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

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隻漂亮的門鈴,便想把它偷來。他心裏明白,如果他去摘那門鈴,隻要手一碰到它,就會“鈴鈴”地響起來,可是他絞盡腦汁想辦法,最後想出法子來了。他認為:鈴響之所以會闖出禍來,是因為耳朵能聽見,假如把耳朵眼兒塞起來,不是聽不見鈴聲了嗎?於是他便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球塞了起來,然後去偷那隻門鈴。可是,他仍是給人發覺了:因為別人並沒有掩著耳朵,仍能聽得見鈴聲啊。

螳臂擋車

齊莊公乘車出外打獵,有一隻昆蟲舉起臂擋住車輪,擺出要與車輪搏鬥的架勢。齊莊公問:“這是什麼蟲子?”車夫回答道:“這是一隻螳螂。這種蟲子隻知道前進,不知道退卻,它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而敢輕視敵人。”齊莊公說:“它如果是人的話,一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於是,齊莊公叫車夫倒轉車輪,回避開螳螂。那些勇敢的人聽到這個故事,都懂得應該怎樣為國家出力了。

葉公好龍

葉公愛好龍,愛好得著迷了。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杯上刻著龍,在房屋臥室、門窗、梁柱上,全部都雕繪上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這件事,便降落到葉公的住所,特來探望他。龍頭伸進了窗戶,龍尾拖到廳堂外麵。葉公見到了真龍,嚇得魂飛魄散,麵部變色,趕忙逃走。

失火人家

在一個人家的廚房裏,筆直的煙囪一燒飯就火焰直冒,而灶門口偏又堆放著大堆柴草。有個客人看見這種情形,就對主人說:“這是很危險的,最好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柴草也搬到離灶門口遠一些的地方,不是比較安全些嗎?”主人對這個客人的意見沒有理睬。沒過多久,果然廚房失火了。火勢蔓延甚快,幸虧左鄰右舍迅速幫忙撲救,才把火撲滅。事後,主人殺豬宰羊,大擺酒席,慰勞救火出力的領人們。其中有被火灼得焦頭爛額的,就請他們坐上席,其次依次陪坐;至於那位勸主人提防火災的客人,卻早被主人忘記了。

對牛彈琴

公明儀給牛彈奏高雅的《清角》琴曲,牛低頭吃草依然如故。這並不是因為牛沒有聽到琴聲,而是因為這種樂曲不適合它聽。公明儀摹仿蚊子、牛虻的聲音和孤獨的小牛的叫聲,老牛馬上就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來回走動地聽著。

隨聲逐響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的人,在野外打獵。一隻鹿向東跑去,司原呼喊著追過去。西邊許多人在追趕一頭豬,聽到司原的喊叫,也就一起喊著與他呼應。司原聽見喊叫的人這麼多,就放棄了自己正追趕著的鹿,朝眾人喊的方向隱藏起來。不一會兒,他碰到了一頭渾身上下沾滿白土的豬。司原大喜,自以為得到了一頭白色吉祥的珍貴之獸。於是司原用盡了家中所有的飼料,用光了糧倉中的糧食來喂養它。這頭豬見到司原就搖頭搖尾,發出伊伊呀呀的叫聲,司原更加珍愛它了。不久,刮起大風,下起大雨,雨水澆在豬的身上,將白土全部衝刷掉。豬驚恐萬狀,發出真正豬的嚎叫,這時司原才知道它是一隻家養的老公豬。這就是隨風逐響所造成的過錯。

射石的故事

楚國有個武士名叫熊渠子,夜間行路,朦朧中看見前方地上臥著一隻老慮,不覺大吃一驚!熊渠子忙拿出弓箭,使盡全身力氣,拉開弓,向老虎射去一箭。射中以後,走到跟前一瞧,原來不是什麼老虎,而是一塊大石頭。可箭已經射進石頭裏去了。熊渠子覺得奇怪,便返回原地,用力再向石頭射出一箭。誰知箭射到石頭上便就折斷了。而石頭上卻連一點被射的痕跡也沒有。

