探險於1913年開始的。這一次仍然是沿著塔裏木盆地南行,除了在和田、尼雅和樓蘭進行新的挖掘外,又進人甘肅,發掘敦煌、酒泉間的長城烽使。最後,斯坦因又來到莫高窟,用同樣的伎倆,將多卷經卷騙走了,足足裝滿了5大箱。
而對於敦煌來說,斯坦因隻是潘多拉盒子中跳出的第一隻惡獸。法國的“探險隊”,日本和俄國的“探險隊”跟隨斯坦因的腳步也來了,敦煌藏經洞就像是一塊大肥肉,強盜們將一些最精華的部分一點點的割走了。
滿載而歸的斯坦國受到了英國熱烈的歡迎,但是對於中國人這是一個巨大的創傷。1910年6月,英國政府授予他“印度帝國騎士”稱號,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他金質勳章,牛津、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甚至在回到家鄉——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時,整個布達佩斯也沸騰起來。
當法國人伯希和明目張膽地把他的掠奪之物在北京展覽時,在場參觀的著名學者王國維、羅振玉驚呆了。懷著一種文化責任感,他們立刻報告了學部,要求立即發令保護。
中國的學術界覺醒了。1930年,當斯坦因第四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準備再一次掠奪中國佛教文化時,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蔡元培發令:對於斯坦因,“一切名勝古跡禁止涉足遊覽”!
經過強盜蹂躪後的敦煌藏經洞,最有價值的精華部分已經流失外國。然而,幾十年來、一代代敦煌學者不辭辛勞,潛心研究,有人甚至為了敦煌學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們以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