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
沉重的童年
1770年一個寒冬的午夜,生活在萊茵街波恩巷的貝多芬家依然燈火通明。一位麵色蒼白的少婦正躺在小閣樓裏的一張床上精疲力竭地喘息著,淌滿汗水的麵頰上浮現出極其痛苦的神情。4個小時過去了,她孕育的那個小生命還是遲遲不肯來到人世,又熬過了艱難的一個小時,突然,一個嬰兒強有力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黑夜,一個小生命誕生了!這就是與祖父同名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個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範·貝多芬是一位遠近馳名的高音歌手,後來當上了俸祿非常優厚的宮廷樂師。與此同時,他還擔任家庭教師,為波恩城裏的一些富家子弟教授唱歌和鋼琴。後來,他和一位正在孀居的年輕婦女瑪麗婭·瑪格達蕾娜·克維利希結了婚。
婚後,約翰嗜酒如命,常徹夜不歸,可是小貝多芬的出世卻給約翰一家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沉浸在為人父母喜悅之中的約翰夫婦不禁端詳起兒子的小模樣來。隻見他們的兒子生得結結實實,高高的額頭閃著智慧的光澤,烏黑的頭發異常濃密。兩隻灰藍色的大眼睛裏閃著非凡的光彩。約翰越看越感到驚訝,他禁不住對妻子說,這孩子相貌不凡,將來長大了,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約翰一邊預言著兒子的未來,一邊對妻子說,他再也不喝酒了,他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
聽著丈夫這近乎懇求的話語,瑪麗婭感動地點了點頭,心中默默祈禱他這回是真的能改酗酒的惡習。
早晨耀眼的陽光照在這座白雪皚皚的波恩城,也照在了這座剛剛誕生了新生命的小閣樓,並為它帶來了融融暖意。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約翰夫妻的談話,約翰連忙打開門,進來的是他的父親——宮廷樂隊的指揮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這位身材不算太高,但體格健壯,有著一雙充滿生氣的眼睛的老藝術家,在萊茵街乃至波恩城都十分受人尊敬。
聽說自己得了個大胖孫子,一大早,路德維希便興衝衝地來到了兒子的家。
約翰把父親領到了搖籃旁,老路德維希終於看見了躺在裏麵的孫子。隻見他紅潤的小指頭在微微地顫動著,小嘴在慢慢地蠕動著。望著睡夢中的小孫子,老路德維希不禁喜形於色,久久地望著這個嬰孩,舍不得離開搖籃邊。
他這會兒興奮得舞動雙臂,這股勁兒比指揮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樂曲更讓他激動。
時光荏苒,半年過去了。波恩終於熬過了漫長的嚴冬,生機盎然的春天再次降臨人間。小草探出頭來,枝葉悄悄地舒展開來,散發出幽幽的清香。布穀鳥在毛樟樹枝頭飛來飛去,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叫來抒發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約翰一家並不是由於春天的來到喚醒了對生活的希望;而是由於小貝多芬的出世。
約翰從此戒酒了,因為做了父親後,他感到身上有一種神聖的家庭義務,作為宮廷樂隊的樂師和波恩城裏非常出色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演出十分頻繁,但他注重從小培養兒子的樂感。
貝多芬的祖父是宮廷樂隊的指揮,小貝多芬從小就立誌要像祖父那樣成為音樂家,但是祖父的逝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的命運。
1774年4月7日,貝多芬的弟弟卡斯帕·安東·卡爾·貝多芬出生了。多了一個弟弟,貝多芬感到家裏熱鬧多了。
小貝多芬才隻有5歲,卻經常遭到父親的鞭打,父親總是非常嚴厲地逼迫他苦練鋼琴。
其實,就在貝多芬睜大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環視麵前的世界之時,一個響亮的名字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非凡的音樂“神童”莫紮特。這位比貝多芬僅僅大14歲的神童,5歲就能作曲,6歲時便以其出色的鋼琴演奏令慕尼黑和維也納的皇親國戚們目瞪口呆。此時,這位天之驕子正在他父親列奧波德·莫紮特的帶領下,巡回演出,不僅贏得了鮮花和掌聲,而且還賺得了可觀的鈔票。
在約翰心中,貝多芬的未來就應該像莫紮特那樣。他希望兒子來繼承家族的事業與榮譽,更期盼兒子能一舉成名,改變家裏較為困窘的處境。
