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1歲7個月~1歲9個月寶寶的早教(3)(1 / 2)

怎樣進行排便訓練

這一時期,爸爸媽媽要讓寶寶知道在大小便前應該去找便盆,然後脫褲子。要告訴寶寶在這之前要學會控製大小便。在寶寶便前,媽媽最好對寶寶說“噓噓”,或者說“寶寶來尿尿了”,大便前說“嗯嗯”聲等,讓寶寶有排便的意識。當寶寶自己也會說“噓噓”時,爸爸媽媽要表揚寶寶。如果便前便後,寶寶都能說“噓噓”的話,寶寶就可以不用尿布了。

貼心小叮嚀

如果爸爸媽媽一讓寶寶小便,寶寶就反抗,會很難進行排便訓練,爸爸媽媽也不用勉強讓寶寶學會,可以過兩周後再訓練寶寶小便。

如何應對寶寶說“不”

寶寶為什麼說“不”

寶寶過了一歲半,開始出現不聽話的現象,一些以往老實聽話的寶寶,現在也逐漸開始變得任性,經常說“不”、“不要”,甚至成了口頭禪。爸爸媽媽常為此感到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被稱為幼兒的反抗期。

獨立願望越來越強ê

過了1歲半以後,寶寶進入情感發展階段,心理已經逐漸成熟,知道自己是一個單獨存在的人,有著自己的身體和性格、感情,能走能說,能做一些自己的小事情,於是開始有了越來越強的獨立願望,想要擺脫爸爸媽媽的束縛,總有獨立做出選擇的衝動。

於是,當寶寶看到爸爸媽媽做了一件事,也想模仿嚐試自己做一下,如果被爸爸媽媽製止,他會說“不”。這種“不聽話的現象”正是寶寶認識到了自我,開始萌芽獨立性、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

寶寶在試探後果ê

這時期裏,寶寶表現出了與過去不同的特征,總喜歡作對,叛逆,和爸爸媽媽對著幹。比如當爸爸媽媽說“寶寶來洗澡”,寶寶會說“不”。

其實很多時候,寶寶並不是真的不想去做這件事,也並不是故意和爸爸媽媽作對,他隻是想知道說“不”之後會有怎樣的結果,想知道爸爸媽媽會在什麼地方任由他自己行動。這其實代表著寶寶對世界、對周圍的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看法,他想嚐試了解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達到了什麼程度,他還想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寶寶的語言功能有待完善

爸爸媽媽對寶寶提一些要求,寶寶不但會拒絕爸爸媽媽,有時還會從爸爸媽媽身邊跑開,不理睬爸爸媽媽,不要爸爸媽媽摟抱。這種行為到了寶寶兩歲的時候會更加頻繁,這常讓爸爸媽媽感覺寶寶在故意和他們唱反調。

其實這並不是寶寶對爸爸媽媽言行的單純否定或是不在意,而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寶寶的語言能力不成熟,寶寶無法完全理解爸爸媽媽的用意,因此也就不能完全執行爸爸媽媽的要求。當寶寶拒絕爸爸媽媽的要求時,寶寶不會用言語來表達,隻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爸爸媽媽,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這都是因為寶寶沒有足夠的語言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而隻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

等寶寶再長大一些,隨著記憶力的增加和思維能力的增強,寶寶可以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和表達更多的東西,更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如何對待說“不”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反抗表現,是寶寶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段,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調整好心態,正確疏導寶寶的反抗心理,幫寶寶度過這個反抗期。

調整心態

寶寶總是說“不”,在爸爸媽媽看來,給事情的順利進行增添了難度。而且,一向乖乖聽話的寶寶,如今總是說“不”,難免讓爸爸媽媽有挫敗感。

有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寶寶的“不”,會選擇用生氣、喊叫、打罵的方式來壓製寶寶,這樣產生的結果往往讓寶寶更加叛逆,更加不停地說“不”。因此,爸爸媽媽在聽到寶寶對自己說“不”後,不能發火,應該用正常的心態來麵對。一方麵要覺得這代表著寶寶的正常成長,寶寶這樣做隻是因為他到了這個必經的時期,寶寶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表達個人的需求,同時想要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另一方麵,爸爸媽媽要調整好自己,尋找到可以和寶寶相處的新方法。注意觀察寶寶,了解寶寶的要求,再根據寶寶的特點把寶寶情緒穩定住,用好的心態、溫和的態度和語言來對待寶寶,尊重寶寶。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打擊寶寶的積極性,但要讓他清楚有些事是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