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埃及一支引以為傲的反恐怖王牌突擊隊,這支由25人組成的特種反恐隊由阿蒂亞少將率領。這支部隊曾在美國接受過訓練,其裝備之精良,不次於美、德、法的反恐怖同行。它的番號是戰鬥777部隊。

盡管埃及反恐怖突擊隊已做好戰鬥準備,馬耳他政府仍在不停地與劫機者談判,指望說服他們釋放機上人質。因為馬耳他政府擔心,一旦劫機者狗急跳牆炸掉飛機,馬耳他就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但是,劫機者的態度卻越來越強硬。人們終於認識到,和平解決劫機事件的可能性已消失了。於是,馬耳他政府終於下了決心,全力支持埃及突擊隊采取強攻。

傍晚6時45分,盧卡機場指揮塔的擴音器裏突然傳來一個急促的聲音:“客機機艙的前後門都被劫機者從裏邊鎖上了,要進入客機隻能通過貨艙門。”傳遞出這個重要情報的是誰呢?原來就是被劫客機的機長賈拉勒。”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機長,意識到馬耳他或埃及政府決不會這樣坐等下去,一場短兵相接的攻擊即將開始。於是,他乘監視他的劫機者上廁所的機會,及時傳出了這一十分重要的情報。根據這個情報,突擊隊立即調整了攻擊方案,決定從貨艙口進攻。

晚上8點15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正式下達了進行突襲的命令。關鍵的時刻到了。

5分鍾後,盧卡機場的4支大功率探照燈和其他燈火全部打開,4條強烈的光柱劈開黑沉的夜幕射向被劫飛機,整個機場亮如白晝。

劫機者非常緊張,以為即將遭到進攻,忙著做好應變準備,兩眼緊張地盯著窗外。但他們看到機場上空無一人,便放下了心。

不一會兒,全機場的所有燈光突然全部熄滅,機場又變得伸手不見五指。

就在這時,25名埃及突擊隊隊員衝下了運輸機,在夜幕的掩護下,朝波音737客機奔去。他們穿著黑色的製服,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疾步如飛,無聲無息。轉眼間,他們分成幾個行動小組,悄悄地埋伏在被劫飛機的周圍。爆破小組敏捷地在飛機尾部的貨艙內安放好炸藥包,突擊小組做好攻入飛機的準備……

這時,架駛艙內儀表器上的一個小黃燈亮了,要拉勒機長意識到貨艙門已被人打開,頓時心頭既激動又緊張。為了不使監視他的劫機頭目發覺,他伸手關掉了那個小黃燈,同時為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他主動與劫機頭目攀談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要是我呀,得不到加油就會投降……”

然而,爆破貨艙門的聲音還是驚動了劫機頭目。他意識到有人來突襲,已經到了生死的緊要關頭。這個喪心病狂的歹徒轉身衝進客艙,將手中的那顆手榴彈扔向乘客。其他劫機者也破釜沉舟,扔出了手榴彈。這3顆都是磷燃燒手榴彈,隨著轟隆的爆炸聲,機艙內燈光熄滅,濃煙滾滾,一片火海。接著,劫機者又用連發手槍瘋狂地向乘客射擊。乘客們在手榴彈爆炸和子彈紛飛中紛紛倒地,血流如注,慘叫連天。幸存者急忙趴在地上,但也被濃煙嗆得透不過氣來,以致有些乘客被濃煙窒息而死。

獸性大發的劫機者頭目突然想起駕駛艙裏還有兩名駕駛員活著,並且懷疑是機長與機場勾結采取的行動,便掉頭衝回駕駛艙,對著賈拉勒的腦袋就是一槍。不料想賈拉勒早有防備,他機警地一歪頭,子彈擦著頭皮而過。幾乎於同一時刻,機長舉起早已握在手中的消防斧,冷不防朝劫機頭目的腦袋劈去。這個歹徒猝不及防,慘叫一聲便倒在了地上。

此時,攻入客艙的埃及突擊隊員和剩下的兩名劫機者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戰鬥。第一個衝進來的是突擊隊上尉斯塔德·海克萊,但他不幸被劫機者的手榴彈炸斷一條腿。其他突擊隊員蜂擁而上,與劫機者展開槍戰。由於機艙裏的電燈已被手榴彈炸毀,漆黑一團,濃煙滾滾,難以分辨誰是劫機者,誰是無辜乘客。突擊隊員隻好對著火光裏移動的人影掃射。同時,突擊隊員不斷用英語、法語、阿拉伯語向乘客大聲喊著:“臥倒,統統臥倒!”