為了讓兒子能成為名揚四海的音樂大師,約翰還真是費了不少心血。早在兒子蹣跚學步時,約翰就經常把他抱在膝頭,讓他用纖細的小手指在鋼琴上學彈一些簡單的旋律。不久之後,在約翰的督促下,小貝多芬又開始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
父親望子成龍,這可累壞了小貝多芬。每天他都要和父親走過半個波恩城,到父親的酒友家裏去,因為這位先生家裏有一架音調很準的鋼琴。
小貝多芬繼承了他祖父與父親兩代的音樂血統,非常喜愛音樂。
他父親有時在家裏彈著鋼琴,唱著歌的時候,此時不管他在做什麼,都會放下來飛奔過去聽父親彈琴和唱歌。
盡管小貝多芬還隻是5歲的孩子,可是卻表現出一副認真的神情。
可是自從他開始學習鋼琴起,隻要是約翰在家的時候,他就連1分鍾的空兒也沒有了。
隻要稍微彈錯了一點,或者累得想打瞌睡的時候,約翰就毫不寬容地舉起鞭子來,痛打兒子一頓。
每天的練習,並不是一個鍾頭或兩個鍾頭而已,有時甚至持續一整夜。
盡管小貝多芬十分喜歡音樂,可還是忍受不了他父親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方法,有時就哭著反抗。
經他媽媽一番柔聲細語地安慰,小貝多芬往往一麵哭,一麵點著頭,又坐到鋼琴旁邊去繼續練習。
和同時代地位相當的其他男孩相比,貝多芬所受的早期教育算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差。這要歸功於約翰的努力。同時,曆史應當原諒約翰的某些短處,因為不管怎麼說,當潛藏在兒子身上的天資一顯露,他便早早覺察到了。他竭盡自己的全力,嚴格地向小貝多芬傳授音樂基礎知識。
為了更好地培養小貝多芬,約翰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為兒子選購了一架鋼琴。當這部昂貴高級的樂器被人抬進家裏的時候,瑪麗婭和兒子小貝多芬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的確,在當時,波恩城裏能夠買得起鋼琴的人家,是屈指可數的。然而,為了兒子的未來,約翰幾乎是傾家蕩產買下了這架鋼琴,這對一個俸祿一般的宮廷歌手來說,實屬不易。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小貝多芬好像懂事了許多,每天都要坐在椅子上,在約翰的指導下練琴,年複一年。
1776年10月1日,貝多芬的二弟尼古拉斯·約翰·貝多芬出生了。也就在這一年,貝多芬上學了。他非常喜歡學校開設的功課:音樂、拉丁文、算術……尤其是音樂課,勤奮的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華,引發了音樂老師的好奇與偏愛。
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一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曲譜,他不僅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能彈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童年的生活對貝多芬來說,顯得歡樂不足而沉重有餘。這種有些扭曲的家庭教育,又養成了他早熟、愛捉弄人和孤僻的古怪性格。
童年的貝多芬,除了祖父之外,還很喜歡媽媽。
媽媽的溫柔與嗬護是小貝多芬生活中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因父親苛刻教育而變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貝多芬擁有了不少的歡樂。
瑪麗婭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而有些孤僻的孩子。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日常家務的勞累讓她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有了小貝多芬的陪伴,瑪麗婭才意識到生活並非對她太過殘酷。可以說,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是瑪麗婭的惟一慰藉。
大自然是小貝多芬的至愛,他常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森林裏玩,尋找森林的居民——鬆鼠、野兔和小鳥。
小貝多芬也常常和媽媽一起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一天傍晚,母子倆手牽著手,漫步在萊茵河畔。落日的餘暉撒滿了水麵,使萊茵河水也染上了一層金色。望著一艘艘遠去的輪船,小貝多芬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夠登上那樣的大船,到遠方的城市裏去開演奏會,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遠方的都市——維也納!音樂之都維也納!
