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字季迪,長洲人。工詩文,初居城東北陬。張氏據吳,啟去,依外家,居吳淞江之青邱。時饒介為張氏上佐,羅致知名士為幕客,啟為首冠,卒不為張氏屈。
陶宗儀,字九成,黃岩人。好古,工文章,避兵三吳間。張氏署為軍諮,不就。藝圃一區,以筆墨自隨,輟耕樹陰,抱膝而歎。每紀一事,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埋於樹根。後累盎至數十,盡發所埋,錄之,題曰《南村輟耕錄》。
貝瓊,字廷臣,一字廷琚,崇德人。士誠據吳,隱於殳山,累征不就。
邵光祖,字宏道。父宦吳,因家焉。博學好古,尤精研六書,著《韻書》四卷。辟為湖州學正,不赴,以布衣終。
王嘏,字伯純,河東人,寓華亭。張太尉辟為常熟州教授,力辭。
宋克,字仲溫,長洲人,博學工書,尤以章草名。任俠學兵法,周流無所,益以氣自豪。張吳欲羅致之,不就。
王鑒,字明卿,真定人。少學於虞集。父瑁為吳縣尹。鑒省親,因居吳,日從縉紳諸老講究經義。家貧,無擔石儲,未嚐以私幹人。士誠入吳,造廬訪鑒,每導以仁義得民。士誠嘉納,嚐語人曰:“明卿高世士,吾益友也。”後鑒疾,士誠遣善醫候視,及卒,命有司恤其家,葬之橫山。
焦白,字任道,淮人。流寓吳中,以詩畫自適。張氏辟為湖州教授,不就。變姓名,寄食嘉定。一夕心動,省母吳城,為門校察知。有司敦迫至,力乞歸養。或諷曰:“君頎而長髯,黃金加黻,爵列侯等,不愈於帶索邪?”白不答。
張翼,字光弼,廬陵人。參左丞楊完者軍府事,遷杭省右司員外郎。完者死,翼棄官不出。張太尉禮致之,不屈。居西湖,放情詩酒,憤張氏擅權,策其必敗。題詩雲:“一陣東風一陣寒,芭蕉長過石欄杆。隻消幾度瞢騰醉,看得春風到牡丹。”翼嚐奉丞相委,入姑蘇索各官俸米,因賦詩呈太尉,有“相君求米如求雨,員外得船如得仙”之句。又有辭答太尉見招詩雲:“中年晚覺壯心去,涉世頗知前事非。若使範增能少用,肯教劉表失相依。風雲天上渾無定,麟鳳人間不受幾。殘夢已隨舟楫遠,五湖春水一鷗飛。”
錢惟善,字思複,錢塘人。號曲江居士。善毛詩,工書法。仕元,官副提舉。張氏據吳,惟善不屈,隱吳江之同川,與楊廉夫唱酬,有句雲“笠澤水寒魚尾赤,洞庭霜落樹頭紅。”又曰:“漢史丁公那及齒,陶詩甲子不書年。”
董遠,字仁仲,天台人。入吳止天平山,複寓鬆陵之梅花莊。張王奉書幣迎之,遠受書返幣。使再及門,乃避地錦峰,依浮圖以居。洪武中,以薦為莆田令。
王思忠,吳江人。雅尚文學。張氏據吳,屢征不至,率義勇保障鄉間。後徐達兵下吳江,頓師石裏村,知州楊彝驚懣不知所出,思忠勸彝率眾歸附,達嘉之,賜思忠旗號,使鎮守焉。
秦裕伯,字景容,大名人。仕元,累官福建行省郎中。棄官,客揚州,複避地上海,居母喪盡禮。張王遣使招之,拒不納。後明祖累使征之,強起,官至治書侍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