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見諸法  一切無所趣

其若鹹馳至  亦不是彼法

當為亦無趣  其解一切法

分別了總持  不製不動搖

非舍無所追  彼則興造法

不舉無所下  總持樂於法

於諸法無法  講說不有著

不得於諸經  是則為持法

阿難吾以故  開演菩薩行

逮致微妙道  是則讚諸法

阿難吾以故  歌頌奉法者

用人想道玄  開導此等類

降此無數法  菩薩之所讚

善權永安隱  故歎於此經

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至真等正覺。讚揚菩薩總持之法。此所現義亦善權方便

阿惟越致遮經八等品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何故讚揚菩薩八等之義。於此菩薩遠於八邪獲致脫門。而無所著不猗八正。度凡夫法立於道義。獲致中正超於凡俗。願立道慧不見得塗。出於邪逕常住正觀。獲平等跡離於貪身。願住道義逮致佛身。除超人想常思佛教。等心一切遠眾生著。常處無猗諸法悉斷。所以者何。法不可獲身所崇力。離世俗籍慕度世典。獲定法界不逮道法亦不離俗。釋有無義。遵修平夷。舍斷著想。去來現在。心念無殊。不得道意。所以者何。等誌一切遵修普慧毒火刀杖不能危身。悉舍諸界致於佛土。不離諸道立無去來。道所往來輒弘大安。故曰菩薩塗不有住。所以者何。佛道則空是故無處。以無所住刀不向身。無能害者斯謂獲安。適逮此行無學不學亦非所求。不得聖賢誌未嚐慕。以是之故。刀不能害身無能動搖。一切道遵空分別空慧。刀不能害。用弘大慈湣。於眾生得寂定界。逮澹然界。弘施非哀棄捐嗔恚。其行慈者。則發明慧。以慈化世成就大哀。不得人處厥慈具足刀不能傷。等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等於法界。平均之界道無若幹。不興識念無有嗔恚。離於調戲寂然無音。法界如此度諸所有。菩薩造行諸可專心。一切音聲所至到處法莫有所奉不住終始。群黎所趣但音聲耳。所為了了講法化者。有無說想與其言也。以舍我想度諸音聲。越於等邪。逮得是教。解一切法言音聲耳。亦不獲法。莫有度者。是謂八等。未嚐慕著一切音聲。佛於是頌曰

以住於八等  逮致八解門

於八無所著  是謂為八等

越八凡夫行  得住於正議

不睹中間慧  是謂為八等

超度俗夫行  得住於佛道

於是無所獲  是謂為八等

遠離眾邪見  遵修於正見

獲致平等道  是謂為八等

以除於貪己  而立正聖道

逮致得佛身  是謂為八等

棄捐眾生想  常誌修佛行

平均吾我人  是謂為八等

得越眾生想  住於無所處

諸法盡逝過  是謂為八等

捐離於俗法  奉修聖正教

而致寂然義  是謂為八等

所去為俗法  佛道亦如是

於此法無得  是謂為八等

言有一本耳  無有二元際

蠲除如此念  是謂為八等

不處於中間  無誌斷著行

道慧如平一  是謂為八等

不得過去心  當來亦如是

平夷於現在  是謂為八等

始無心所由  其發道意者

此心不可獲  何緣如致道

以入無所著  如聖無可獲

以故刀與毒  莫能危之者

脫離於五道  眾相之所由

具足於往返  是故謂無欺

道舍不周旋  所言音聲耳

棄除諸響著  是故不自欺

不得其所由  從來亦如斯

去來惟音身  但勸於學者

安化故有言  其安亦複空

以應如此學  故能不自欺

菩薩所玩習  了學如此慧

一切無所斷  是謂不自欺

彼不自貪己  設有利刀刃

不能加害身  莫有動搖者

普慈於一切  樂道之大哀

捐除恚害心  利刀莫能加

設有欲害者  自計身空無

而致獲佛道  刀則何緣傷

逮得澹然句  棄除諸惡道

一切殃盡滅  刀刃不能害

成就於明慧  聖達無所乏

顯耀逮佛道  以故刀不害

欲界及色界  無色為三界

等同斯三界  是故不自欺

等種成正覺  不見名別異

無陰豈所淨  清淨遠調戲

入斯平等跡  故曰為菩薩

若著音聲者  無離於五道

雖言至法界  講其無所去

以逮不住忍  謂之為八等

分別諸響應  講說寂然法

無念非有名  故謂為八等

除釋一切音  而得無聲界

不著一切響  是謂為八等

因聲解諸法  一切法自然

諸法無有名  不見有度者

阿難我是故  讚揚正八等

義響而趣斯  是亦無所獲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歎美菩薩演八等聲。斯議所趣權慧方便也

阿惟越致遮經道跡品

佛複告阿難。如來何故。谘嗟菩薩為道跡乎。軌能通流至於佛心。菩薩住此諸所興造。永無所立不進不懈。度一切法逮於佛流。不著仁慧非猗於法。無所著行而弗有處。具足妙行得獲聖跡。精進菩薩其力堅強。心慈忍辱未嚐懈怠。捐除慢惰慕求妙道。世遵最上不著聖行亦無所住。存在斯道而求諸法。其所索者永無可獲未嚐動搖。雖住於道計聖生死。佛慧平等棄離眾樂而等陰蓋。滅除一切貪身邪見。勤修觀佛察彼精進以睹聖軌。悉除諸想超度吾我。是謂道跡。不著佛路得無為覺。不疑聖慧佛之戒禁。不猗於世不睹其戒。以無所見則不有求戒。莫而慕除釋三結。正住三界乃獲大安。護眾生想不猗不塗。舍一切著乃得佛道。致寂然跡不計身命。一切所有施而無惜。諸根常悅捐除恚色遵修聖行。雖以惠與無所放施救群生隘。既有所度不住無為越一切想。興無念法棄捐人想而逮斯慧。不懼眾會論於寂滅用淨佛道。超度諸難不畏生死。所以者何。逮澹然法而無瑕穢聖化妙安。知無往來鋤眾類想。但正道明誌清淨行。時佛而頌曰