這孩子的神情,也立刻興奮起來。
一個非常新鮮幽麗的清晨,陽光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空氣是清冷而甜蜜的。波恩巷裏此刻正彌漫著一股潮乎乎的水氣,樹影子漸漸淡了,星鬥漸漸少了,天空也顯得逐漸升高了。
約翰告訴小貝多芬,選帝侯王爺星期天想聽一場戲,他在劇中演一個主要角色,如果小貝多芬好好練琴,就讓媽媽帶著他去聽。
孩子聽到這些話,以為自己聽錯了。不過,他的興奮情緒實在無法掩飾。去選帝侯宮廷聽戲!終於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小貝多芬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他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約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貝多芬見到了大劇院金碧輝煌的大廳,見到了一排排紅色天鵝絨椅子,見到了貴族老爺和梳妝打扮得讓人驚訝的貴婦們,尤其是,他頭一次聽到了一支完整的樂隊奏出的音響,神奇的樂音。他看見父親在台上做著誇張的動作,唱著悅耳動聽的歌兒。
這天晚上,他上床睡覺的時候,腦子裏還是一片喝彩聲。睡著以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穿號衣的人,舞著手中的指揮棒,似乎把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釋放出來,似乎內心所有的熱情都噴湧出來。
童年的貝多芬,盡管有些憂鬱,但他那純真、頑皮的天性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他立誌長大後去音樂之都維也納闖蕩。
大自然是美的,小貝多芬的心靈在大自然中受到了一種純潔的洗練。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是優美的樂章,與大自然的接觸陶冶了小貝多芬的情趣,潤澤了他的心靈,在未來的藝術生涯中,他將這些天籟之音,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兩位恩師
生活的無奈使約翰又揀起了酒瓶子,脾氣越來越壞。盡管如此,約翰還是沒有忘記父親的職責,認真教育下一代,把兒子培養成才。
午夜時分,波恩城也慢慢地睡著了。在昏暗的街道上。約翰和他的酒友皮艾弗爾先生並肩走著,他們步履蹣跚。約翰的這位酒友皮艾弗爾先生可不是個一般的酒徒,他是一位不錯的男高音,彈得一手好鋼琴,而且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雙簧管演奏家。約翰把他請到家裏,是請他來教授貝多芬鋼琴課的。約翰心裏明白,憑著自己的能力,是沒法再教兒子了。
這時,小貝多芬已經9歲了。以前父親要他整夜彈鋼琴,他經常吵著哭著大發脾氣。現在,他的脾氣已經好得多了。而且皮艾弗爾的本領的確比爸爸高明幾倍,又肯耐心地教他。所以,這時,他倒覺得比從前快樂些。
更重要的是,皮艾弗爾不會像父親那樣拿鞭子打他。
在小貝多芬看來,成為一個音樂家,無非是讓媽媽過得好一些。
於是,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彈鋼琴了。
皮艾弗爾先生在音樂方麵的天分的確出眾。然而還不到一年,他就離開波恩,又開始了他的飄泊生活。
小貝多芬沒忘記過這個流浪的老師。當皮艾弗爾先生風燭殘年,身陷困境時,小貝多芬得知後,送錢、送物,來報答他的恩德。
1778年3月初,光禿禿的樹木雖然還在寒風中抖動,但是熱愛大自然的人們,能看到春天正悄悄地向人間走來。
在這一段時期,除了皮艾弗爾先生以外,先後指導過貝多芬音樂的還有海恩瑞希·範·伊登、弗朗茲·喬治·洛凡蒂、威裏巴德·柯赫赫等人。這些老師走馬燈似的在貝多芬身邊轉來轉去,每個老師都認為貝多芬是個天才,可是人人都覺得力不從心。直到有這麼一天……
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黃昏了,放學歸來的貝多芬剛踏進家門,就看見有一位風流倜儻的紳士正在同父親聊天。他是內弗,格羅斯曼——赫爾默恩協會樂隊的指揮。雖然還不過30歲,可是,在指揮歌劇方麵,不論是在萊比錫還是在德勒斯登,人人都知道他是位指揮好手。不止這些,他還會作曲。他早已出版了24支奏鳴曲、歌曲及頌歌等好多作品。
內弗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老師。盡管小貝多芬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但是,如果發現一點不滿意的地方,他就要嚴厲地訓斥一番。
在小貝多芬學習通奏低音、鋼琴演奏的同時,內弗開始將樂理知識排入了貝多芬的課程表。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音樂是通過聲音塑造的形象,是表達人類思想感情的一種形式。真正的音樂能表達文字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在音樂麵前,文字可以說隻是一種可憐而貧乏的工具,它是出於人們相互理解和共同需要而產生的。可音樂呢,僅僅幾個音節,幾個短短的聲響,就能使人們震驚、感傷、舒暢、激動。人類內心裏每一種微妙的情感,它都能生動地展現、表達出來。
內弗先生這些深入淺出的講解,是小貝多芬從未聽過的。他開始被內弗先生那淵博的學識、親切的談吐和閃光的人格力量所傾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內弗先生成了貝多芬最盼望見到的人。
從這以後,小貝多芬和內弗變成了忘年交,並把他當作自己的良師益友。因為內弗不僅是在培養一個音樂家,更沒有忘記他是在培養一個人。
時光就在彈奏琴弦的指尖上慢慢流過,貝多芬已經跟隨內弗先生學習了半年有餘。憑著一股執著的韌勁,他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同時,在內弗先生的指導下,貝多芬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在內弗先生的鼓勵下,貝多芬開始演奏自己的作品,十分投入。
聽完了樂曲,內弗先生點了點頭。
“孩子,你真的很有天賦,但你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夠流傳千古的作曲家,你就不該這樣寫。”
然後內弗先生說,一個真正的作曲家,應該是能夠肩負起曆史使命的人。用自己的筆,在樂譜上點燃人類的激情。如果一個作曲家留給後人的全部都是哀傷的音符,那麼未來還有什麼希望?
