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 第八章 童心、龜欲、蟻食、猴行——八字真經抗衰老(1 / 3)

第一節 保持童心,你就永遠不會老

保持童心是我養生思想和方法的一個基本出發點。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這也是我國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東西。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其實這個可貴的童心,每個人都有,是與生俱來的,可惜我們很多人,在後來的生活過程中,逐步把童心給丟掉了。下麵我會談到,為什麼童心是這樣的重要,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把它弄丟了。

唐代大詩人元稹在他的一首詩中曾經寫道:“伊予固童昧,希真亦雲早。”這個童昧的天真,當然比童心還更深入,比童心在保健養生方麵的獲益也更為有力。

我所提倡的所謂“童心”,不外乎下麵三個方麵:

第一,是天真。這是我們所有生命與生俱來的生機和活力所在。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童,他們出生不久,不記舊惡,不想未來,不懂世事,不幹名利。繈褓中的孩子,吃飽了,睡足了,睜開眼睛,看到父母,他都會開心微笑,天真無邪。再看看那些幼兒園裏的孩童,每天嬉戲玩耍,上蹦下跳,無憂無慮。這就是我們天真的本性。我們成年人長大以後,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接觸到了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思想,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失敗,有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我們的煩惱逐漸增多,我們常常會把原本的天真失去了,或者說失去了自我。

第二,童心無邪。天真的孩童絕無欺詐、蒙騙、設陷阱、占便宜等邪念。為什麼這樣純潔的心為兒童所獨有?這自然還是因為童年以前,沒有被社會上的不良習氣所汙染,童年一過而成人了,童心也隨各種欲望追求而消失。我們會追求紅塵中各種功名利祿,會嚐試許多不好的事情,甚至是鉤心鬥角、投機專營等等。在這樣的事情背後,常常給我們帶來嫉妒、憤怒、恐懼、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養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三,童心樂觀。中醫認為,兒童是“純陽之體”,他們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之後,元氣最充足,他們心靈沒受到汙染,沒有受到太多的傷害,孩童時代思想都是傾向於美好、愉快的,他們不知道恐懼,不知道罪惡,也沒有過多的奢求,所以對什麼事都知足而滿意。他們天天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身體裏老是有一股活潑的氣在流動,這是一股極其神奇的力量,是一種正麵積極的、滿懷希望的能量,它能讓身心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帶來無盡的免疫力,帶來健康。這種單純的心靈,天真、無邪、滿足,是保健養生的最佳神丹妙藥。

第二節 童心是驅除負麵情緒的良藥

失去童心是很糟糕的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很多人變得不快樂了,我們常常煩惱、擔心、懷疑,我們對周圍的很多事情不滿意。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隻要得到老師一句誇獎,就能開心半天,但現在我們發了獎金也不一定快樂。過去我們早上醒來就開開心心地去上學,現在我們很多人不願意麵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過去我們白天學習玩耍了一天,晚上上床就睡覺,可是現在,常常會失眠。如此等等。

試想一下,我們如果還能夠像過去那樣,簡簡單單,上班就一門心思工作,除了本身的事情必須做好之外,別的什麼都不多想、不亂想,平時,盡量讓大腦休息,這樣我們會節省下來多少能量啊,就會有餘力來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那就一定會做得更好。

可是許多人常常做不到,許多成年人經常有很多煩惱,結果造成很多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麻煩,所謂:“人有妄想則坐臥不安,人有奇想則起坐不定,人有貪想則聞見皆非,人有異想則疑慮必大。”一個人如果常常在睡臥不安、起坐不定、聞見皆非、疑心重重中度過的話,怎能得到最起碼的保健養生呢。

更可怕的是,由於平時的妄想、奇想、貪想和異想,造成我們大腦功能失常,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就是思慮過度,損傷心脾;擔心過度,損傷肝膽;憂心過度,損傷心肺;驚恐過度,損傷肝腎。

中醫認為,思傷脾。脾就是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如果我們老是思慮過重,就會傷害到脾胃,脾胃受傷之後,消化吸收就不好,人就會失去氣血,沒了氣血,我們的身體就失去營養。心髒得不到血液滋潤,就會照成失眠健忘,肌肉得不到氣血的營養,就會消瘦無力,小孩氣血不足就會影響生長,老人如果氣血不足,就會早衰。大家知道,心主神智,氣血不足,心神就不定,我們就會吃不香,睡不著,有時候還會噩夢連連。沒事的時候腦子裏亂七八糟的全是想法,而到了工作的時候,卻一點腦力也沒了,沒辦法集中精力,沒辦法去認真完成一項事情,還老是覺得疲勞沒勁。

如果我們過度擔心,心情壓抑,就會損傷肝膽。中醫認為,肝主決斷,肝就像一個大將軍,需要威風凜凜。但是長期憂心忡忡,肝氣就會抑鬱,膽中就會生痰。這種痰不是肺裏的痰,而是一種看不見的病理產物。過去所說的痰迷心竅,就是這種痰。它會使人神智不清,噩夢連連,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

憂傷肺。肺氣就會受傷。肺是一種非常嬌氣的髒腑,主管人的呼吸還有氣血的運行,長期憂慮,肺氣不得宣泄,呼吸不暢,心肺功能不好,臉色蒼白,內心不安。

恐傷腎。腎是後天之本,是生殖之本。長期驚恐害怕,必定會損傷腎氣,這樣的人心神不寧,老是害怕,就好像有人要來抓他一樣。長期影響,就會造成腎氣不足,男子陽痿遺精,女子月事不調,重則心腎不交,腎氣下陷等等。

第三節 學學老萊子,存一份天真

根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叫老萊子,據說是道家的創始人。這個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隻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子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裏非常高興。

老萊子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了。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歎氣說:“連兒子都這麼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子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學兒童的遊戲,唱兒歌,父母看了樂嗬嗬的。一天,他為父母進屋取東西,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子是故意跌倒打滾哄他們開心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他的出發點雖是為了父母快樂,但對自身的保健養生卻獲得了更大的效益。正因為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純真的童心,在物質條件不發達的上古社會活到了八九十歲,試想如果他不具備真正的童心,那兒童的遊戲、兒童的歌曲又怎能做得起來、唱得出來呢。

童心的寶貴,就是來自天真,誠如明代李贄(1527年~1602年)在《童心說》中所謂:“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所以其大大有益於保健養生,請千萬珍惜保持自己的童心。

第四節 蟻食的原則——吃得少,吃得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