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美國、希臘、以色列、埃及、利比亞和巴解組織的官員也紛紛趕到機場,試圖從中斡旋,爭取人質獲釋。但是,劫機者拒絕同任何人商談,隻提出要利比亞駐馬耳他大使登機與他們對話。但利比亞大使拒絕登機,隻是在機場指揮塔通過無線電對劫機者講了利比亞政府的態度:“由於機上已發生了流血事件,利比亞政府拒絕接受這架飛機。”隨後,這位大使便走出指揮塔,乘飛機返回利比亞,離開了馬耳他這塊是非之地。

臨近午夜,機上的食品與水已呈匱乏之狀,劫機犯要求機場當局提供食品和水,這一要求很快得到許可。前來送飯的人還捎來了馬耳他政府的口信:請劫機者考慮釋放機上的9名巴勒斯坦兒童和一名加拿大嬰兒。但是,劫機者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

劫機者殺氣騰騰地威脅道:“限你們在15分鍾內給飛機加滿油,否則我們就要殺死人質了。”

“我們無權同意你們的要求,你們殺死人質是不人道的。”

“好,我讓你們看看什麼是人道!”劫機頭目有些不耐煩了,他放下話筒,決定用軟硬兼施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擔心夜長夢多,越拖延時間對他們越不利。

劫機頭目手拿乘客的護照,點了4名埃及婦女和7名菲律賓女舞蹈家的姓名。麵對這11名婦女,劫機頭目說道:“我們是朋友,你們自由了,請下飛機吧!”隨後每隔2分鍾,劫機者便釋放其中幾名婦女。最後,劫機者再次要求機場為他們加油,得到的仍是拒絕。

劫機頭目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眼中露出了凶光。他挑出一份護照,點了一名24歲的以色列姑娘的名字。這位姑娘欣喜若狂,以為自由就在眼前,急忙拎起自己的行李,連蹦帶跳地走到了機艙口。可她萬萬沒有料到,她雙腳剛踩上下飛機的扶梯,劫機頭目就朝她開了一槍。姑娘慘叫一聲,一頭栽倒,整個身體從扶梯滾到了機場跑道上。但她當時並未立即死去,仍掙紮著想爬走。劫機頭目見她未斷氣,又窮凶極惡地衝到艙外,對著姑娘補了幾槍。

這名劫機頭目返回機艙,又去叫另一名以色列姑娘。這名女子看到已有前車之鑒,明白死神即將降臨,死活不肯站出來。於是,兩名劫機暴徒擰著她的手臂,把她拖到了機艙門口。“砰”的一聲槍響,子彈射進了姑娘的腦袋。

此時,機艙內的血腥味更濃了。劫機者們似乎從殺人中體味到了莫大的快感,舉著手槍,揮舞著手榴彈,又是唱,又是跳。看到這些恐怖分子殺人不眨眼的凶相,女乘客們雙手掩麵,不忍目睹;男乘客恨在心頭,敢怒不敢言。

又過了幾分鍾,機場方麵仍堅持不給飛機加油,劫機者惱羞成怒,殺機又起。這次,他們挑中的是一名28歲的美國生物學家。他剛結束在中東的休假,正準備返回美國。此刻,他頭發蓬亂,衣著不整,但卻鎮定地走到了機艙門口。劫機者的槍聲響了,生物學家應聲而倒,再也不動了。劫機者命令幾個人把他扔出了機艙。誰料想,當劫機者返回機艙後,這具“死屍”卻一下從地上爬起來,沒命地向機場控製台跑去。原來,這位生物學家真是聰明至極,在劫機者對準他的腦袋開槍的一瞬間,他順勢栽倒在地,子彈僅僅在他頭部留下一條淺淺的傷口,雖然血流滿麵,卻與生命無礙。於是,他奇跡般地死裏逃生,白撿回一條性命。

20分鍾後,被劫機犯叫起的另一位美國婦女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她的腦袋被子彈打開了花,屍體也被拋了出去。

又過去了15分鍾,第2名美國婦女被劫機者點中,可這位身體健壯的女乘客堅決不出來,並與前來揪她的劫機者展開了扭打。最後,劫機者用繩子把她的雙手反捆到背後,將她按著跪在地上,然後對其後腦開了一槍,子彈從她右眼中穿出。這位美國婦女被扔出艙外時,雙手仍被反綁著,麵部先著地,鼻子被嚴重摔傷。但奇跡再次發生了,這位名叫傑基布拉格的婦女後來竟然未死,又被救活了。

此時,已是11月24日的淩晨2時20分。劫機頭目簡直像個瘋子,他哼著小曲,胡亂踏著舞步,在機艙裏來回轉悠。每當乘客看到他的眼光掃來,都不禁心驚肉跳,在心中暗暗祈禱:但願厄運不要降到自己頭上。

劫機頭目突然又竄到駕駛艙,手握無線電話筒,向機場指揮塔發出咆哮:“我們已經處死了5個人了。一個小時內再不給加油,我們還要殺人!”