經過內弗先生的指點,貝多芬覺得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他深深明白了:一個真正的作曲大師不應被個人微不足道的命運所左右,而要有不向風吹雨打和饑寒交迫的生活低頭的氣魄,要學會去忍受生活的種種磨難和艱辛,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意誌去開啟蘊含著偉大奧妙的音樂寶庫之門。
貝多芬三下五除二地將那樂譜撕得粉碎,將碎片拋入了熊熊燃燒的爐火之中。他覺得這曲子空洞無物,太過灰暗,不能給人以勇氣,更不能點燃人們對生活的熱望。所以一定要重新譜寫。
小貝多芬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內弗先生。對於他來說,內弗先生不僅是他的良師益友,更是他的一顆福星。在內弗的精心培育之下,貝多芬得到了良好地引導,並且極大地發揮著自身蘊藏的潛能。
1783年,貝多芬的處女作在內弗的大力推薦下出版了,這是根據德雷斯勒的一首進行曲改編的鋼琴變奏曲。這部作品部分顯露了少年貝多芬在鋼琴方麵的技巧。
正當貝多芬躊躇滿誌之時,他的家境卻一天不如一天。在卡爾和約翰之後,母親瑪麗婭又生下了一男一女。但不幸的是,這兩個小生命都夭折了。這使得母親在精神和身體上遭到了雙重的打擊。她病倒了,作為家中的長子,那繁重的家務理所應當地落到了他的肩頭。他每天都忙於做飯、洗衣、照顧兩個頑皮的小弟弟。這從早到晚的忙碌,讓他根本沒有精力再去練琴。
內弗先生了解到他家的情形之後,就出去替他四處奔走。在先生的努力之下,貝多芬當上了宮廷禮拜堂的風琴手,每個月的薪水是150古爾甸。
逐漸明亮的天空,萬裏無雲。太陽如同一個大紅的圓球,給大地萬物投射下嚴酷而長長的影子。隨著它的不斷升高,這些影子越來越短。波恩城依然矗立在這裏,如同一隻雜色的貝殼,吮吸著人們的光線。
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波恩巷裏的人們開始發現了一位身材短小粗壯、麵孔黝黑的少年。每天他腋下總是夾著一頂折疊式禮帽,身著墨綠色燕尾服,外罩白綢馬甲,下穿綠色短褲,白色長筒襪,足登帶黑色活結兒的鞋,腰係銀色佩帶,上麵掛著把稍微嫌長的佩劍,匆匆忙忙地離開廣場附近那又髒又亂的小巷,滿懷夢想與希翼而又略帶靦腆地從工兵身邊走過,踏入那座豪華的宮殿之中。
貝多芬步入這華麗的大廳。大廳裏,12盞冠狀吊燈照得人眼花繚亂,身著盛裝的上流貴族們正在等候著音樂會的開場。
經驗是最好的導師。在裝飾著哥白林珍貴雙麵掛毯的宮廷教堂裏,貝多芬是管風琴師,在閃耀著藍綠金光的劇院裏,他又變成了羽管鍵琴師。在這一時期,貝多芬接觸到了巴黎、維也納、曼海姆等各個流派作曲家的大量作品。這些作品在這個思維活躍的少年心田裏播下了一顆顆珍貴的種子,後來終於開出了一朵朵瑰麗的藝術之花。
這樣,貝多芬就有了相當於他父親月薪半數的收入。這筆收入,對於這個陷入困窘的家庭來說,有著很大的幫助。