貓頭鷹搬家

貓頭鷹搬家,途中遇見了斑鳩。斑鳩問:“你將到哪兒去?”貓頭鷹回答說:“我要搬到東方去。”斑鳩又問:“為什麼要搬家?”貓頭鷹說:“因為這裏的人們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搬到東方去。”斑鳩說:“你如果不改變你的叫聲,即使搬到東方去,那裏的人也會討厭你的叫聲的。”

打比方

有一個門客對梁王說:“惠子說話喜歡打比方。大王如果不許他打比方,他就沒法子說話了。”梁王聽了,說:“行。”第二天,惠子來見梁王。梁王說:“希望你今後說話要直截了當,不要打比方。”惠子說:“現在有人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他問你彈的形狀象什麼。如果你回答說彈的形狀就象彈,他能明白嗎?”梁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那麼你就應該告訴他:彈的形狀象弓,是用竹做它的背。他不是就可以明白了嗎?”梁王說:“這樣他可以明白了。”惠子說:“所以,說話的人就應該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真正弄懂。現在你叫我說話不打比方,這怎麼行呢?”梁王聽了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

晏子辭退高繚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一天,晏子把高繚辭退了。宴子左右的人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做官已經三年了,並沒有犯什麼過錯,您也沒有給他一定的爵位。現在您卻要辭退他,這在情理上說不過去呀!”晏子說:“我晏嬰是一個胸襟狹窄、學識淺薄的人,需要周圍的人隨時批評和幫助我,才能不犯錯誤,行事正直。而高繚跟我共事三年,卻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一句,糾正過我的一次過失。所以,我要辭退他。”

魚上鉤

子思住在衛國。一天,他看見一個衛國人,在黃河釣到一條大魚。魚大得可以裝滿一輛車。子思問那個釣魚人:“魚是很難釣到的,你是怎麼釣上它的?”那人回答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是用一條小魴魚作釣餌,魚遊過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大大咧咧地搖頭擺尾地遊過去。後來,我換上一大塊豬肉作釣餌,魚遊過來,立即吞下了鉤,就這樣被我鉤上來了。”子思聽了,長歎了一口氣說:“魚難釣,卻禁不住大塊豬肉的引誘。正象有些讀書人,雖然胸懷大誌,卻往往因貪圖利祿而身敗名裂。”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上喝酒。那個朋友正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下去了。喝下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回家後,就生起病來。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和他害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是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察看的結果,把原來找出來了: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在酒裏就象蛇一樣。樂廣馬上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之後,病立刻好了。

鋸竿進城

有一個人拿著一根竹竿進城門。竹竿太長了,豎著拿,城門不夠高,進不去;橫著拿,城門不夠寬,還是進不去。他想來想去,想不出辦法,坐在城外發呆。這時候,一位老人走過來,向他問明了原因,說道:“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年紀比他大,事情見過多了。我告訴你一個好辦法吧,你去拿一把鋸子來,把竹竿鋸斷,不是就可以拿進城去了嗎?”拿竹竿的人聽了很高興,便用鋸把竹竿鋸斷,果然可以拿進城去了。於是,連聲向老人說:“謝謝您!”

國王教子

吐穀渾國王阿豺病得很重,臨終時,把他的二十個兒子都召集來,對他們說:“你們各拿一支箭,把它折成兩段。”兒子們很容易地就把箭折斷了。國王又說:“你們把二十支箭捆在一起,看誰能折斷它?”兒子們各試了一下,誰都無法折斷。國王然後說:“你們知道這個道理嗎?單獨一支箭,很容易被折斷;如果把它們捆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所以,你們要同心合力,國家才能鞏固哇!”

千金買

鄰季雅辭官以後,用一千一百兩金子,買了一處坐落在僧珍家旁邊的房屋。僧珍問季雅:“你以多少價錢買下這座房屋的?”季雅回答說:“一千一百兩金子。”僧珍說:“太貴了!太貴了!你怎麼能以這樣昂貴的價錢來買這座房屋呢?!”季雅說:“我是用一百兩金子買房屋,用一千兩金子買鄰居呀!”

