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治療方法是綜合性的,總的來說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一般治療:包括低嘌呤低脂肪飲食、多飲水、堅持適當體育活動、控製體重避免肥胖、戒除煙酒、定期健康檢查等。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的治療: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及時治療,迅速控製急性發作。最有效的藥物是秋水仙堿,其他藥物包括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芬必得等,但效果均不如秋水仙堿。有時上述藥物效果均不明顯,則可試用強的鬆或地塞米鬆。這些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3)間歇期(非發作期)的治療:間歇期是指痛風性關節炎處於非發作期間。
間歇期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使血尿酸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即6.5毫克/分升以下,以預防急性發作;抑製痛風結節及泌尿係統結石生成;防止痛風性腎病,保護腎功能。為達到上述目的,除堅持一般治療外,最重要的措施是使用促進尿酸排泄和抑製尿酸合成的藥物。目前臨床上用於抑製尿酸合成的藥物,隻有別嘌呤醇,而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則較多,包括丙磺舒(羧苯磺胺)、磺酰吡唑酮、苯溴香豆酮(又名苯溴酮、苯溴馬龍、痛風利仙)等。在間歇期內病人應注意自我保養,避免一切誘因如疲勞、受涼、外傷、進大量高嘌呤飲食及飲酒等。一旦有急性發作的先兆,即立刻使用上述控製急性發作的藥物,這樣可大大減少急性發作的機會。
在間歇期堅持認真治療與自我保健可有效地預防痛風急性發作,使患者長年保持病情穩定,所以間歇期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4)慢性關節炎期及痛風結節的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一旦轉入慢性階段則很難完全恢複,關鍵問題仍然是避免反複的急性發作,保護關節功能。對有明顯的關節畸形、破壞而嚴重影響關節功能的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以考慮做關節固定或矯形手術。對較大的痛風結節可行手術切除,破潰了的痛風結節,特別是合並感染和久不收口者,除了局部清創換藥及使用抗生素外,也可考慮手術切除。
(5)痛風性腎病、腎、輸尿管及膀胱結石的治療:積極控製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長期保持正常,是保護腎髒、防止尿酸性腎病和泌尿係結石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消除一切能影響腎功能的不利因素,如防止尿路感染、治療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症、糖尿病等。避免使用損傷腎髒的藥物。一旦有腎功能受損的跡象時,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腎功能進行性減退。
對有泌尿係結石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手術治療或碎石療法。
(6)治療並存的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以上為痛風治療的總體原則,有關其細節均在相應的問題中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