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毛病最多的偉大將軍(2 / 2)

布萊德雷對此事做了調查,有兩名軍官要接受審判。他們在答辯時,把巴頓牽扯了進來。他們說,巴頓曾經告訴他們:“如果我們離敵人很近了,他們還在抵抗,他們就得斃命。”

美軍陸軍部非常重視,派監察官從華盛頓趕到了英國,就這項指控進行了專門調查。巴頓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煞費苦心地準備了辯護詞,認為兩被告有意曲解他的話,混淆是非。調查的最後結論是,巴頓與屠殺戰俘事件無關。

這件事給了巴頓一個重大的教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巴頓那張愛惹是非的嘴都不怎麼說話。但沒過多久,那張嘴又給他帶來了第二件麻煩事。

4月25日,他在一開幕式上做一個簡短的發言。剛開始,他還管得住自己,講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但後來不知不覺就擴大了話題。他說:“毫無疑問,統治世界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的神秘使命,當然也還有俄國人。”

這最後一句話,差點把巴頓趕回美國老家。第二天,英國出版協會沒有征得巴頓的同意,發表了巴頓的講話,並且刪去了“俄國人”三個字。這一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華盛頓的一些報紙批評巴頓是“說錯話的頭號人物”、“難以調教的孩子”。

巴頓對於發生的一切感到既氣憤又委屈,同時又有一點恐慌。他感到自己像一條小船,處於一片汪洋大海中,隻能毫無作為地坐在那裏,等待命運的捉弄。

對巴頓,艾森豪威爾的態度也非常矛盾:一方麵,他不想因為一件小事而喪失一員虎將;另一方麵,他又怕巴頓還會惹出什麼亂子。

最後,艾森豪威爾下了決心,把巴頓召到了辦公室裏。“巴頓,你知道,你現在麵臨非常嚴重的困難。我也難以抉擇呀!”

巴頓崇敬地答道:“艾森豪威爾,你的工作比我的工作重要得多,不要為了救我,而讓你受到傷害。把我拋出去好了!”

“巴頓,你知道我不會這麼做的。盡管由於你的輕率,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但我還是努力保住了你。我這樣做,完全是因為我相信,你是一個好指揮官。但這是最後一次,你再出錯的話,我也愛莫能助了。”艾森豪威爾說。

巴頓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終於有機會繼續留在軍隊了。但巴頓並沒有把教訓記在心裏,最後,還是這張亂說話的嘴毀了他!

1945年5月,巴頓回國休假,很快就被鮮花、彩帶和歡呼的人群淹沒了。在波士頓,起碼有100萬人排成長達40公裏的長隊來歡迎巴頓將軍。

巴頓馬上發現,美國流行的和平思潮和自己好戰的性格發生了強烈碰撞。

問題出現於巴頓在各地所作的演講中。

在巴頓的演講中,他的軍人風度和英雄威武的姿態,給聽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有時,巴頓也顯得極為謙遜。在洛杉磯市演講時,他撫摩著胸前的綬帶說:“勇士們贏得了勳章,隻不過由我們這些人佩帶罷了。”說完,他熱淚盈眶,不能自己。

但更多時候,巴頓總是用他戰時那種激昂顛狂的情緒,來解釋他那充滿殺氣的思想和主張,好像一個好戰分子在進行戰爭動員。

巴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人們普遍認為,隻有在戰場上犧牲的人才能算是英雄。但我倒認為,那些在戰場上送了命的人往往是大傻瓜!”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巴頓又不得不出麵向烈士的父母公開道歉,才算把此事解決完。他那些過激而不妥的談話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

1945年12月的一天,巴頓乘車去森林中打獵時,他乘坐的小車與一輛大卡車發生了相撞事故。

巴頓馬上被送進了醫院。車禍的消息立即傳到了法蘭克福,巴頓的軍醫幾小時內就趕到了醫院。幾位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也趕來參加會診。結果表明,巴頓頸部以下完全癱瘓。

巴頓的病情就像他的脾氣一樣時好時壞,讓人不好把握。

到了21日下午,巴頓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五時五十分,巴頓死於急性心力衰退。

巴頓安葬後的第二天早晨,世界各地的大報紙都發表了社論,向巴頓致哀。《紐約時報》的社論說:

“曆史已經伸出雙手擁抱了巴頓將軍。他的輝煌地位是牢固的,他是美國最偉大的軍事將領之一……”

“遠在戰爭結束之前,巴頓就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引人注目,妄自尊大;他槍不離身,篤信宗教而又褻瀆神靈。他是火與冰的奇妙的混合體。他在戰鬥中勇猛而又殘酷無情,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他決不是一個隻知拚命的坦克指揮官,而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

“他不是一位和平時代的人物,他所經曆的戰鬥場麵超過任何人。也許,他寧願在他的部下都忠誠地跟隨他的那一刻死去。他的祖國會以同樣的忠誠懷念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