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 第九章 九九歸原,再談任真(1 / 1)

人生中,你小到講一句話、寫一篇文章、作一堂報告,大到定一個計劃、設計、工程、運動……都要在一個主導思想下工作、進行和完成。你沒有主導思想,是沒法穩健地圓滿完成事情的,除非你一開始就抱著“這隻船漂到哪裏都行”而不希望勝利完成。這個主導思想,就是這講話、文章、報告、計劃、設計、工程、運動……的靈魂。

以保健養生而言,你沒有這個主導思想,昨天是聽張老頭的進補論,大進補品;今天聽李老太的茹素吃齋論,戒盡一切葷腥;明天又聽王先生的靜坐氣功,做你的氣功;後天再聽趙師傅的因果報應論,你就去燒香拜佛;大後天傾聽錢醫師的營養論,你就大魚大肉,拚命往嘴巴裏填塞進去……在這樣千姿百態、錯綜雜亂的方式方法下,你所得到的是什麼?其實無論什麼方法,隻要符合你的工作、環境、身體素質、思想方法者,都是保健養生可以選擇取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雷同之處,誠如戰國時子產所謂“人心之不同,如其麵焉”。意思是人與人的心理狀態,就好比長相一樣,各不相同。適合別人的方法未必也適合於你。當然,這種小異,都是在大同之下分支的。

我的這一套養生之法,也是經過50多年的親身體驗,逐步形成的,絕對不是一開始就有以“任真”作為主導思想而執行起來的。初期是上個世紀30年代,那個時候我根本就沒有想到怎樣養生保健,隻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勤儉樸實、不幹壞事而已。之後10多年中眼見同道們、親戚們的身體都在老化起來,方才感到“我比他們強”。為什麼強?當時自己也不知道,但隻有一點心中很明白,是勤儉樸實、努力的報酬。這個狀態一直保持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有人專門在《祝您健康》雜誌裏介紹我的“八字訣”後,我結合自己身體健康精神奮發的生活經驗,慢慢體會出這種“保健養生”學說與方法,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其實一直暗合養生之道,經過這十度春秋,一套比較完整的方法也總結出來了,而且也為一部分知音者所欣賞。

細細體會“童心、龜欲、蟻食、猴行”這八個字,也很有玩味,大有咀嚼價值,真的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活學活用才行。我年齡越大,對它的認識也越加深入。

蟻食與猴行,是養身,童心與龜欲,是養心,身心兩養,才能算得上一套完整的養生方法。而且更以養心為重,因為思想是指導一切行動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分析,童心與龜欲為養心,所以力求淡泊,猴行與蟻食為養身,所以力求振奮。你機體盡量振奮,但對精神上的淡泊,毫無影響,所以產生的終產物還是淡泊。這樣淡泊,就是任真的表現,任真是淡泊的基礎,所以也是“一而二,二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