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秀場
十四行詩在英語中是“sonnet”,是一種短詩。這個詞來自法語的“sonet”和意大利語的“sonetto”,都是“小歌曲”的意思。彼特拉克、彌爾頓、華茲華斯和濟慈等著名詩人,都創作過許多優秀的十四行詩,他們的詩作各領風騷,甚至令他們所處時代的詩壇一度掀起了十四行詩熱。
時尚透視
十四行詩最初起源於意大利,原是流行在歐洲民間的抒情詩體裁,是為歌唱而作的一種詩歌體裁。因為這種詩體便於傳唱,誕生不久即盛行一時,被很多作家、詩人所采用。
13世紀前期,意大利西西裏詩派詩人達·連蒂尼首次采用此種詩體。14世紀的詩人彼特拉克寫了有317首十四行詩的《歌集》,獻給他的愛人勞拉,被稱為彼特拉克體,不久流傳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波蘭等歐洲各國。
16世紀前期的英國詩人懷亞特和薩裏把這種詩體引入英國詩壇,為英國多數詩人所喜愛。16世紀末,十四行詩成為了英國最為流行的詩體。在吟詠愛情的十四行詩的詩人中,莎士比亞是最為著名的一個,後人將莎士比亞創作的十四行詩稱為莎士比亞體。
時尚衝擊
十四行詩有其特殊的格律和押韻模式,它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十四行”。其格式根據每個國家語言語法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每段的韻腳排列方式也有很多變化。
十四行詩的魅力也不僅僅局限於詩體的韻律上,它的格式也具有一種建築的美,基本上每行的字數差不多,這樣加上韻律讀起來更加琅琅上口。
中國現代新體詩歌剛剛流行的時候,很多的前輩詩人徐誌摩、聞一多等,都受到十四行詩的影響。
世界各地的許多著名詩人、翻譯家把十四行詩翻譯成各種語言,用另一種表現形式和語言表達這種動人的詩歌體裁。
相關鏈接
彌爾頓的十四行詩
彌爾頓的十四行詩獨具特色,一首詩討論一個主要思想,處理得自成一體。他的十四行詩之所以生動有力,主要是由於描述對象的真實性格,不論人物或事物都各具特色。每個人物、事物和事件在彌爾頓生活史上都很重要,並為之激動不已。這種激動的心情,有時隱藏在靈魂深處,有時則感情外露,但總是真情實意的展示。
彌爾頓認為,十四行詩如果束縛在單一的未遂所願的愛情的主題上了,就會多半是矯揉造作的一時的激情。所以,他把自己的感情從束縛中解放出來,使這種曲調大放光芒。凡是在詩中強烈地感受到的東西,都直截了當、質樸無華地表達出來。伊麗莎白時代十四行詩的那種矯揉造作和雕蟲小技都一掃而光,代之以率直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