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姑姊 姑妹《左氏襄十二年傳》:“姑姊妹。”《正義》曰:“《釋親》曰:”父之姊妹曰姑。‘樊光曰:“《春秋傳》雲姑姊妹,然則古人謂姑為姑姊妹,若父之姊為姑姊,父之妹為姑妹。《列女傳》梁有節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救,宋本作取其)。是謂父妹為姑妹也。後人從省,故單稱為姑也。古人稱祖父,近世單稱祖,亦此類也。’”

內叔《漁洋集》有《石龜行為內叔長白山人賦》。內叔,謂妻之從父也。

叔翁 叔婆昌黎《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雲:“惟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盧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於李氏二十九娘子之靈”雲雲(注雲:公之侄孫女,李於妻)。

叔郎任《奏彈劉整》雲:“故西陽內史劉寅妻範詣台訴列,稱出適劉氏二十許年,劉氏喪亡,撫養孤弱,叔郎整常欲傷害侵奪。”

侄孫唐徐氏《山口碣石題刻》稱:“侄孫檢校。”

孝子 孝孫 哀子 哀孫 謝孝《雜記》曰:“祭稱孝子孝孫(吉祭),喪稱哀子哀孫。”(凶祭)《世說新書》:“謝鎮西(鎮西,陸本作車騎)。玄在安西艱中(安西,謝奕也),林道人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雲:”公何處來?‘答雲:“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

高祖《書疑》:《禮》稱曾祖之父為高祖。《左傳。昭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摯。”則以始祖為高祖。《昭十五年》:景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則謂九世祖為高祖。

世父 仲父 叔父 季父《釋名》曰:“父之兄曰世父,言為嫡統繼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第癸最在下,季亦然也。”《漢書。楚元王傳》:“我起先取季父矣。”

賢家君 老父《世說新書》:“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邱,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家嫂《世說新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解情慷慨,致可傳述。‘“安次兄據取太康王韜女,名綏。

猶子 子侄 侄男 父子 從子 族子 子姓《儀禮。喪服》傳曰:“兄弟之子猶子也。”《晉書。王湛傳》雲:“濟才氣抗邁,於湛略無子侄之敬。”顏元孫《幹祿字書》,顏真卿書序,稱“第十三侄男真卿書。”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稱“侄男”。顧炎武案:“《顏氏家訓》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為侄。‘案:《爾雅。喪服經》、《左傳》侄名雖通男女,並是對姑之稱。晉世以來,始呼叔侄。書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稱也。“又雲:”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漢書》:疏廣與其兄子受,父子並為師傅。《後漢書》:蔡邕與其叔父質得罪,上書自陳,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晉書。謝安傳》:”安與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勳。‘《世說》:“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謂殷融與其兄子誥。今人謂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朱子語類》:“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當稱,當稱從子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稱從子,高祖四世而上稱族子。”《史記。武安侯傳》:“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顧炎武曰:“當時未有稱侄者,《漢書》作子姓。《禮記。喪大記》注:”子姓,謂眾子孫也。‘《列子》:“秦穆公謂伯樂曰: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史記。外戚世家》:”既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宗兄 宗弟 宗子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稱也。見《曾子問》(皆同宗之稱)。昌黎《考功員外郎盧君墓銘》雲:“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學服一世。”注:“宗兄,謂韓會,《摭言》以為韓衢。”

七族《漢書》注張晏雲:“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孫。”《史記索隱》:“七族、一說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從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喪大記》:“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則辭。”陳注:“父友,父同誌者。”

朋友世親 世講 世契《潛夫論》曰:“語曰:”人惟舊,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親。‘此交際之理,人之情也。“《呂氏童蒙訓》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義。至其子孫,亦世講之。前輩專以此為務,今人知之者蓋少矣。“(交承,新舊官交代也)《唐詩紀事》:”杜甫與嚴武世契也,嚐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