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宇宙間是沒有的。例如清代的乾隆皇帝晚年以“十全老人”自稱。其實他僅僅是一個王爺,他坐龍廷61年,就是他老子用卑鄙手腕篡竊得來的,主要的“德”就缺了,還能全得起來嗎?現在人人知道的“十足赤金”,事實上最高最高的含金量決不超過99.9%。
我的養生方法自從出版以來十多年,由於有媒體的宣傳介紹,竟然使我的養生名氣比我的看病的名氣還大些。所以每到之處,經常被邀當眾介紹,在全國各地也已演講了許多場、次。有時因聽眾頗有共鳴而十分成功,也有因不合口味而聽眾越溜越少。這就體現出各人的好惡不同,同樣一個報告題,有時成功,有時砸鍋。誠如上海一句俗諺:“牛吃稻草鴨吃穀,倒掛蝙蝠不眠鶴。”用一句斯文話,則是:“文章自古無真價,全在他人惡好中。”在這一個問題上,更可以體會出“任真”在養生保健中的價值了。
媒體上對我的“養生之道”的評價,也有兩個不同的方麵。讚揚我的如1990年6月25日《中國中醫藥報》署名文章謂:“由此可見,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養心的根本,心靜而氣合,心曠而神怡。蟻食、猴行得法,足以延年益壽。”1993年3月號香港《紫荊雜誌》謂:“幹老的八字長壽秘訣,內核是法乎自然,歸真返璞,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批評者,如1993年7~8月第4期《祝您健康》:“幹老最突出的怪,還在養生學說的離經背道。”等等。不過還算大幸,讚揚我的大大多於批評我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我的養生經驗有許多地方的確一般人不能接受,如不加選擇,勉強接受,反而可能造成求福得禍。
最後希望采取我的方法來作保健養生手段的讀者,先學習一下聶榮臻元帥《努力開創我國科技工作的新局麵》中一句話:“現代科學技術是複雜的,要采用多種途徑,不能一刀切。”因此,我也不希望讀者一刀切的全盤接受,或一刀切的全部否定,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環境,有取舍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