石牛糞金

從前,有一位蜀國的國君,生性貪婪,秦惠王聽說後準備出兵征討。但是,蜀道山高水險,進兵的道路不通。秦惠王想了一條計謀,用一塊大石頭鑿成一頭牛,在石牛身後放了許多金銀財寶,並聲稱這些都是石牛屙出來的,要把它送給蜀國國君。蜀國國君貪圖這頭石牛,便派人劈山填穀,打通道路,同時又派了五名大力士去迎接石牛。秦將率領的大軍也隨後趕到了。蜀國的國君亡國喪生,為天下人所恥笑,就是因為他貪圖小利而失掉了大利啊!

老不中書

毛穎為人的特點是博聞強記,而且機敏靈活。從結繩記事的上古時代直到秦國的事情,沒有一件不被他編纂輯錄下來的。諸如陰陽、卜筮、相術、醫術、宗族曆史、山河地理、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道人事等方麵的書籍,以及佛教、老子、外國的一些傳聞,他都記得十分詳細。而且毛穎還非常精通當代事務,官府中的賬簿文書,街市上店鋪賬目登記,都聽憑人們的使用,特別對皇上,更是叫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從秦始皇到太子扶蘇、二世胡亥、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不看重、愛戴他的。毛穎還善於隨著人的意誌辦事,無論是正直還是邪惡,是圓滑還是笨拙的人,一概聽他們的使喚。有時雖然也遭到廢棄,但始終默不作聲,無所發泄。他獨不喜歡武士,然而隻要武士來請,有時也肯前往。後來,毛穎拜為中書令,與皇帝更加親近了,皇帝稱他為中書君。皇帝親自批閱文件,裁決國事,經手的奏章往往要以石為衡量。這時,即使是皇宮裏的人也不能一直站在皇帝左右,隻有毛穎和那個端蠟燭的人可以在皇帝身邊侍候,直到皇帝休息時為止。毛穎與絳州墨、弘農硯、會稽紙友情很深,互相推薦、稱道,形影不離。皇帝召見毛穎,其他三人不等皇帝下詔書召見,也同毛穎一起前往,皇帝從未責怪過他們。後來,有一次毛疑進見皇帝,皇帝有重任要毛穎承擔,叫人擦拭毛穎的身體,於是他脫下帽子道謝。皇上發現他已經禿頂,而且他所描摹的書畫也不怎麼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便取笑他說:“中書君老了,頭也禿了,已經擔當不起什麼重任了。我從前曾經說過你很適合承擔書寫的重任,而你現在卻不行了。”毛穎回答說:“我是一個盡心盡力工作的人。”此後,皇帝再也沒召見過毛穎,最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封邑之地管城,老死在那裏。

得意忘形的老鼠

老鼠是人人憎恨的壞東西。永州地方有一個人,他出生甲子年,生肖屬鼠,卻因此對老鼠十分愛護。他家裏不養貓和狗,又禁止仆人捕打老鼠,所以倉庫、廚房、臥室,都任老鼠為所欲為,恣意橫行,而不加幹涉。因此,老鼠互相傳告,都搬到這戶人家來,吃得飽飽的,養得肥肥的,從來不會有什麼災難。這樣,弄得這家屋子裏沒有一件完好的家具,衣架上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老鼠吃了剩下來的東西。那些老鼠,白天成群結隊地和人一起行走,夜間到處咬東西,肆意打架,吵鬧聲簡直叫人無法睡覺。但這人始終不覺得老鼠討厭。幾年後,這戶人家遷到別的地方去了,另一人家搬進來往。老鼠仍是得意忘形,肆無忌憚,鬧得跟以前一樣。新來的主人說:“老鼠本是在陰暗中活動的壞東西,可這裏的老鼠吵鬧得太厲害了,不知為什麼會達到這種地步呢?”於是,他借來了五六隻貓;關上門,撤去屋頂上的瓦,用水灌鼠洞;還專門雇幾個短工來千方百計地圍捕老鼠。這樣一來,殺死的老鼠不計其數,屍積如山,扔到偏僻的地方,臭氣幾個月才消散。