由於貝多芬有了固定而豐厚的收入,使得這個破敗、冷清的家庭又恢複了生氣。每當夜晚來臨之時,歡笑聲、優美的琴聲和優雅的歌聲又能飛出小閣樓,給左鄰右舍帶來歡樂。
父親約翰在酒館裏逢人就滔滔不絕地吹噓一番,說他的兒子如何有出息,能掙150古爾甸。兒子能取得如此成功,全是出自他的諄諄教誨,所謂“虎父無犬子嘛”。
感恩節的前一天,貝多芬第一次領了自己的年薪150古爾甸。在排練完奇馬羅薩的歌劇《伯爵的詭秘》之後,這位神采飛揚的少年帶著自己的收入急奔回家。
望著桌上這些閃閃發光的金幣,貝多芬一家興奮不已。病中的瑪麗婭從床上掙紮起來,望著心愛的兒子,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也許她自己也不清楚是喜還是悲。
感恩節過後就是聖誕節。過節這天,貝多芬一家團坐在一起,歡度一個最快樂的聖誕節日。聖誕之夜越來越深了,小閣樓上的歡樂氣氛卻越來越濃。望著從來沒這樣開心過的父母,貝多芬第一次感到了他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過完複活節的第二天,貝多芬在潘格拉的引領下去白朗寧家擔任家庭教師,他的學生是白朗寧惟一的小姐愛列奧諾萊·白莉奇蒂,自從貝多芬應聘到這兒以後,每天都按時來到琴房,一坐到琴房,就立即給愛列奧諾萊上課。他講課一絲不苟,決不因與小姐一家親如一家人而有任何客氣之意,該表揚時態度又極其真誠。在貝多芬和愛列奧諾萊的共同努力下,才1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夠自如地彈奏巴赫、莫紮特的曲子了。她以驚人的速度,在貝多芬引導的音樂之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著。
盡管貝多芬是音樂天才。可是,在其他藝術方麵,沒有絲毫素養的貝多芬,在與白朗寧談天說地的閑聊中,才開始注意起文學來。
盡管貝多芬把每月賺到的薪水都如數交給母親,可是仍不夠用。母親的病,經過一再治療,仍不見好轉。父親的酒癮越來越大,每天晚上通宵達旦地泡在酒吧裏。他不好意思向兒子張口要錢換酒喝,卻開始變賣家裏的東西,以至於無法再找到東西變賣時,失去了理智的父親竟把那架心愛的鋼琴也換作了買酒錢。當貝多芬發現鋼琴已經不見了的時候,他抱著母親痛哭不已。
當他遭受這種打擊的時候,白朗寧夫人和愛列奧諾萊給了他無限的溫情和力量。
也是在貝多芬麵臨著嚴峻的生活考驗的時候,他最尊敬的內弗先生又出現在他的麵前。內弗先生不遺餘力地幫助貝多芬。他獲知這個青年為金錢問題所困擾,馬上從自己的賬上給他劃去津貼。除了這種無私的慷慨資助之外,他還不放過任何機會誇獎貝多芬早熟的才華,並暗示說,如果把這個17歲的音樂神童送到維也納,在多名大師指導下進修深造,那麼王爺的唱詩班將會得到全部好處。選帝侯王爺被他說動了,答應考慮考慮。
出國留學的前景激勵貝多芬攀上音樂的最高峰——維也納!音樂人的首都!
