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辯論(1 / 1)

時尚秀場

被譽為歐洲文明之源的古希臘人非常喜好辯論,辯論應用於政治生活中、法庭上,甚至學者間的切磋交流也采取辯論的方式。古羅馬人繼承了古希臘人好辯論的傳統,並將辯論推廣到歐洲大部分地區。至今,辯論在歐美社會中仍很常見,律師們在法庭上口若懸河,政客們則在議會中唇槍舌劍。以辯論的方式而非武力來解決爭端,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時尚透視

古希臘人是民主的典範,城邦的任何事務都要由公民大會或其他會議討論通過。在大會上,一件動議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會發表演說,展開激烈的辯論。大部分公民作壁上觀,根據他們的辯論作出自己的判斷。

辯論在古希臘的政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當時的政客們無不練就一副鐵嘴銅牙。那時,一個人若想從政,必須從小就開始學習辯論的技巧。伯裏克利、德摩斯悌尼等名留青史的政治人物,都以能言善辯著稱。

古希臘的學者們還把辯論當做思想交流和學習的工具。學者們聚在一起,互相辯論,借此完善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思想在碰撞時產生的智慧更為深邃。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影響深遠,此書即通過敘述幾個人的辯論來闡明作者的主張。

古羅馬人的政治體製與希臘有相似之處,羅馬的政治家同樣需要通過辯論來贏得元老院和民眾大會的支持。西賽羅是古羅馬最雄辯的演說家,他優美的演說詞在哲學史和文學史上影響深遠。

時尚衝擊

辯論的傳統在歐美被傳承下來。律師為其雇主不遺餘力地在法庭上辯爭,政客們為了拉選票而和對手在電視上公開辯論。係統、嚴格的辯論逐漸從歐洲擴展到世界各地,人們十分關注考驗人反應和語言駕馭能力的辯論賽。

辯論可以使人享受探求真理的衝動,享受思維激蕩的樂趣。養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大有助益。在近代以前的歐洲,辯論技巧是貴族子弟必學的課程。

相關鏈接

辯論在中國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辯論也曾流行一時。蘇秦、張儀之流的縱橫家憑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國間遊說。鄧析、公孫龍一類的辯者,也在那時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詭辯,受人稱頌。

但是,我國的主流學說向來對於這種“能勝人口,不能服人心”的修辭和辯論之術不以為然。孔子曾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但是總體來說,在孔子心目中,君子不應該巧於辭令,“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剛毅木訥近仁。”“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對於巧舌如簧的人是不欣賞的。

於是,一個饒有興味的現象就出現了:在注重辯論的歐洲,演講詞在文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國,演講詞在文學史上無處可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