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女職工的心理障礙治療
1.治療挫折心理的措施
女職工有很多的幻想、希望,她們為實現這些目標,會付出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然而,結果事與願違時,她們就產生了挫折,挫折會引發女職工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形成原因
挫折感在女職工發展時期表現較明顯。這個時期,她們剛剛步入社會,對人生的思索、社交的障礙等容易體驗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
導致女職工挫折心理的原因是複雜的,大略可劃分為兩類:
(1)主客觀矛盾是導致女職工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觀指女職工的自我需求,客觀是指滿足其需求的現實條件。當主觀與客觀發生矛盾,客觀不能滿足主觀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折感。
(2)個性不完善也是導致女職工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女職工雖然充滿朝氣,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於探索,富於創造性,但個性還不夠完善。如情緒不穩定,認識片麵,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紮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正是這種不完善的個性成了挫折心理的溫床。
治療
(1)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逆境無時不有。在挫折麵前,女職工應該有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同時要理智地對待一切。
(2)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3)要善於正確認識前進的目標,及時調整自己,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在實施過程中,一旦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應該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
(4)要善於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適當的刺激和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
(5)要正確對待挫折,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挫折和教訓使女職工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要悅納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學會自我寬慰,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憤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2.防治偏執型心理障礙的方法
偏執型人格又稱妄想型人格。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者,其特征是對別人充滿猜疑和偏執,因而認為人們的動機都是惡意的。
偏執型心理障礙特點
(1)始於成年早期,童年期即可表現出孤獨、缺少同伴、社交焦慮、過分敏感、言詞怪僻而刻薄等,令人感覺“古怪”;少數民族、移民和難民中,由於不熟悉特殊的社會文化和環境,易於產生偏執型人格;患者的家族成員中,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病的患病率較高;經常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要傷害、欺騙或利用自己,或認為有針對自己的陰謀;對朋友和同事也缺乏信任,常無端懷疑;不願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擔心因此受到對方擺布;決不肯輕易透露個人秘密,而對別人的一言一行則總要琢磨出“隱含的意義”以作為自己先占觀念的證據;易記恨,對自認為受到的侮辱、不公正待遇或輕視等耿耿於懷,微不足道的輕視即可引起強烈的敵意,並長久地記恨;常伴病理性嫉妒,如無故懷疑其伴侶不忠;常伴有冷淡、敵對、頑固、情緒化、推諉、善譏諷和批評等個性特征,對自己的能力、等級和重要性常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伴發偏執型分裂症、抑鬱症、場所恐怖症、強迫症、酒精和藥物濫用、分裂樣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等。
(2)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3)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4)易產生病態嫉妒。
(5)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6)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過錯不能寬容。
(7)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8)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狀至少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就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心理障礙治療方法
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應采用心理治療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執、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認知提高法。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正確、客觀的認識,並自覺自願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願望。
(2)交友訓練法。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一是真誠相見,以誠交心。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二是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三是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於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係。
(3)自我療法。具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易走極端,要改變偏執行為,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
比如:
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
世上沒有好人,我隻相信自己;
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即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
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不強健的感覺。
對這些觀念加以糾正,消除極端偏激的成分:
我不是說,應學會寬容別人;
人有好壞之分,我應該相信那些好人;
對別人的進攻,馬上反擊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須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擊;
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
每當故態複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為,事後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後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敵意糾正訓練法。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訓練方法,進行克服。
首先,常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其次,要懂得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再次,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麵帶微笑。可能開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以後,就會很自然。
最後,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衝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製。
3.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依賴型人格障礙,又稱無力型人格障礙或被動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過分順從別人的意誌,嚴重缺乏獨立性的人格障礙。
表現特征
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對日常事物不能做出決策;
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很容易因未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具有上述特征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治療方法
(1)習慣糾正法。治療首先必須破除患者的不良習慣,找出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作決定的。每天做記錄,以一個星期為期限,然後將這些事件進行歸類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應堅持自己做。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應提出改進的方法,並在以後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製定工作計劃,在聽取了朋友的意見時,你有不同的看法就應該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加入了你自己的意見,你就會由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應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自主意識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例如,你從愛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歡玫瑰花,你為她買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務之嫌。但這類事情的次數逐漸增多以後,你會覺得這樣做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你如果主動提議帶愛人去植物園度周末,或帶愛人去參觀插花表演,就證明你的自主意識已大為強化了。
依賴行為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都困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某個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隻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麼依賴行為也可能複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根治依賴型人格障礙。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並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幹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4.敵對情緒的自我控製
現代人的大多數疾病,往往會從不良的精神狀況、失衡的心理中產生。美國醫學家們近年研究發現,人類的許多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憤怒、挫敗和敵意等等心理情緒會損害心髒,造成消化道潰瘍、血壓升高,破壞免疫功能,並加速老化過程。
生活中,有些年輕人對別人常抱有一種敵對情緒,由此而產生憤怒,產生報複心理。
一個人的敵意來自他那陰暗灰色的心理和對別人的不信任,即使他並不明白別人在想些什麼,他也會在那裏懷疑別人懷著不良動機。
這種敵意是一種有害的情緒,不僅會傷害別人的善意和情感,而且對自己和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有沒有可能緩和一個人的敵對情緒,使之成為一個相信別人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凡善良的人均能比較正確、客觀地看待、認識各種社會現象,比較冷靜、穩妥地處理各類事務,使心情常常處於一種平和而又積極的態勢之中。
至於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心寬氣和的人,如何摒棄陰暗灰色的心理,下麵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承認問題
讓親人和知心朋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已經認識到我們的確存在著遇事發怒的壞脾氣,並且向他們表示我們已經打算控製這種不良的情緒,要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克製感情
當與人為敵的思想在自己的頭腦中出現的時候,要用理智來克製自己的感情。這時千萬不能發脾氣,理性常常會幫助你克製住自己的怒火,使敵意、怒氣漸漸消除、化解。
多想他人
遇事千萬不可魯莽,應當設身處地替別人多想一想,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別人的觀點和行為舉止。在大多數場合,這樣做了,就會發現自己的憤怒此刻已消失得一幹二淨。
增加幽默
幽默能緩解矛盾,使人們之間關係變得融洽和諧。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摩擦或誤解,而一個得體的幽默,往往能使雙方擺脫困窘的境地。幽默,常常使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以誠待人
在與人開始交往時應當不抱成見,尋找機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奉行以誠待人的辦事原則。如果我們處處關心別人,常常用友愛的態度對待大家,自己就會消除怒氣,因而也就不會損害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