講論彼道跡  佛聖無思議

計眾有住者  則為道所持

聖慧最上安  不猗眾想網

空寂不有住  於彼無所得

以獲斯道者  菩薩誌堅強

惟趣是聖教  世尊無有上

誌道不有貪  心常采大慧

以是為道跡  不猗無所著

所謂生死想  佛念亦如是

具足正平等  是謂解道跡

無有眾陰蓋  演析於道法

是故除一切  了斯為道跡

眾生皆猗身  興心觀佛道

其意誌所察  常睹於聖路

身本時興結  凶危想有我

以故無塵埃  不著於佛道

初誌懷狐疑  將無不得佛

以釋斯猶豫  正立於佛道

假使識於戒  及佛所演禁

蠲除諸戒想  無應不應禁

超度於三結  等住於三界

則獲致佛道  分別眾生想

習空明軌跡  而願求大慧

逮誌聖寂然  不著於佛道

常舍心布施  棄捐嗔恚色

以故無有命  存道無放逸

一切不矜悁  救濟眾惱患

是故謂道跡  住處於上路

未嚐興諸想  當習無所著

斯已而不懼  不遊無禁戒

若習諸經籍  善權舍諸求

覺了眾音響  處世無所畏

設至於眾會  則不有諸難

便唱澹然法  淨治於聖道

造時興人想  以解自然行

用無強著故  則舍眾畏難

若舍眾患害  便不畏終始

逮得淨然道  離垢安最上

等了惡道休  斯以無所懼

平等上聖軌  道恩則不離

斯即菩薩法  為現道跡事

用懈廢劣人  導利彼故說

以微妙善權  講論佛聖道

若入菩薩者  是已為唱導

導師所演法  常合善方便

本行亦若茲  誌慕於佛道

我是故阿難  分別說道跡

朦冥如意塞  多想求如此

為說不能解  愚騃心冥冥

謗訕慧精進  聽諸誌深要

阿難吾是故  歎美於道跡

設了菩薩無  是輩能解耳

無數百千籍  訓化於道跡

履軌之音聲  為現佛道明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光耀菩薩謂為道跡。當知是義善權方便也

阿惟越致遮經往來品

佛複告阿難。如來何故暢說菩薩為往來乎。於是菩薩入於佛道不可思慧。誌求聖覺無量因緣。於諸憒鬧無所興造。設致大道慧斷諸緣慕索佛明。求不亂禪越一切定釋諸塵埃。乃逮致法等佛典籍。了一切經惟求此義。如來所護道德之明。人未嚐動無所轉移。則為法界憂念眾生心閉意塞。遭眾苦患不了經典。慕求佛道立之此慧。而誌大明根力覺意脫門正受分別是義。吾身如何開化眾人令慕佛道。常以此明勸化道場。而求佛眼心無陰蓋。若入正觀導利世間。所誌慧因諸聖之上。其不了慧一切諸法之所歸趣明不可獲。以是之聖不求眾生便當立之。於此諸慧了法無處。以故當來睹群萌界。求無上處慕於不念。非得彼界不來不往。成就眾生往亦不往。開化人民了黎民處。分別此義隨其開化睹是諸法。一切眾生皆存法界察以不見。等禦法界則省一切經典平夷。觀於大道以佛聖慧不得人無了人道等求如是像。無持之慧離垢塵埃故慧無非處。其以無慧求大明軌不可望聖。是慧慧中之大明慧。不有諸求求亦無所慕。是謂聖明之智。菩薩所行能得是者。以故求來此謂往來。於是頌曰

此智有往返  佛慧難思議

是故謂往來  誌求於佛道

開化多因緣  乃成於佛路

是事順慧均  慕求不複還

不猗一切禪  勸化諸塵埃

欲救濟斯等  具足於往來

佛經平等法  分別人無相

曉了如本無  已故謂往返

所可獲法者  達了一切慧

吾亦當獲是  欲求所住處

未嚐動眾生  及計諸法界

故謂於往來  不近所歸處

憂念無數人  少智既遭患

欲立於斯慧  則求佛大道

根力及覺意  講詠三脫禪

分別斯義已  故求佛聖道

誌慕於道場  過去佛所猗

故謂為往來  則立存大聖

慕樂慈湣眼  佛眼無思議

是故為往來  慕於佛大道

諸佛之聖求  世尊微妙義

自誌斯深慧  一切智最上

明智之所了  一切法之歸

其慧不可得  及以求道者

濟之無數人  立之於上慧

以故為往來  來者有所求

懷來睹佛界  人界不思議

故以為往來  於彼救眾生

省察眾生界  求之不可得

故以為往來  慕心於法界

群黎無所趣  及一切人界

若曉了彼處  順所遊分別

睹一切諸法  見以則不現

常一心定意  求佛大聖道

如是微妙慧  無垢而清淨

而明所分別  其智不可獲

菩薩所欣樂  開化於眾生

則獲彼明智  何緣來至此

吾是故阿難  論講於往來

為少智之人  睹示所興念

吾是故阿難  論說於往來

人懷精進者  爾乃曉了此

有德者分別  解深妙之義

能獲於斯德  速得成大道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頒宣菩薩為往來。當知是義亦是善權方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