情況萬分緊急!

埃及客機被劫持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耳中。6個星期前發生的劫持“阿基利·勞羅”號遊船事件曾一度攪得他寢食不安,而美國戰鬥機攔截運送劫船者的埃及客機,又使他在國內、國際上陷入窘境。聽說恰好是幾周前曾遭美軍戰鬥機攔截的波音737客機,今天竟又淪入了劫機分子的手中,穆巴拉克十分惱火。他馬上指示正要出訪西歐的外交部長馬吉德推遲動身時間,與利比亞方麵進行交涉。由於埃及保護了流亡埃及的反卡紮菲派利比亞人,利比亞每每伺機報複,所以埃及懷疑這起劫機案與利比亞有關。

但是,利比亞外長奧貝迪卻使用外交辭令予以否認。

24日上午9時,穆巴拉克總統召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情報部長、武裝部長高級將領緊急磋商,研究對策。會上,情報官員首先介紹了來自各方麵的情報。在激烈的爭論中,會議進行了90分鍾。各位官員有的主張武力營救,有的主張談判解決,議論紛紛,各執己見。少數官員強調,現在對許多情況都不清楚,如劫機者的身份、人數、所使用武器等,所以不可貿然行動,應通過政治手段談判解決。

國防部長阿布·加紮拉等多數人則認為,應當馬上派出反恐怖突擊隊,對被劫持的飛機采取強攻,救出人質,並表明埃及政府堅決反對恐怖活動的嚴正立場。阿布·加紮拉將軍分析了這樣做的理由:

一,馬耳他政府和我國政府之間簽訂有共同防禦和打擊恐怖分子的合作協定,現在客機停在馬耳他機場,對我們采取突襲行動很有利。

二,劫機者正在不斷殺害人質,如果我們不立即采取果斷行動,將會招致國內外輿論的非議,有損我國政府的聲譽。

三,客機上已有幾名美國和以色列乘客慘遭殺害,美國和以色列都有可能采取軍事行動。如果我們喪失時機,被他們搶先下手,將使我們更加被動。

四,有情報說,一些恐怖組織為使我國改變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溫和態度,正在密謀對我國實施一係列恐怖襲擊。如果我們這次妥協退讓,以後就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另外,在前不久發生的劫持“阿基利·勞羅”號遊艇事件中,美國等國指責我們偏袒恐怖分子,我們必須扭轉這種印象。

“最後一點,也是整個突襲行動的關鍵,”國防部長加重了語氣,“我們埃及的反恐怖突擊隊訓練有素,技術過硬,得到了美國和西德反恐怖專家的指導,有較強的戰鬥力,能夠應付各種恐怖場麵,完全有把握完成這次任務。”

國防部長的這番有理有據,充滿信心的分析,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最後,穆巴拉克總統親自拍板決定:立即派出反恐怖突擊隊,采取突襲行動,解救被劫人質。他命令埃及突擊隊司令卡邁勒·阿蒂亞少將全麵負責實施突襲計劃,並指示將埃及的這一決定通報美國政府。

埃及的這一決定得到了白宮方麵的全力支持。位於地中海的美國第六艦隊“珊瑚海”號航空母艦立即進入戒備狀態,嚴密監視地中海上空的動向,同時派出數架F—18戰鬥機和F—2預警飛機進駐西西裏島的北約空軍基地,以備運送埃及突擊隊的運輸機在飛往馬耳他途中遭到利比亞飛機阻截時緊急出動。同時,美國還決定派出3名反恐怖專家隨埃及突擊隊的飛機一起飛往馬耳他,他們攜帶著先進的電子探測儀,通過探測劫機者談話的聲音,可以測定他們在客機內所處的位置。

11月24日上午10點30分,埃及反恐怖突擊隊整裝待發。機場上,C—130型軍用運輸機的引擎已經發動,4隻渦輪螺旋發動機傳出低沉的轟鳴。

兩個小時後,飛機飛抵了馬耳他島上空。為了不驚動波音737客機上的劫機者,C130型運輸機在離機場還有幾公裏時就使發動機低速運轉,然後無聲無息地接近跑道,並悄悄地降落下來。為了避人耳目,突擊隊員們全都坐在機艙裏不出來,耐心等待黑夜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