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門穴(在乳下第二肋端蔽骨下一寸五分,巨闕旁三寸五分,不容旁一寸五分。) 足厥陰,屬心腎二經。
紅花 當歸 骨碎補 烏藥 陳皮 威靈仙 薑黃 肉桂 劉寄奴 五加皮 三棱 莪術赤芍 重者三日即死。輕者二十二日死。當日即醫用原方。第二日原方加半夏。第三日外用蔥薑搗爛鋪傷處,用火熨七次,原方去三棱、莪術,加歸尾,桃仁,破血為主,破之仍痛,用大黃下之自愈。
章門穴(在期門下五寸五分,直臍端。) 足厥陰,屬肝、肺、心三經。
紅花 當歸 續斷 澤蘭 赤芍 骨碎補 烏藥 陳皮 銀花 五加皮 薑黃 威靈仙三棱 莪術 傷重者五日死,輕者九日亡。二三日醫用原方,四五日醫原方去三棱、莪術,加肉桂、附子,然附子看人稟氣,濃者可用,薄者不可用。若腫痛不住,加破血藥破之,仍痛用蔥薑照法熨六七次,再加升降之藥服之。
七勞穴(在期門下二寸,即腹哀穴。) 足太陰,屬肝經。
赤芍 澤蘭 當歸 紅花 烏藥 五加皮 陳皮 骨碎補 薑黃 威靈仙 銀花 肉桂傷重者七竅流血,輕者發狂,傷左邊者左臂不能動,右邊者亦然,重者用原方治之。不退加三棱、川芎、香附、元胡索,去威靈仙;輕者原方加桔梗、蘇木,再輕者隻加蘇木,俱照前法蔥薑熨之,七孔流血者,一日即死,初流時用四生湯止之,緩用原方。
京門穴(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也。期門穴下三寸二分。) 足少陽,屬心肝二經。
歸尾 紅花 續斷 威靈仙 赤芍 五加皮 骨碎補 陳皮 烏藥 澤蘭 傷重者日半死,輕者三日亡。當日即醫,原方加破血之藥。二三日加大黃下之。
五定穴(在京門下四寸八分,即五樞穴。) 足少陽,屬脾肝二經。
當歸 紅花 澤蘭 赤芍 五加皮 烏藥 銀花 骨碎補 三棱 莪術 陳皮 桂枝傷重者立發寒熱,三次即死。一次者照前法蔥薑熨之。原方去三棱、莪術、桂枝,加肉桂、草烏。二次除肉桂、草烏,加大黃、神曲。三次去大黃、神曲,加桃仁、升麻;其血稍鬆,去桃仁、桂枝,仍以大黃下之。輕者竟用原方。
伯勞穴(在大椎下二椎上節間陷中,即陶道穴。) 督脈,屬五髒。
劉寄奴 紅花 當歸 薑黃 五加皮 烏藥 續斷 川芎 赤芍 骨碎補 陳皮 銀花傷重發腫,其首俱不能動,用原方,膏上刺數孔貼之。傷輕不醫,其傷反要傳入髒腑。
傳入心經,嘔血甚多。一方梨十斤,藕節十斤,搗爛,水煎成膏,白糖霜攪勻,每清晨服一鍾,自愈。傳入肝經,渾身發熱,不能行動,兩目昏花,口齒出血,先將熱血藥服數劑,後用涼藥。傳入脾經,身似蛇皮,發瘋病,用蘄蛇一條,童雞一隻,幹捋毛腸,不可見水,將蛇入雞肚內蒸熟,去蛇淡吃雞肉,即愈。傳入肺經,似痰火而無痰,微有紫血嘔出,先服四生湯數劑,後用六味丸自好。傳入腎經,似怯症,腎水阻滯使然,先用原方四劑,後服六味丸。
肺使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即肺 穴。) 足太陽,膀胱經。
紅花 當歸 薑黃 三棱 莪術 肉桂 陳皮 烏藥 威靈仙 赤芍 五加皮 傷時不疼不腫,渾身酸癢者無救,三日死。腫疼者可救,用原方,重者加桃仁,改歸尾,甚者再加蘇木。
膏肓 穴(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兩旁各開三寸。) 足太陽,膀胱經。
防風 赤芍 當歸 威靈仙 薑黃 銀花 陳皮 桔梗 肉桂 烏藥 柴胡 此穴平素負重肩挑,俱不能傷。倘或受傷,手臂不能舉動,如脫樣。須用膏藥二張,一貼穴內,一貼肋下,用原方加升麻。
對心穴(在第七椎下節間,伯勞下六寸,即至陽穴。) 督脈,屬心經。
陳皮 烏藥 骨碎補 當歸 紅花 威靈仙 薑黃 肉蔻 五加皮 赤芍 三棱 莪術木香 藿香 傷時頃刻悶死,不醒,微有氣息。救法∶在百會穴內,用艾火灸之,以醒為度,不可再灸,重灸頭要爆開,醒時用原方加桔梗。
命門穴(在十四椎下,對心下八寸。) 督脈,屬心腎二經。
歸尾 杜仲 紅花 澤蘭 肉桂 赤芍 骨碎補 續斷 五加皮 烏藥 薑黃 陳皮傷重者九日死,以原方治之即愈。輕者不醫,後必發毒,名為腎癰。先去其傷血,後以腫毒藥托之,稍鬆易治,不鬆難治,後必腎水耗盡自死。