郭橐駝種樹

唐代長安有個駝背人,姓郭,大家叫他郭橐駝,是個種樹的能手。他種的樹木,沒有不成活的。而且樹幹高大,枝葉繁茂,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因此,長安城裏的富豪大戶修建園林,以及那些經營果園的人,都爭相請他去指導。有的種樹人即使暗中觀察,用心模仿,也沒有人能比得過他。有人問他:“你的樹為什麼種得這樣好呢?請把你的寶貴經驗介紹給我們吧!”郭橐駝謙遜地回答說:“我種樹沒有什麼特殊本領,隻不過是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讓它們按自己的本性生長罷了。”“那麼,我們種的樹木為什麼都長不好,常常枯死了呢?”橐駝笑著說:“栽樹木,樹根要舒展,培土在適當,原土要保留,築土要緊密。栽好以後,灌足了水,便不要再去動它。它的生長規律不受到破壞,它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別的栽樹人卻不這樣,栽樹時,樹的根須被卷曲,原土被倒換,培土不是過多,就是過少。栽好後,又過分小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用手搖動樹根,看看土鬆了或緊了,甚至用指甲掐破樹皮,看樹枯了還是活著。表麵上看是對樹木十分愛護,實際上是傷害了它。樹木的本性受到損害,怎麼能長得好呢?”

臨江的麋鹿

臨江地方有一個獵人捉到一隻小麋鹿,要把它帶回家去飼養起來。剛一直門,他家養的一群狗,看見小麋鹿,就饞得直流口水,都搖著尾巴圍了上來。獵人生氣了,把狗都趕開,並很為此擔心。從那天起,獵人便天天抱著小麋鹿和狗接近,讓狗知道主人是愛小麋鹿的,不能咬它,又逐漸讓狗和小麋鹿一起玩耍。日子長久了,狗都順著主人的心願,不敢欺侮小麋鹿。小麋鹿漸漸長大,竟忘記自己是一隻麋鹿了,反而認為狗確實是自己的好朋友。就和狗們相互偎依,翻滾著玩耍,越來越親熱。那些狗由於害怕主人,也跟它玩得很好,但經常貪婪地舔著自己的舌頭,露出一副饞相來。三年以後,麋鹿走到門外,看見很多別人家的狗,就跑過去想跟它們玩兒。那些狗看見麋鹿非常高興,不由得齜牙咧齒地衝上去,一起把麋鹿咬死分吃了,弄得路上血肉狼藉,可是麋鹿至死也不明白狗為什麼要吃它。

天雞

有一個人很懂得雞的習性。他養的雞,冠子和爪子都不突出,羽毛的色彩也不鮮明,看去是很普通的雞。但到和別的雞搏鬥時,卻是雞中無敵的強者。它報曉也在別的公雞的前頭,所以人們稱它為“天雞”。這個人臨死時,把他的養雞術傳授給了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卻違反了父親養雞的方法:不是羽毛美麗、嘴爪鋒利的,就不飼養。因此,他兒子養的雞不再是早晨啼鳴最早,遇敵勇猛善鬥的雞了。隻是高冠昂首,飲水啄食的雞罷了。

賣油翁和神箭手

宋朝的陳堯谘,是個射箭能手。別人都稱他是神箭手,他自己也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了不起。一天早上,陳堯谘在門前練習射箭,那些前來觀看的人,圍著裏三層外三層。有個賣油的老人,也擱下油擔子,停在旁邊看著。陳堯谘果然是神箭後,箭箭都射中了靶子。那些看熱鬧的觀眾,一齊拍手叫好,陳堯谘心裏十分得意。不料,那個賣油的老人卻在一邊搭了腔:“這沒啥稀罕的!”陳堯谘見他這麼輕視自己,十分生氣,故意走上前去,盛氣淩人地說:“你也會射箭嗎?我射得怎麼樣?”“我不會射箭。”老人眯著眼睛,笑著回答說:“你的箭是射得準,但這也沒啥稀罕的,隻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谘聽了,怒氣衝衝地說:“你這老頭兒,說的倒輕巧,你來試試看!”“先生,請不要發火!”賣油老人不緊不慢地說,“我是賣油的,不會射箭。說起賣油來,我倒有點小手藝,現在也請你看一看吧!”說著,老人取出一個盛油的葫蘆來,放在地下,又拿出一個銅錢,蓋在葫蘆口上,然後用勺子舀起一勺油,高高地舉起,從錢眼裏倒下去。隻見倒出的油象一條細線,不偏不斜,正好穿過錢眼漏下去。一勺油倒光了,可一點兒也沒沾在銅錢上。老人把銅錢舉起來,笑著對陳堯谘說:“你看!我也沒有什麼稀罕的地方,隻不過是肯下功夫,手法熟練罷了!”從此以後,陳堯谘再也不敢自稱神箭手了。