終於傳來了正式消息:王爺準許貝多芬秋季前往奧地利京城求學,並負擔他的旅費。小夥子高興得坐不住了,跑去把這個喜訊告訴他的恩人白朗寧太太。
這以後,貝多芬就隻想著動身的事了。雖然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拖住他。秋季很快到了,他一頭鑽進了驛車。
18世紀末,維也納是由一係列蔓延在多瑙河畔上的行政區、鄉村和郊區組成的,這些地帶群集在有城牆和有城門的城堡四周,它處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彙點上,被人視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各種文化各流派的影響在這裏交彙,有利於藝術的發展。音樂在這裏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普通百姓樂於參加節慶歡樂活動和大眾音樂會。而有錢人家則以包下一支完整的樂隊,至少也以雇幾個樂師為榮。當聖艾蒂安納大教堂的高塔出現在遙遠的天際時,貝多芬的心便狂跳起來。
那縱橫交錯的街道兩旁,聳立著一幢幢豪華的建築物。街道上車水馬龍,又是一番多麼熱鬧的景象啊,五顏六色的人群,在歡樂的擁擠中摩肩接踵,波蘭紳士穿著掛滿飾物的製服,匈牙利人穿著掛滿獎章的製服,說起話來像連珠炮似的意大利人……一個個優雅的女子,在街上閑逛,她們麵容姣美,臉頰上都搽了粉。一家家店鋪陳列著大量的珠寶珍玩、衣服、地毯,一些穿著皮長袍,紮著纏頭的摩爾人正在展示東方絲綢。
這麼多美好的東西,貝多芬的兩眼都看不過來了。他找了一處房子,並且聽從白朗寧太太的忠告,買了一些衣服,以充實衣櫃,然後動身去拜訪莫紮特。
他沒有聽從旅店老板雇一輛馬車的勸告,問清了莫紮特住所的地址之後,邁開兩條腿便朝著維也納近郊走去。
維也納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發著芳香的氣息,杜鵑在花枝頭飛來飛去,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叫來喚醒人們的希望。
中午時分,幾經周折,貝多芬才找到了莫紮特的住所。仆人把貝多芬領進了莫紮特的客廳。
貝多芬默默地坐在客廳角落裏的沙發上,心跳得厲害。片刻,隔壁傳來了腳步聲,緊接著門打開了,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中年人出現在客廳裏。他就是莫紮特。
兩個人聊了幾句話之後,莫紮特讓貝多芬隨便彈一支曲子給他聽。
機會終於到來了,貝多芬苦練半年,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聽了莫紮特的建議,他信心十足地坐到了琴凳上,開始彈奏起《F大調鋼琴奏鳴曲》。不曾想,剛剛彈了10幾個小節,就被莫紮特擺手打斷了。莫紮特讓他彈一首即興曲,這就是他最拿手的。
當他彈完即興曲的時候,熱情就會自然而然地奔放出來。所以,他所作的即興曲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使每一個聽到的人都非常感動。
一曲奏完,貝多芬不安地垂下雙手,一麵觀察莫紮特的臉色,一麵等待著得到這位大師的評價。莫紮特睜開雙眼,打了個長長的嗬欠,從扶手椅上欠起身子,皺了皺眉頭。
他說貝多芬的演奏很熟練,節奏也把握得不錯。但是,琴聲大,咄咄逼人,裏麵缺少柔和的美感,更缺乏一種能夠打動人心的魅力。作為一位鋼琴演奏家,無論演奏誰的作品,光憑著一股堅強的信心和熱烈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做到使這曲子悠揚動聽,富於感情,這必須依靠頭腦裏的靈感。
貝多芬認真地聽著大師的這番話,感到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第二天下午3點,貝多芬應邀來到莫紮特的住宅。
此時的貝多芬早已把個人的成敗置於腦後了。
莫紮特想考一考貝多芬的聽力和記憶力,他先彈一段旋律,然後讓貝多芬再彈一遍。莫紮特演奏完了。
貝多芬坐到了琴凳上。剛開始,他緊張得心裏好像有幾個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可是當他的手一觸到琴鍵,就把緊張拋到九霄雲外了。