鸛口穴(在尾 骨上脊骨盡處。) 督脈,屬肺腎二經。
歸尾 劉寄奴 紅花 赤芍 陳皮 木通 續斷 骨碎補 五加皮 五靈脂 烏藥 澤蘭傷重者立時軟癱,不痛者凶,痛者次之。凶者須在伯勞穴灸三壯,後以原方治之。不醫五日死。輕者不醫,後發毒名鸛口疽,用黃 湯治之。若出毒入內不救。
海底穴(在糞門前陰囊後,即會陰穴,一名屏翳。) 任脈,屬心經。
紅花 當歸 澤蘭 續斷 威靈仙 赤芍 豬苓 木通 澤瀉 骨碎補 乳香 沒藥傷處虛腫,積血甚重,小便不通,龜頭腫脹,用銀絲打通六寸,離龜頭一寸上,用艾火灸,灸一壯;將銀絲取出一寸,再灸一壯,再出一寸,如是四次,取出銀絲,其血即出,再以原方治之。
環跳穴(在髀樞中大腿上骱。) 足少陽,屬肝脾二經。
歸尾 銀花 續斷 生地 骨碎補 陳皮 五加皮 紅花 木瓜 石斛 烏藥 牛膝傷重者不能行動,酸痛非常,腿足皆縮,用原方先服一劑,後熨九次,再以原方服之即愈。如傷輕不醫,後必發骨疽。先用黃 加之,後加香附,又以白術湯服之。
蓋膝穴(在蓋骨)元胡索 丹皮 赤芍 續斷 歸尾 紅花 骨碎補 銀花 牛膝 烏藥 五加皮 蘇木傷重者立刻坐倒,腿不能伸直,筋縮酸痛,用原方加升麻服之。一帖後,去升麻,加桃仁破血為主,數劑即愈。
膝眼穴(在膝臏上內 白肉陷中,即血海穴。) 足太陰,屬心經。
歸尾 紅花 萆 澤蘭 牛膝 五加皮 骨碎補 石斛 續斷 烏藥 陳皮 威靈仙傷重者周身紫脹,周時即死。立刻就醫,原方加蘇木、桃仁。輕者三日嚼碎舌頭而死。
期內再加升麻、桂枝,照前法蔥薑熨之。
膝底穴(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即陰陵泉穴。) 足太陰經。
紅花 烏藥 歸尾 骨碎補 木瓜 陳皮 銀花 續斷 牛膝 五加皮 赤芍 肉桂澤蘭 丹皮 傷重者,三日內不腫不疼,三日後其色發紫,已在內作膿,用原方治之。傷左用左方。傷右用右方。二三分傷者,人不知覺,雖其傷自愈,後傷血上行攻心,主一百六十日後中焦必發背,其毒先痛久,然後成形,其色胭脂,見形之後,反不疼,皆因傷血內凝之故。治法先用內傷藥一二劑,破血為主,後用腫毒藥治之。但毒愈後,其腿無小肚子,不能行動,終成廢人矣。
竹柳穴(在內踝上二寸,即交信穴。) 足少陰,屬五髒。
歸尾 澤蘭 紅花 赤芍 廣皮 銀花 續斷 牛膝 木瓜 威靈仙 烏藥 丹皮 傷重者原方治之。輕者不醫。病有五種。傷入心經,癡呆發癇症,不省人事,治法於原穴內灸三壯,後在百會穴內灸三壯,先以原方服數劑,後以天王補心丹服之即好。入肝經膽經者,遍身虛黃浮腫。(治法未詳)入脾經者,遍身筋骨縮,酸麻。治法用舒筋養血方。入肺經者,發佛頂疽,用上部活血藥,服一二劑,再用腫毒藥治之。入腎經者,小便流血,治法原方去續斷、牛膝、木瓜、靈仙、烏藥、丹皮,加澤瀉、木通、連翹、黃芩、豬苓、甘草治之。
腳住穴(在腳麵上,有骨高起似豆之旁。)元胡索 當歸尾 丹皮 赤芍 續斷 紅花 骨碎補 牛膝 生地 澤蘭 陳皮 五加皮傷重者立時痛倒,七日後入經絡。七日先用原方,七日後加升麻、桂枝。傷輕者不醫,變為腳發背,若用腫毒藥治之,腐爛不能收功。須用補為妙,當用人參,在身邊窩燥為末,摻上即好。不爛者,用養血藥治之。
湧泉穴(在足底心陷中。) 足少陰腎經,屬五髒。
澤蘭 紅花 當歸 骨碎補 烏藥 陳皮 生地 牛膝 肉桂 五加皮 赤芍羌活 傷輕重者俱不知覺,頂重者其血不能流通大關,一周時遍身猶蟲鑽,原方加川芎即愈。若不醫,傷入心經,則眼紅鼻內流血。以生芥子煎湯先服。後以原方治之。入肝經則半身軟癱,猶如半身不遂,用原方加香附、元胡索治之。入脾經,則渾身發瘡,猶如水泡,其泡穿作爛臭不可聞。先用活血藥,加脾經引藥治之;外以水龍衣(即螺螄殼) 煨灰研末,生鵝油調敷瘡上即愈。入肺經,肺氣脹痛,十五日轉入脾經,即發流注。(治法未詳) 入腎經,則小便不利,小腹作痛,用原方去牛膝、羌活、骨碎補,加木通、豬苓、澤瀉,小腹上用蔥薑,照前法熨之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