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些初發的痛風性關節炎常被誤診為丹毒,二者應如何區別?(1 / 1)

丹毒是細菌引起的皮膚組織及淋巴管的炎症。好發部位是足背、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膚,發作時皮膚紅、腫、熱、痛明顯,可有發熱和全身不適,故表麵現象與痛風性關節炎十分相似,但丹毒時關節並無炎症。如果不認真加以區別,將痛風性關節炎誤為丹毒治療,就會延誤病情,增加病人痛苦。以下幾點有助於二者之區別:

(1)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紅、腫、熱、痛的部位均以關節為中心,並波及到關節周圍,而丹毒發作時的皮膚紅、腫、熱、痛與關節部位沒有聯係。有時尚可見到“紅線”由發炎部位向上蔓延,這是淋巴管炎症的表現。初發的痛風性關節炎絕不會出現這種特征。

(2)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血尿酸升高,丹毒患者血尿酸正常。

(3)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用秋水仙堿治療有特效,而抗生素治療無效。丹毒則恰恰相反,對抗生素治療反應良好,而秋水仙堿治療無效。

(4)痛風性關節炎主要見於中、老年男性較肥胖者,部分病人有家族史,而丹毒則無此特點。

(5)丹毒病人在患病一側的部位如大腿根部(即腹股溝)、肘部等處,常可觸到腫大的、具有壓痛的淋巴結,而痛風病人一般無此特點(除非痛風結節破潰後繼發細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