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之亂
義和團者,白蓮教之支流也。白蓮教起於嘉慶時,民間私相傳習,為政府所嚴禁,犯者致淩遲。而燕、趙、齊、豫間,猶有秘傳其術者。迨光緒庚子,乘民教之爭,與政府之排外思想,遂大蠢動。
德人之謀山東也,借口於二教士之被戕,卒割膠州灣以去。故山東民人,仇教尤盛,義和團乃乘間而起。初以傳習拳術為之,繼乃昌言仇教,假托神怪,以扶清滅洋為名。民人靡然從之,所在響應。時毓賢方任山東巡撫,尤嘉許之,於是遍於山東直隸之交矣。
迨袁世凱為山東巡撫,急懲義和團。慮民之信其妖術也,親試其術而破之,民心漸定。遂帥所部武衛軍,盡力痛剿,山東境內,一律肅清,餘黨悉竄入直隸。
西後以戊戌政變,康有為遁於香港,為英人所庇,索之不還,故仇恨外人日深。顧畏其勢與力,不敢動。迨庚子正月溥攜立為大阿哥,載漪諷各國公使來賀,各公使不聽,且有違言。載漪憤甚,日夜謀報複。會義和團起,以滅洋為幟,載漪大喜。乃言諸西後,謂義民奮起,乃國家之福。複密招大師兄曹某至,挈之入宮,演術西後前。西後大悅,以為天降異人助中國也,遂命刑部尚書趙舒翹,大學士剛毅,引之入京師,前後至者數萬人。義和團謂鐵路、電線皆洋人所創,以禍中國,遂焚鐵路,毀電線。凡家藏洋書洋圖者,皆號二毛子,捕得必殺之。城中為壇場殆遍,大寺觀皆設大壇。其神曰洪鈞老祖、梨山聖母。謂神來皆以夜,每薄暮,什百成群,呼嘯通衢。令居民皆燒香,無敢違者,香煙蔽城,結為黑霧,入夜則通城淒慘,大有鬼氣。神降時距躍類巫覡,自謂能咒槍炮使大燃,又能入空中指畫,則火起,刀槊刺體不能傷。出則命市人向東南拜,都人崇拜極虔。設有非笑者,則謬辱及之。於是稍有識者,皆隱默自全,無有敢訟言其謬者矣。
義和團既遍京師,朝貴崇奉者十之七八。大學士徐桐、尚書崇綺等,尤信仰之。義和團既借仇教為名,遂指光緒帝為教主,蓋指戊戌變政,效法外洋,乃為帝之大罪也。西後與載漪挾以為重,欲實行廢立,故任匪黨日往來宮中。匪黨揚言欲得一龍二虎頭,一龍指光緒帝,二虎指奕及李鴻章也。奕時充總理衙門大臣,日與外國人交接,李鴻章則時論所稱為通番賣國者也。
時各國公使均自危。俄使且致書政府,言他國將借亂事,圖不利於中國。俄與中國親睦二百餘年,義當告。總署得書,不敢上。俄使請入見,亦不許。自是各公使均調兵以自衛。五月初三日,洋兵方進京,拳匪相遇,初猶避道而行。至十五日,日本書記生杉山彬迎視衛兵,方出永定門,即為董福祥之兵所害,且裂屍於道焉。二十四日,德公使克林德男爵欲赴總署,方至單牌樓北,為載漪所部之虎神營兵所戕。蓋官軍與團匪合力,故匪勢日熾也。
匪勢既熾,乃焚宣武門內教堂,及東城馬市教堂。凡教民房屋,為匪所知者,必殺其人,火其居。尋仇報複,波及平民,其損失較教民尤多。五城街巷,瓦礫滿目,腥血貫鼻。自二十日焚正陽門外大柵欄之老德記藥房,始露搶掠之狀。初攫藥水瓶,以為洋酒也。開而飲之。迨知其誤,乃傾煤油焚之,火光熊熊,不可響邇。猶語人曰:“毋驚慌遷徙,隻焚此二毛子一家也,他無所累。”眾信之,無移徙者。少選,火延及鄰,眾跪求老師施法阻火。匪曰:“有人潑穢水,破吾法,可恨可恨,吾無能為力矣。”悻悻然呼哨率群匪去。眾知火不可止,始行遷徙,已無及矣。火勢蔓延之地,由大柵欄,珠寶市、糧食店、煤市街、煤市橋、觀音寺、楊梅竹斜街、廊房頭條胡同、二條胡同、西河沿,延及前門外層城樓東西荷包巷、前門橋,西及大街西一帶,四千餘家,同歸於燼。翌日焚西單牌樓講書堂,延燒千餘家。東城一洋貨鋪,被匪縱火,又延燒四千餘家。自明初都燕迄今,數百年之精華盡矣。火延城闕,煙焰三日不絕。時方稱拳匪為義民,故眾雖惡之,卒莫敢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