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痛風病人而言,飲食控製主要是指減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攝入,這一點在痛風的防治上十分重要。眾所周知,富含嘌呤的食物攝入後,大部分在小腸吸收的過程中轉化為尿酸,僅少量用於合成人體的細胞成分——核酸,故攝入高嘌呤食物,必然會使血中尿酸濃度升高,尿中尿酸排量增加。反之,如果采用無嘌呤飲食,則7天後血中尿酸濃度可下降1~1.2毫克左右,24小時尿中尿酸排出量可減少1/4。有一組調查資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歐洲痛風的發病率明顯下降,這是因為在戰爭年代,人們處於饑餓和營養低下狀態,很少能吃到富含嘌呤的葷食品。由此可見,飲食控製對於痛風的防治是有重要作用的,每個痛風病人以及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均應重視與堅持飲食控製。
采用飲食控製,雖然可使血尿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對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作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它不能作為主要的有效治療手段。因為血尿酸的升高主要是來源於內源性生成過多,由外源性食物產生的尿酸隻占少部分。一個正常人在普通飲食情況下,每日嘌呤攝入總量為150~200毫克,而每日體內代謝生成的嘌呤總量則為600~700毫克,遠遠超過了食物的來源。因此低嘌呤甚至無嘌呤飲食,不一定能完全糾正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發作。在實際生活中,囑痛風病人堅持無嘌呤飲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因此對大多數痛風病人來說,在常規采取飲食控製的情況下,應同時服用適量的抗痛風藥物,才能達到滿意控製病情之目的。對少部分無症狀而血尿酸輕度升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時單獨采取飲食控製,也可使血尿酸維持正常而無需加用抗痛風藥物。對無症狀但血尿酸明顯升高的患者,單用飲食控製不一定能使血尿酸滿意下降,故須同時服用降血尿酸藥物。總的來說,飲食控製對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防治雖很重要,但不能作為主要手段,隻能作為一項輔助治療措施,而不能完全取代必要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