招龍的故事

從前,豢龍氏有尋求龍的嗜好和欲望,他非常幸運果然被他找到了。他得到了兩條龍,就把它們喂養起來。龍與人當然不是同類,但豢龍氏能夠順從龍的脾氣。龍生活在庭院的水池子中,覺得江河湖海都沒什麼好遊玩的,它吃著豢龍氏為它準備的甜美的食物,覺得大海中的鯨都不夠味了。它們在這裏生活得無拘無束,一會兒表現出懶懶洋洋的樣子,一會兒又表現出忙亂的樣子,他們非常愛這塊地方,所以不願意離去。有一天,一條野龍從這裏經過,它非常興奮地招呼它說:“你在幹什麼啊?天地之間無邊無際,浩渺無垠,天冷了要找地方冬眠,天熱了又要飛向高空,這樣能不疲勞嗎?還是和我居住在一起,共享安逸自在吧。”野龍昂起頭笑著回答說:“你的心胸怎麼狹小到如此的地步啊!大自然賦予我們形體,頭上生角,身上披鱗;大自然賦予我們美德,能潛入水底,能飛向天空,大自然又賦予我們靈氣,吐氣為雲,乘長風而行;大自然還賦予我們職責,製止幹旱和滋潤枯萎。我們能看到天涯之外的景象,能在極其遙遠的荒漠土墟間休息,遊遍天涯海角,一覽大千世界的無窮變化,還有什麼比這更快樂的呢?而今天,你苟且生活在象馬蹄子一樣大小的水窪裏,泥沙拘束了你的手腳,你隻能和螞蟥、蚯蚓之類為伍,順從豢龍氏的興趣愛好,企望得到他吃剩下的東西。你的相貌雖然與我相同,但興趣誌向已經完全不同了。你被人玩耍,吃著別人給的食物,被人家掐住了脖子,把你剁成肉塊吃掉的日子已經為時不遠了。我現在可憐你的處境而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怎麼反而引誘我跳進你的陷阱呢?你的災禍是免不了的啦!”說完,野龍就飛走了,過了不久,這兩條龍果然被豢龍氏剁成肉醬吃掉了。

盲人問太陽

有個盲人,生下來就雙目失明,不知道太陽是什麼樣子,就向別人去請教。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象銅盤。”他回到家裏,敲了敲銅盤,聽到了它的聲音。過了些天,他聽到人家敲鍾,就認為是太陽了。又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芒象蠟燭。”他到街上買了隻蠟燭,摸了摸,就知道了蠟燭的形狀。後來有一天,他摸到了一隻短笛,就認為是太陽了。太陽與鍾和短笛,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生來就失明的人,不知道它們不同,誤認為是同樣的東西,這是由於他從來沒見過太陽什麼樣,隻是聽人說的緣故。

蛤蟆夜哭

艾子乘船在海上航醒,夜間停泊在一個島嶼附近,深夜時,聽見水底下有哭聲,又象是有人在說話。於是,他就認真諦聽起來。一個說:“昨天龍王下了命令,水中動物凡是有尾巴的一律斬首。我是烏龜,有尾巴,一定會遭到殺害,便傷心地哭了起來。可是,你是蛤蟆,沒有尾巴,為什麼也在哭呢?”又聽見另一個說:“是的,我現在是沒有尾巴,但是,我害怕龍王會追究到我幼年蝌蚪時代,那時我是有尾巴的呀!”