一曲終了,貝多芬一動也不動地坐在那兒。而莫紮特則非常欣喜,就這樣,貝多芬成了莫紮特的學生。
重返維也納
貝多芬終於找到了藝術上得以深造的天賦和學識受到了享譽歐洲的音樂大師的器重。回到小旅店,已經是午夜時分了。貝多芬絲毫沒有困意,他點燃油燈,展開信紙,把這令人振奮的消息盡快地告訴了愛列奧諾萊。
為了能在維也納繼續深造,更好地跟莫紮特學習下去,貝多芬在求學的間隙,便去一位貴族家中擔任專門為舞會伴奏的樂師。由於貝多芬出色的演奏技巧,很快就成了這家人的座上客,並獲得了一份足以使他生活下去的報酬。
貝多芬天才的作曲才能,得到了莫紮特的嘉獎。此後,他便常常與大師合作譜寫樂曲,成了大師身邊的一個得力助手。
在這動人的夏季中,幸運女神又一次悄然地降臨到了貝多芬身上。由於莫紮特病情剛剛有所好轉,而又無法推辭盛情之約,他決定讓貝多芬來代替自己。
貝多芬一點兒也沒有辜負老師的信任,以自己技驚四座的藝技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觀眾。從此,貝多芬在這座藝術之都贏得了一席之地。與此同時,各個音樂晚會的邀請也紛至遝來。在鮮花、名譽和掌聲麵前,貝多芬是清醒的。他告訴自己:如果沉溺於這些無盡無休的應酬之中,自己的藝術旅程就會中途衰亡,提早結束。
正當貝多芬的事業之路剛剛在他麵前展開坦途之際,命運的陰影又開始向這位苦難的少年襲來。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過之後,仆人遞過來一封信。他迫不及待地拆開了父親的來信。他在信中告知貝多芬,母親瑪麗婭已經病入膏肓,正日夜思念著兒子,盼望兒子早日回家好最後見上一麵。信的最後,約翰還以責備的語氣告誡兒子不要把藝術作為名利的台階,而忘記自己還有親人。
讀罷父親的家書,貝多芬的心簡直都要碎了。母親,這個世界上他最親的人,最愛的人,生命已經快要走到了盡頭,而他的父親,竟然誤解了他。在這座繁華的都市裏,他省吃儉用,節省下自己掙下的每一文錢,一共有200杜卡,正準備寄給家裏。
萬分難過的貝多芬下定決心,明天就回波恩,回到母親身邊去。
第二天天還未亮,貝多芬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貝多芬乘坐的驛車駛進波恩城的時候,太陽已經沒入樹林後麵,給樺樹的樹梢塗上了一片金色。隨著光線一條一條地消失,萬物也失去了自己的形狀,所有的景物最後都融成了漆黑一片。
波恩巷20號的小閣樓也是一片漆黑。約翰又出去喝酒了,弟弟卡爾和約翰東倒西歪地躺在床上,貝多芬撲到母親的床前,隻見他摯愛的母親麵色蒼白。
雖然才分別5個多月,可是母親已經消瘦得隻剩下皮包骨頭了。
自從送貝多芬到維也納之後,生活的艱辛、精神的寂寞,使得她原有的肺病惡化,她已經等不及貝多芬接她到維也納共享天倫之樂了。
貝多芬雖然已經竭盡了全副心力來服侍他母親,可是,仍然沒有將母親挽留住。在1787年的7月7日那天,她停止了呼吸。
貝多芬立刻覺得自己像掉入了一個漆黑的世界裏,所有曾經擁有的希望和幸福都離他遠去了,貝多芬整日裏眉頭緊鎖,唉聲歎氣,連他最喜歡的音樂也無法吸引住他,因為他失去了世界上那個最疼愛他的人,那個惟一了解他、體恤他的親人。
貝多芬母親的去世,使這一家的命運再次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父親痛失妻子,這更讓他沉溺於酒精之中而無法自拔,13歲和11歲的弟弟當然談不上有任何生活的能力。現在,負擔家庭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貝多芬還是還顯稚嫩的肩頭。盡管如此,年輕的貝多芬勇敢而認真地盡到了家長、撫養者、教師和樂師的職責,這是多麼今人欽佩呀!
在貝多芬萬分沮喪之際,白朗寧一家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正是友愛的支持,撫慰了他那顆充滿滄桑的心靈,精神也逐漸振奮起來。他也熱心地教愛列奧諾萊鋼琴。
在貝多芬生日那天,愛列奧諾萊滿麵嬌羞地捧著禮物送給他。這禮物是條非常精致的領帶。
在那條手織的領帶上,寫有這麼一首詩:
幸福與生命都是短暫的,
今天我為你祈禱,
同時,也為自己祝福。
千萬別改變自己感情的方向!
我希望:
明天與你重逢!
與你共度良辰!
