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2歲10個月~3歲寶寶的早教(1)(1 / 2)

寶寶即將滿3歲,將要進入幼兒園開始新的生活。在此之前,爸爸媽媽要提前給寶寶熱身,激發寶寶的潛能,樹立寶寶的信心,讓寶寶更健康,更有活力。

寶寶的發育變化

寶寶的成長速度如何

到了滿3歲的時候,寶寶體重與2歲時相比增長了2千克左右,身高增加了7厘米左右。由於這個時期寶寶的運動量較大,所以肌肉也結實有彈性,身體已經非常結實了。

寶寶的脊椎骨有何變化

寶寶在嬰兒時期的脊椎骨是筆直的。等到寶寶能站會走後,脊椎骨就開始變得稍稍彎曲起來,寶寶到了 3歲左右,脊椎骨就彎曲得相當明顯了,這種彎曲由四部分組成。

頸椎是向前彎曲(前曲);胸椎部分向後突(後彎);腰椎部分又微微向前突起彎曲;最下麵的部分是薦椎,其彎曲是向後的。脊椎骨形成的這種前曲後彎,是為了適應劇烈的運動,和保護內髒而形成的,起一種彈簧式的緩衝作用。比如人從高處往下跳時,腳下所受到的衝擊,就會被彈簧似的脊椎骨吸收,而不至於波及到大腦。脊椎骨彎曲的形成,說明寶寶開始具備了活動的能力和條件。

寶寶的動作靈活度如何

3歲的寶寶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已經基本上發育成熟,初步達到了成人相應的水平。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將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這個時期的寶寶手的動作更加靈活了,握筆時不再是用整個手掌抓了,而是用手指頭握著筆,寶寶能用鉛筆畫出圓形、三角形、四方形,靈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畫出簡單的人物畫;會寫2個以上的數字和漢字;能搭起4~8塊積木;能用手指捏麵塑或橡皮泥;能用剪刀將紙剪開或剪成紙條;將方形紙折成長方形及三角形;轉動手腕然後打開瓶蓋;按要求的顏色、形狀間隔穿珠子;用鉛筆屑、彩紙、不幹膠碎片粘貼在畫好的紙上,成為簡單的粘貼畫;有的寶寶已經學會使用筷子;有的寶寶已經會自己洗手,並把手擦幹淨;滿3歲時可以自己解扣子,脫鞋。

寶寶能否判斷簡單語言含義

對於這個年齡的寶寶來說,語言對行動的調節作用有了明顯的發展,離開了直接物的刺激,寶寶也能判斷“好”與“不好”這類詞的含義。當大人說“不好”時,寶寶就會停止做某件事,這也就表明語言作為傳授知識經驗的工具已有可能。

寶寶是否有了數字概念

寶寶在數字方麵的發展比語言能力慢,但到了3歲時也漸漸有了一定的理解。寶寶開始知道兩個l放在一起是2,三個1放在一起是3。寶寶這段時期開始懂得數字的意義,但最多隻能了解到了3或4,這個時期可以要求寶寶說:“拿2個蘋果過來”,通過這種遊戲,確認寶寶對數字理解的程度。

大動作能力提高練習

怎樣提高寶寶的大動作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提高寶寶的大動作能力:

滾球練習

在寶寶前麵1~2米遠處放兩把椅子,椅子之間間隔為40厘米,然後讓寶寶在地板上滾球,讓排球從椅子中間滾過去。

在離寶寶1~1.5米處放一個高40~50厘米的小筐,讓寶寶往裏麵拋球。也可以在地上畫一個圓圈或放一個臉盆,讓寶寶站在1米遠的地方把沙袋扔到圓圈或臉盆裏。訓練時要引導寶寶右手、左手輪流著拋。這樣可鍛煉上臂的力量和手眼協調能力。

投球練習

在離寶寶1~2米處,掛一個高度與寶寶眼睛大概齊平的球網,讓寶寶向網裏投球。這樣可鍛煉上臂肌肉,及手眼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

貼心小叮嚀

訓練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看誰做得更好,以增加寶寶的興趣。

踢足球遊戲

媽媽可以與寶寶麵對麵地踢球,一個人踢過來,一個人再踢過去。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到戶外去踢。這樣可鍛煉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

怎樣做變高變矮遊戲

這是一個訓練寶寶下蹲的遊戲。遊戲時,媽媽先向寶寶發出“變矮了”的口令,讓寶寶立刻蹲下。然後再向寶寶發出“長高了”的口令,讓寶寶立刻站起來。為增加遊戲的難度,提高寶寶的應變能力,還可以在寶寶執行“長高了”的口令站著的時候,再喊一次“長高了”的口令,看寶寶是不是能夠站著不動。或是連著喊幾聲“長高了”的口令以後,忽然來一次“變矮了”,從而訓練寶寶的應變能力。

貼心小叮嚀

做這個遊戲時,還可以讓寶寶發口令,媽媽做動作,不但可以減少寶寶的疲勞,同時也可增加寶寶做遊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