墨魚

海裏的墨魚,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的肚子裏有墨汁,遇到危險時,就放出墨汁來掩蔽自己。它認為這是最好的自衛方法。捕魚人固定看不見墨魚了,但知道墨魚一定躲在墨水裏,便向墨水中撒網,照舊把墨魚捉了上來。

二叟釣魚

有人曾經獨自在橫溪岸邊散步,看見兩個老翁分別坐在兩塊石頭上釣魚。其中甲釣了很多魚,而且並沒費多大勁兒。乙卻一整天沒什麼收獲。於是乙放下釣竿向甲請教:“咱倆釣魚的餌料相同,又在同一條河裏釣魚,為什麼你釣得那麼多,我卻一條沒釣到,差距怎麼這樣大呢?”甲回答說:“我開始釣魚的時候,隻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魚,我目不轉睛,眨也不眨,神色極為平靜,魚忘掉了我的存在,所以容易上釣,我也就容易得到魚。而你在釣魚的時候心裏老想著魚,眼睛老盯著魚,神色不安,慌裏慌張,魚很容易發現你,自然就跑掉了,你怎麼可能有收獲呢。”乙按照甲教給的方法垂釣,不一會兒,就連釣數條。那人感歎地說:“妙極了,心願的實現在於掌握事物的規律啊。”

寒號鳥

五台山上有一種鳥,不會自己做窠。它生有一對大翅膀,卻不會飛。每當天氣暖熱的時候,它身上長滿了色彩絢麗的羽毛,非常好看。它就得意洋洋地誇叫道:“鳳凰比不上我!鳳凰比不上我!”等到冬天,天氣變冷。它身上的羽毛就掉光了。在寒風凜冽,雪花紛飄中,它不住地顫抖,不住地淒厲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大家把這種鳥叫做“寒號鳥”。

越人遇狗

有一個越地人在路上碰到一隻狗,狗向他低頭搖尾,用人話說:“我特別能打獵,如果獲得獵物,我與你平分。”越地人聽了非常高興,帶著它一起回到家裏,給它吃精米肥肉,用人的禮節對待它。這隻狗得到如此地厚待,逐漸地傲慢起來。凡是獵得的野獸,一定是自己吃個幹幹淨淨方罷休。有些人譏笑這位越地人說:“你養的這隻狗,得到的獵物,都是它自己吃的一幹二淨,你要狗幹什麼用?”越地人恍然大悟,於是在與狗分肉時,故意多給自己一些。狗十分惱怒,撲上去,咬住越人的腦袋,咬斷了他的脖子,然後跑走了。

燕子和蝙蝠的爭論

燕子認為太陽出來是早晨,太陽下山是夜晚;而蝙蝠認為太陽落山是早晨,太陽出來是夜晚。他們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他倆決定一同去見百鳥之王鳳凰,請鳳凰裁決誰是誰非。走到半路,他們遇到了一隻鳥。這隻鳥問他們為什麼要去見鳳凰,他們把爭論的事說了。這隻鳥對燕子說:“你不必去找鳳凰了,如今鳳凰正在休假,什麼事都委托貓頭鷹辦理。你去一定會輸的。”

捕雁的故事

太湖水草多的地方,雁群都來棲息過夜。因為怕有人來傷害它們,就派一隻雁兒警戒守夜,環繞四周來回巡視,一有動靜就大聲呼叫,群雁聽到報警就立即騰飛而起。湖邊的人熟悉了它們的這種情況,就點著火把來照它們。警戒的雁兒一見火光,便嘎嘎地大叫,群雁立刻驚飛起來。這時,人們很快將火把浸入水中熄滅,群雁一看什麼動靜也沒有,便又都飛回去睡覺。這樣反複三、四次,群雁一次次被叫聲驚起,看看又都沒有什麼動靜,便以為擔任警戒的雁在哄騙它們,於是大家氣得一起來啄它。警戒的雁被啄以後,看見火光也不敢再叫了。這時候,人們把網輕輕地向群雁撒去,把甜睡著的雁兒統統都捕捉住了,沒有一隻漏網的。