機場上,大功率探照燈將波音737客機照得雪亮。荷槍實彈的馬耳他警察跟在裝甲車後麵,從四麵團團圍住客機。在他們的後麵,紅燈閃爍的救火車、救護車又圍成了一大片。在最外圍,新聞記者們提著相機來回奔跑著。

剩餘的劫機者拒不投降,飛機上時有槍響傳出。有幾名乘客在機場探照燈的照射中,跳出機外,奪路逃命,結果卻被埃及士兵誤認為是劫機歹徒,而向他們的後背開了槍。直到10分鍾後,最後兩名劫機者才被擊倒,其中一人斃命,一人負重傷。

隨後,突擊隊員頂著嗆人的濃煙,迅速搜尋幸存的乘客,幫助他們撤離飛機。但是,機艙內的大火已經失去控製,消防水龍和其他滅火劑根本不起作用。在救出一部分乘客後,突擊隊員不得不撤了出來。他們同其他機場人員和政府官員一起,隻有眼巴巴地看著這架波音737客機燃燒。熊熊大火燒了長達幾個小時,有不少被封閉在飛機裏的乘客,都被燒成了灰燼。

隨後,埃及突擊隊便乘飛機回國了。但盧卡機場所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卻忙壞了馬耳他醫務人員。馬耳他政府將正在休班的醫生、護士全部召集到國立醫院,並暫時封鎖了機場至醫院的通道,供救護車專用。

事後,馬耳他政府宣布,在這次劫機事件中,由於手榴彈爆炸引起了大火,並夾帶著濃煙,多數乘客被燒死或窒息而死。整個劫機事件持續時間並不長,前後隻有24 小時,但造成了60人死亡,28人受傷的嚴重後果,成為曆史上最悲慘的劫機事件。

那名負傷被俘的劫機犯名叫馬爾茲基,年僅20歲,持有突尼斯護照。埃及政府強烈要求馬耳他政府引渡罪犯,但遭到了拒絕。12月4日,馬耳他政府發表聲明說,它同埃及政府之間沒有引渡罪犯的協定,所以要在國內審判。

馬耳他政府12月6日又公布:唯一幸存的劫機犯馬爾茲基說,他是黎巴嫩出生的巴勒斯坦人,真名叫阿裏·萊薩克,他希望去利比亞。據他說,劫機同夥有3個人,他們持摩洛哥護照。

反恐怖突襲行動的主要目的,在於營救人質。從這個角度上說,埃及反恐怖突擊隊的這次行動是失敗的。

盧卡機場的慘案,震驚了世界。

國際輿論大都認為,這次劫機事件的罪魁禍首是那4名劫機犯及其幕後操縱者。他們采取這種滅絕人性的恐怖主義手段是國際道義所不能允許的。但埃及突擊隊的行動,也並非無懈可擊。

蒙受災難的馬耳他政府25日也發表聲明稱:對在這次事件中埃及政府采取的解決手段深感失望。同時,也決不能忘記劫機犯威脅殺害乘客的殘暴行為。”既譴責了劫機犯的行為,也批評了特種部隊的強硬作戰。

紐約的美國阿拉伯關係委員會會長邁佛迪博士,就埃及的強硬作戰說:“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我感到恐怖。穆巴拉克總統輕率決定的結果,使他丟了醜。”幾天後,邁佛迪博士還打電話給穆巴拉克抗議說:“人質的生命要比懲罰劫機犯更為重要,因為強硬作戰是基於以色列式的哲理,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美國國務院對不幸死亡的60名乘客表示沉痛的哀悼,認為“恐怖活動造成這樣大的犧牲,太令人痛心了。”但是,美國又表示了強硬的態度,支持埃及的突襲行動:“為徹底結束恐怖分子的野蠻行為,這是一次必要的作戰,必須讓恐怖分子知道我們的堅強決心。”

針對這次損失慘重的劫機事件,國際空運協會主席埃齊爾發表談話,強烈要求各國政府和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劫機問題,要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加強安全檢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患於未然,以免在劫機發生後不得不采取武力突襲,導致魚死網破,造成慘重損失。

世界各國對這次埃及采取強硬行動褒貶不一,但埃及特種部隊突襲計劃的不成熟,指揮不當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對暴徒、對凶狠的恐怖分子決不能妥協、不能手軟,否則,在這個世界上,就將永無安寧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