你的朋友學生
愛列奧諾萊·荷思·白朗寧
貝多芬一生都保存著這份禮物,他把它當作最珍貴的擁有,因為在他情緒低落的時候,在他遭遇打擊、不幸之時,這首詩給了他莫大的安慰。每當看到這首詩的那一瞬間,他就重新擁有了麵對挑戰和困難的勇氣。因為這是一個愛情的紀念。
1788年前後,波恩這座萊茵河畔的古城,迎來了社交和文化生活最後的繁盛時期。學者們在宮廷圖書館和閱覽室收集和研討歌德、康德的最新著作和資料,而不少外地藝術工作者的訪問和演出更為波恩增添了奪目的光彩。
與此同時,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弗蘭茨創立了波恩大學。為了表明自己追求上進,貝多芬決定完善自己的教育,便立即去報了名,並順利地通過了入學考試。這個在不滿10歲就輟學,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年輕人,終於如願以償地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在這座高等學府裏,貝多芬先後選修了哲學、藝術、文學等課程。這使得他的藝術修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此時,法國革命如火如荼,在民眾的思想上引起強烈振蕩。貝多芬也不甘落後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22歲的年紀上,他就已經屬於把這場暴動看成人民自由新紀元的人之一了。他是在貧困中長大的,經常受到貴族社會的輕蔑,不這樣看,又該怎樣看呢?他仇恨王公貴族、仇恨特權,熱切希望推翻貴族、取消特權。
不過這種觀點並不妨礙他繼續去選帝侯王爺宮殿盡職,以及去這裏那裏授課,晚上做家庭教師,貝多芬白天還要學習。孤獨、寂寞和無窮無盡的操勞壓得貝多芬喘不過氣來,但他不僅以頑強的毅力學完了波恩大學的課程,並且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時,他的作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除了各種歌曲和鋼琴曲之外,在這段時間裏他還寫了一首至今仍在被人們常常演奏的鋼琴、長笛和巴鬆三重奏,兩首沒有完整保存下來的鋼琴協奏曲,甚至還有一首交響曲的草稿。
時光匆匆,又一場大雪迎來了1790年的聖誕節。滿身是雪的內弗先生突然敲開了貝多芬的房門,他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弗朗茨·約瑟夫·海頓要到波恩來了。
這次海頓要到倫敦進行演出和訪問,路過波恩。於是,他受到了這裏人們的熱情歡迎和隆重接待。在豐盛的宴會結束後,選帝侯特意為他舉行了音樂會。
瓦倫秀太莫伯爵把貝多芬介紹給海頓。海頓一點架子也沒有,態度非常和善,就像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貝多芬真是感激,簡直像要飛上天去那樣地高興。
音樂會上,貝多芬自豪而略帶靦腆地獻上了他的兩首康塔塔新作中的一首。
海頓聽後大加讚賞,選帝侯答應瓦倫秀太莫伯爵和海頓的請求,資助貝多芬去維也納留學。
貝多芬簡直像是在做夢,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他夢寐以求的竟會這麼容易實現了,所以,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很體恤他的這個侯爵,在兩年前就已經接受了貝多芬的請求,讓他的父親約翰退休後支領半薪,並將薪水直接發給貝多芬,作為維持他們家庭的生活費。現在,甚至又答應了幫助貝多芬到維也納去留學。
這是1790年12月的事。
不過,不能說走就走,因為家裏麵還有一位頹喪的父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
貝多芬決定讓大弟弟也成為一個音樂家,所以,就找一個學習音樂的地方把他安置下來。至於二弟弟的性格,比較適合做生意,所以貝多芬就讓他去一家藥房當學徒。另外,又雇傭了一位婦女來管理家務。
經過兩年的準備,這位滿懷希望的青年又踏上了去維也納的旅途,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求學旅行。
在與親人、友人分別之際,愛列奧諾萊將一個小紙條塞到了貝多芬的手裏。紙條上寫的是赫爾德的幾行詩句:
友誼,是多麼的可貴,
升起時,就像黃昏的影子,
直到生命之光的泯滅。
貝多芬深深銘記了這幾句話。這就是波恩向他的告別。維也納從此成了他的希望與失望,他的成功與失敗,他的愛與恨,生與死的舞台。他在這裏一直演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與維也納闊別整整5年的貝多芬,又踏上了這條通往藝術聖殿的旅途。興奮的心情與思鄉的離愁混雜在一起,真讓貝多芬感慨萬分。
到達維也納後,貝多芬選擇了一間簡陋的小屋住下。一安頓好,貝多芬就去請教海頓了。
海頓見貝多芬來到維也納,十分高興,他極力推薦貝多芬在一場重要音樂會上登台獻藝,一展自己的才華。
這會兒,坐在海頓陳設簡樸的客廳裏,貝多芬忐忑不安。他在想:自己出身卑賤,名氣又不大,卻與那些為人們所公認的大師們一起登上這歐洲最輝煌的樂壇,這會不會被別人斥責為狂妄?
海頓大師看穿了貝多芬的心思,和藹地激勵他要勇敢地迎接挑戰。
回到阿爾劄巷自己租住的那間小閣樓上,貝多芬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小閣樓上的燈光從黃昏亮到了黎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貝多芬的勤奮努力和他良好的天資決定了他在這座音樂城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成功的。貝多芬的名字也引起了各方麵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