束家的貓

衛國有一個姓束的人,世上所有的東西,他都不愛,惟獨喜歡養貓。貓是捕食老鼠的,他養了一百多隻貓,不僅把他家的老鼠捕光了,而且把左鄰右舍的老鼠也撲盡了。貓沒有吃的,餓了就叫,束家索性每天買肉來喂它們。貓生子,子生孫,一代又一代,後來因為改吃肉的緣故,竟然不曉得世上還有老鼠。隻會餓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飽了,便懶懶散散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城南有一個讀書人,家裏老鼠鬧得很厲害。老鼠成群結隊地跑出來,有一隻掉到甕裏去了。這人急急忙忙地到束家,借了一隻貓送回去。這貓看到老鼠兩隻耳朵豎立著,漆黑的眼睛突露出來,長著棕紅色的行,還吱吱地叫個不停,心想這真是個怪物。貓隻是沿著甕邊走,不敢跳下去捉鼠。這個人氣惱了,把貓推進了甕。貓非常害怕,對著老鼠大叫。過了好一會兒,老鼠估量它沒有什麼別的本事,就放肆地啃起貓的腳來。那貓嚇得渾身發抖,縱身一跳,從甕裏逃出來了。

借梯救火

趙國人成陽堪的家裏突然著了火,霎時間,火就上了房。他想找個梯子登著上房滅火,可是,忙亂間怎麼也找不到,便打發兒子到奔水氏家去借。兒子一步三搖地來到奔水家,不慌不忙地上前扣門環,見了奔水先生又是打躬又是作揖,隻字不提著火的事。主人把他讓到客廳,說了好一陣客套話,可仍舊不提借梯的事。眼看到了吃飯時間,奔水實在憋不住了,便問道:“賢侄來到舍下,不知為了何事?”他這才不緊不慢地說:“唉!家門不幸,遭遇回祿(火神)之災,大火蔓延到房上,想上房去救,怎奈缺少登踩之物,家父焦急萬分;聽說老伯家有梯子,特命小侄前來相借,用畢即刻歸還,決不拖延。”奔水聽了,急得直跺腳:“,你可真叫穩當!要知道,如果在山上吃飯遇到了老虎,就該把口中的食物吐掉,馬上逃命;在江邊洗腳看見了鱷魚,就該丟掉鞋子,即刻逃命。如今火都上了房,你怎麼還這樣慢條斯理地?”奔水先生趕忙命人抬上梯子,跟他回家,等到家裏一看,眼前早已化成一片焦土了。

兩人一心

趙國的甲父石與公石師交往很深。甲父石善於出謀劃策,但不善於決斷;公石師遇事善於決斷卻疏於用計。他們兩人把各自的長處結合在一起,辦起事來,無往而不勝。他們人雖然是兩個,而心卻是一條。後來,由於彼此言語頂撞,兩人分了手,政事就一天壞似一天。密須奮流著眼淚勸諫他們兩人說:“你們沒聽說過大海裏的水母嗎?水母沒有眼睛,要靠著蝦行走,而蝦也要靠著水母覓食,兩者誰也不能離開誰。水母咱們姑且不談,你們沒有聽說過瑣嗎?瑣的肚子裏藏著寄生蟹,一餓,寄生蟹就出來尋找食物,寄生蟹回來後瑣才能吃飽,否則,就會餓死,而瑣一死,寄生蟹也就失去了棲身之處,這兩者也就彼此誰也不能離開誰。瑣咱們姑且不談,你們沒有聽說過夏屋的鼠嗎?鼠與邛邛虛一起謀生,為邛邛虛咬取甘草,一旦有了危險,邛邛虛背起鼠就跑,它們兩個也是彼此誰也不能離開誰。鼠我們姑且不談,你們沒有聽說過西域有一種共命鳥嗎?共命鳥一個身子兩個頭,生性又好嫉妒,餓的時候兩個頭互相爭啄,搶奪食物。等著一個頭睡著了,另一個頭就銜來毒草毒害它,等到毒草咽進喉嚨,兩個頭都死了。這兩個頭也是一個不能離開另一個。以上都說的山獸海蟲之輩,它們出現這種情況還不足為怪。然而人也有這類問題。北方有一個連體人,他們輪流吃飯,輪流張望,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會馬上死去,這也是兩者誰也不能離開誰呀。現在你們兩人的事情和我所說的這些情況非常相似。所不同的,就是它們在身體上彼此分不開,而你們是在處理事情上彼此離不開,為什麼你們一定要分開呢?”甲父石與公石師互相看著說:“假如沒有密須奮的這一番話,我們的事情將會越辦越壞。”從此,二人和好如初,合作得更加愉快了。

