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騎士精神(1 / 1)

時尚秀場

騎士精神一直是西方社會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有褒有貶。其實,最初的騎士精神是“上層社會”者“自重身份”的體現,帶有強烈的等級觀念色彩。現代社會呼喚的騎士精神已被賦予嶄新的時代精神,它包含以禮待人、扶助弱小、恪守承諾、尊重法規、提倡誠信等等美德。

時尚透視

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一統西歐,被教皇加冕為“偉大的羅馬皇帝”,12名跟隨查理大帝南征北戰的勇士當然就成了“神的侍衛”,他們被人們稱為“帕拉丁”,即聖騎士,這被視為騎士的起源。

起初騎士是隸屬於貴族的士兵,並且有義務為王國作戰。作為報酬,他們可向管轄的農地收取地租。11世紀、12世紀的時候,騎士漸漸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階層,成為了統治者的附庸。羅馬天主教和統治者發動的十字軍東征,把騎士階層推向極度繁榮的曆史時期,賦予了騎士新的麵貌:基督的衛士。這樣,他們忠誠於統治者和基督,在基督教的感召下樂於救助鰥寡老幼。

騎士精神是一種封閉的貴族文化。如果出生於貴族家庭的子弟想成為騎士,他必須七八歲後即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級依次到高一級的封建主及其夫人身邊當侍童,14歲後為隨從,即見習騎士,接受專門的武士騎士訓練,21歲時通過嚴格的考試和宣誓及其他宗教禮儀後,才正式取得騎士封號。

火器的出現和歐洲人口的增長使得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成為可能,強調個體戰鬥的騎士已是不合時宜,16世紀騎士階層走向了衰亡。但是騎士精神和騎士製度並沒有完全消失,而騎士風度的優良傳統——彬彬有禮、舉止端莊,仍是當今西方世界重要的禮儀觀念。

時尚衝擊

騎士是正義和力量的化身、榮耀和浪漫的象征,騎士製度則成為西方的倫理標準,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時至今日,英國仍然設有騎士頭銜,凡是為國家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便有可能得到女王的授勳。

騎士精神構成了西歐民族中所謂的“紳士精神”:現代歐洲人注重個人身份和榮譽,講究風度、禮節,尊重婦女,恪守公開競賽的規則。它使現代歐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優雅的貴族氣質成分,又兼具信守諾言、樂於助人、為理想和榮譽而犧牲的豪爽品格。

相關鏈接

堂吉訶德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其作品《堂吉訶德》中對主人公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愛空想、很不切合實際的人,他癡迷於騎士小說,一心要恢複早已過時的騎士製度。抱著良好的意願,他自命為遊俠騎士,騎著幹瘦的馬,想著頭上插滿豬草的鄰村的村姑,光天化日之下把客店當做城堡,把風車視為巨人,還荒謬地和他認為的所謂“巨人”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驚心動魄的戰鬥,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做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做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的笑話。

最後堂吉訶德懷著對騎士小說的痛恨離開了人世,盡管他表麵終結了騎士,但是並不代表他痛恨騎士精神本身,其內心深處對騎士精神有一種深切緬懷。我們不光要看到堂吉訶德的荒唐可笑,更應該看到堂吉訶德表現出的優秀品德:不事權貴、勇於犧牲、俠肝義膽、菩薩心腸,而這些品德才是真正珍貴的騎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