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應如是心相續觀。為何等法是如來耶。為以即色是如來耶。為當異色是如來乎。若以即色是如來者。色處眾生具足色陰。而是眾生應是如來。若以異色是如來者。除十二緣豈有如來。又以即受是如來耶。為當異受是如來乎。若以即受是如來者。一切眾生具足受陰。而是眾生應是如來。若以異受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有如來。想行識等亦複如是。為即眼根是如來耶。為異眼根是如來乎。若即眼根是如來者。一切眾生應是如來。若異眼根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名如來。耳等諸根亦複如是。為即四大是如來耶。為異四大是如來乎。若即四大是如來者。內外四大亦是如來。若離四大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有如來。地水火風皆亦如是

菩薩如是相續觀已。明見色陰既非如來。異彼色陰亦非如來。又見受陰即非如來。若異受陰亦非如來。即想行識非如來者。異想行識亦非如來。又見眼根非即如來。見異眼根亦非如來。耳鼻舌身非即如來。異耳鼻等亦非如來。見色聲等非是如來。異色聲等亦非如來。見香味觸非是如來。異香味觸亦非如來。見意及法非是如來。若異意法亦非如來。見即四大非是如來。見異四大亦非如來。地水火風亦複如是。菩薩如是心相續觀。於一切法得方便智

又不空見。汝以何法能得無上菩提道耶。為以身得為以心得。若以身得此身不淨。無所覺知如草木瓦礫。菩提非色無有形質。其相空寂不可見法。此身既如草木無知。雲何當得菩提道耶。若以心得無上道者。心無形相猶如幻化。菩提無心亦無色貌。如幻如化雲何可得。若諸菩薩得如此解。非身能得無上菩提。亦非心得無上菩提。不離身心得無上道。爾時佛告不空見言。應當如是觀於如來。作是觀者名為正觀。又不空見。菩薩如是相續觀法心不動搖。菩薩應當如是深解。則不退於三昧法也。又常離於不相續心。必當疾得無上菩提。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心心相續念  去來今現在

一切普眼尊  不久當見佛

住佛大威力  慈哀利世間

憶念人中華  調禦功德尊

當念昔生死  住胎母族姓

容相悉具足  不久當見佛

念佛八十好  及宿世因緣

恒集最勝業  正念善法意

念佛六神變  及大自在通

戒定智解脫  皆悉得成就

雲何最上師  得此寂靜地

念慈世間尊  悲喜舍最上

慚愧力無畏  世間威德師

念佛舍摩他  毗婆舍那等

又念智解脫  及以三空門

具念修正勤  神足亦複然

念根力具足  及以菩提分

念佛離生滅  獲此寂靜處

念難思善法  色受皆清淨

想行及以識  清淨亦如是

念佛真金色  安住無著心

觀何法名佛  攝心恒相續

念色非如來  四陰亦如是

離陰非如來  想識應當知

念眼非如來  耳等法亦然

離眼非如來  五情法皆爾

念十二因緣  調心得見佛

念四大非佛  異此四亦非

應了十二緣  見佛不為難

若使諸佛陰  而是如來者

眾生悉有陰  亦應即如來

若欲得根力  當念十二緣

陰非世間師  異陰亦如是

往昔諸因緣  相續恒分別

是以能攝取  不思議智力

此身常無知  如草木瓦礫

菩提無形色  寂滅恒不生

身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身

心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心

而能有觸相  實為不思議

此是佛世尊  最勝寂靜處

善能滅一切  外道諸邪見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雲何得知我見。雲何複當得離斯見。爾時世尊告不空見。菩薩若欲舍我見者。莫著住處當依無依。欲以法明利益一切。欲吹法螺擊大法鼓。欲造法船建立法橋。度諸眾生生死有流。欲觀身相及不相續。此身不淨穢惡充滿。膿血涕唾九孔恒流。無常敗壞眴息不住。危脆難信不可愛樂。猶嬰兒語虛妄無知。是身不實如水聚沫。縱複假以衣服飲食。香熏莊嚴種種寶飾。於百千歲恣隨其意。會當磨滅長夜無益。如此身性是生死法。又為蟲獸之所食啖。複於長夜或在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所。受無量苦未曾暫息。又於永劫處生死中。為他僮仆策使萬端。此身長勤受眾苦惱。而初不能知苦斷習。證滅修道行諸功德。此身雖小受汙甚多。應以是身施諸眾生。若有惜命施其以壽。若須力者當惠其力。須肉與肉須血與血。當施須者不求勿與。或於彼人無所利益。願以舍身善心因緣。除我見惑得解無我。住是舍身思惟觀時。不複著於我見之惑。以不堅身修於堅身。又不空見。譬如村邑多有童子相隨出村。遊戲水邊見水聚沫。是諸童子競取弄戲。而此聚沫不自覺知。為他所弄亦無痛癢。如是不空見。若有菩薩觀自己身當知此心。猶彼聚沫無有分別。若此菩薩作是觀者。不久當得此深三昧。亦當疾得無上菩提。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欲求最勝定  得不思菩提