燒屋滅鼠

有一個人的家裏老鼠多極了,偷吃東西,咬壞家具,鬧得人心裏不得安寧,夜裏不能睡覺。這個人買來貓,但因養貓不得法,貓兒不捕鼠。這個人設置了捕鼠夾,可是老鼠碰也不去碰它。又安放了毒鼠藥,可是老鼠嚐也不嚐。這個人雖然對老鼠恨之入骨,可對它們毫無辦法。後來,他下決心放火燒屋,把老鼠統統消滅掉。他望著熊熊大火燒毀自己的房屋,大笑不止,說道:“看你們老鼠還能猖獗嗎?”

豹子捉鼠

猗於皋聽說尾勺氏養了一隻豹子,非常擅長捕獵,便用一雙白璧換來了豹子。然後大擺筵席,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喝酒,把豹子牽到院子裏,稱讚它的本領。猗於皋給豹子套上鍍金的繩子,係掛著有紋彩的絲綢,天天殺家畜給它吃。過了沒多久,有個大老鼠從屋簷下跑過,他急忙放開豹子讓它去捕捉。豹子卻視而不見。猗於皋怒衝衝地大罵了豹子一頓。又一天,又有一隻老鼠跑出來,猗於皋又讓豹子去捕捉、豹子還象第一次看到老鼠一樣,視而不見。猗於皋憤怒地用鞭子狠狠抽打豹子,豹子大聲嗥叫,猗於皋更加用力地鞭打它。此後,猗於皋用普通的繩索換下了鍍金的繩子,把豹子關在牛羊圈裏,每天隻給它酒糟吃。豹子沮喪地將要流下淚來。猗於皋的朋友安期子佗聽說了這件事,責怪猗於皋說:“我聽說巨闕寶劍雖然鋒利,但用它補鞋卻不如尖銳的錐子;錦繡絲綢雖然漂亮,但用來洗臉卻不如一尺粗布。花紋美麗的豹子雖然凶猛,但捉起老鼠來卻不如貓。你怎麼這麼蠢呢!為什麼不用貓去捉老鼠,放開豹子去捕捉野獸呢?”猗於皋聽了很高興,按照安期子佗所說的去做了。很快,貓把老鼠全捉光了,豹子也抓來了好多野獸,簡直數不清。

按圖索驥

伯樂是著名的相馬行家。他寫了一部《相馬經》,把自己相馬的技術和經驗都記載在了裏麵。《相馬經》上說千裏馬都有“高高的額頭,滾圓的眼睛;蹄子圓而端正。”伯樂的兒子便拿著《相馬經》,照書上說的樣子去尋找千裏馬。他一出門,看見了一隻大癩蛤蟆,便回來對父親說:“我已找到一匹千裏馬。樣子和書上說的差不多,隻是蹄子不大相象罷了。”伯樂知道自己的兒子很愚蠢,隻好轉怒為笑說:“你找的馬喜歡蹦跳,但不會駕車啊!”

遊湖的故事

鬱離子和一位朋友坐船到鄱陽湖去遊玩。湖光山色,秀麗可愛。陽光普照,沒風沒浪,水麵平靜得象一麵鏡子,水裏流動的魚蝦也看得清清楚楚。這位朋友很興奮地對鬱離子說:“這裏太美了!假如我能在這兒生活一輩子,就心滿意足了。”沒過多久,山邊出現一堆烏雲,很快就把整個天空遮蓋了。狂風呼嘯,大樹都被吹彎了腰。暴雨猛瀉,白浪滔天,雷聲震撼著大地。船兒在湖裏象搖籃般被顛簸搖蕩。這位朋友嚇得魂飛魄散趴在艙底,連眼睛也不敢睜開。他哀號著:“趕快離開這兒吧,假如我能夠生還的話,我這輩子再也不到這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