永舍於我見  常應觀此身

無常苦不淨  涕唾臭汙等

九孔流諸穢  甚為可厭患

虛誑無真實  此是磨滅法

眩惑猶幻化  亦如水聚沫

我此身危脆  瘡疣之窟宅

周遍皆臭毒  無一可樂處

養之初無益  卒為蟲狼食

一切諸樂具  供膳於此身

會歸當朽滅  終不得一實

長勤無邊劫  苦痛恒萬端

地獄畜生報  根本受苦處

長夜增饑渴  不可不思議

眾苦所逼迫  為此乖菩提

我此身不實  應施諸眾生

解法心無惜  所須便給之

作此思惟已  即唱如是言

我今舍此身  血肉隨意取

若有惜命者  我當惠其壽

亡軀濟眾生  為疾得三昧

段段求水沫  未曾得堅實

我身亦如是  求真不可得

若得此正觀  疾成菩提道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當於世尊微笑之時。麵門即放種種色光。青黃赤白紅綠頗梨。上至梵天從彼還下。繞佛三匝複至頂上。斯光俄頃忽然不現。長老阿難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最勝調禦尊  微笑非無緣

無上世間師  願為我宣說

為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金色百福嚴  善解於真諦

哀矜利益者  世間所歸趣

為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無等人中尊  最上無過者

如來諸功德  清妙無瑕穢

複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住聖大悲尊  一切所歸者

已離諸煩惱  以淨調禦音

唯願為我說  微笑之因緣

今日誰應得  若此深廣義

誰住堅固地  誰國遇吉祥

世間所歸尊  何故現微笑

一切所歸趣  調禦為我說

願聞清淨人  微笑之因緣

若蒙聖開演  疑惑則永除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我向說此相續觀時。三萬人得法眼淨。八萬百千億那由他天。亦悉離垢法眼清淨。複有三萬億那由他。比丘比丘尼證阿那含。複有三萬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得無生忍。三萬眾生發菩提心。即皆修習菩薩之行。於人尊劫悉當成佛。此是初發無上道心。複有九萬億那由他諸眾生等。悉皆不退菩提之道。當得作佛號曰放光及離垢尊釋迦牟尼日光相佛月光明佛天中尊佛。九十二億那由他眾。發聲聞心當成羅漢。爾時世尊作是語時。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佛以天眼見於十方。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刹土。其中眾生皆見如來放眉間光。名曰明焰。遍照十方。眾生見已心驚毛堅。時彼刹土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諸眾生等。遇斯光者。其中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多眾生發菩提心。皆不退轉無上菩提。於未來世當得作佛。皆同一號號不退轉。爾時世尊。欲令此義光宣明顯。重說偈言

我向宣說此  心相續觀時

即有六十千  九十九億眾

以聞法利故  而發菩提心

複有三萬人  皆得聖慧眼

已聞相續念  寂定之菩提

此等悉得免  惡道之苦難

八萬億諸天  既聞如來音

獲得淨法眼  永離惡趣苦

三萬億四眾  得不起法忍

度脫諸惡道  無複苦惱患

當得成佛道  如春之敷榮

三萬億諸人  學於菩提道

是人亦當得  諸佛大威力

既成無上道  憐湣於世間

六萬千天子  學習於菩提

樂中之樂行  猶如彌勒尊

無礙世間依  以笑廣利益

阿難汝當知  皆有因緣故

是以我今日  示發此微笑

微密王品第十一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雲何當知安住慚愧恐畏等法。舍無慚愧得此三昧。爾時世尊告不空見。此諸菩薩所以慚愧。身作諸惡而懷羞怖。口意行惡複生恥辱。嫉妒懶惰亦複如是。若起不善恭敬諸佛。畏懼諸天及以世人。惡不善法可羞恥故。菩薩如是則住慚畏。舍無慚畏諸不善法。勤修眾善護清淨行。默然閑寂三業具足。不久亦當得此三昧。生生恒得值遇諸佛。當疾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不空見。奇哉希有。我念過去經阿僧祇億百千萬那由他劫。初第三劫名為善生。次複有劫名曰寶炬。次複有劫名蓮花池。時濁劫起餘一千年。次複有劫名曰樂住。時有國王生此劫中。名勝微密。有大威德勢力自在。王所住城名拘修摩清淨香聚。其城縱廣七十由延。有十二重七寶莊校。嚴麗光明如善建城。城北有地名為離垢。此處有苑苑名安隱。縱廣正等麵十由延。周匝皆有諸多羅樹。其苑法式猶善建園。又不空見。爾時有佛。號曰明相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佛告不空見。時明相佛與其眷屬住安隱園所從比丘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心得自在所作已辦。所應學者皆悉已學。明相如來應正遍知。於其晨朝著衣持缽。翼從比丘入城乞食。時微密王聞佛當來。即乘大象象名樂手。前後導從無數百千。皆共出城奉迎世尊。又不空見。是微密王遙見佛來。光色相好微妙殊特。皆大歡喜。即便下象趣如來所。頭麵禮足右繞三匝。即於道路請佛及僧。時明相佛默然許之。王既知佛已受其請。即於其夜掃灑燒香。嚴辦種種珍妙供具。複於城內遍豎幢幡。懸諸華鬘瓔珞寶蓋。牛頭香汁以灑塵坌。散種種花嚴飾於地。以篋盛花置於座前。作眾妙伎以用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