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2歲10個月~3歲寶寶的早教(2)(1 / 2)

什麼方法可以增強寶寶的抽象思維能力

隨著寶寶詞彙的增加,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習一些反義詞。由於這個年齡寶寶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學習反義詞,更利於寶寶的分辨和記憶能力發展,進而學會抽象思維。

也正是由於寶寶還沒有形成抽象思維的概念,所以在教寶寶反義詞時,爸爸媽媽應先從那些具體的,能通過實物比較的反義詞入手,好讓寶寶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以下常見的反義詞:大與小、高與低、胖與瘦、快與慢、上與下、左與右和裏與外等。而且在教寶寶的過程中,還要與實物的比較結合起來,比如學習“多與少”時,就可把許多鈕扣與1個鈕扣相比。學習“高與矮”或“大與小”時,也可用動物園或圖片中的大象與小烏龜相比。學習“左與右”時,如果寶寶是用右手拿勺吃飯,左手扶碗,就可以通過拿勺、扶碗這兩個具體的動作來區分左右,幫助寶寶記憶。同時還應注意的是,教“左與右”時爸爸媽媽要與寶寶站在一邊,不能麵對麵,否則寶寶很難理解左邊和右邊的確切概念。

情緒和社交能力提高練習

為什麼說3歲左右是寶寶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在3歲左右就已經奠定了基礎;一個人將來有沒有作為,7歲時就可以看個大概。這句話的科學性還有待商榷,但可以說明一點是,2~3歲這個時期是為寶寶個性形成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

寶寶在3歲以前,個性特征就較為明顯地表現出來了。有的寶寶有著強烈的探索環境的興趣,而有的則對外部的環境很少關心或不關心;有的寶寶什麼都要爸爸媽媽代勞,而有的寶寶什麼都要求自己來,甚至東西掉在地上,即使爸爸媽媽幫助拾起來,寶寶也要重新丟到地上,然後自己再拾起來。有的寶寶與小朋友玩耍時總是占據主導地位,而有的寶寶經常處在被動地位。寶寶的這些最初形成的個性萌芽,雖說還沒有定型,但很容易沿著最初的傾向發展下去。因此,爸爸媽媽要抓住3歲前這個關鍵時期,對寶寶個性上的優點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對個性中的缺陷和弱點進行有意識地矯正,促使寶寶形成良好的個性。

寶寶過度依戀媽媽有什麼壞處

在0~1歲半這個階段,寶寶多半會對媽媽產生依戀感,這種依戀感有助於寶寶建立對媽媽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有利於將來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當寶寶到了2歲時,寶寶仍可以把媽媽當作“安全的港灣”。但是,如果寶寶到了3歲以後,如果除了媽媽之外,還是不願或拒絕與其他人親近,那就屬於過度依戀媽媽了。

3歲以後的寶寶應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寶寶這時還對媽媽過多依戀,最主要的原因應是媽媽對寶寶的過度溺愛和保護造成的。

如果寶寶對媽媽的過度依戀,在3歲之後沒有得到及時的控製和扭轉,就會使寶寶因缺少和爸爸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觸機會,從而影響寶寶獨立生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還會妨礙寶寶個性的全麵發展。

怎樣糾正寶寶對媽媽過度依戀

要想盡快克服寶寶對媽媽的過度依戀,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讓爸爸參與育兒。寶寶對媽媽的過度依戀,主要是由於媽媽過分溺愛,剝奪了爸爸以及其他親人照顧寶寶的權利和時間,所以要改變寶寶過度依戀媽媽的最好辦法,就是相對減少媽媽照顧寶寶的時間,而讓爸爸或其他親人盡可能多地照顧寶寶,特別是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

送寶寶去幼兒園。寶寶3歲,已經可以入幼兒園了。對於那些對媽媽過度依戀的寶寶,如果一時難以扭轉,最好的辦法是送寶寶去幼兒園,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減少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也可以借助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衝淡寶寶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而且還會在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生活中逐漸克服對媽媽的過度依戀。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練習

為什麼說3歲之前是寶寶分房獨睡的最佳時期

3歲左右正是寶寶獨立意識的萌發和迅速發展時期,同時也是寶寶分房獨睡的最佳時期。在適當的時機安排寶寶分房獨睡,有利於培養寶寶心理上的獨立意識,這種獨立意識不僅可以促進對寶寶自理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培養寶寶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很大好處。

讓寶寶分房獨睡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采取先分床,再分房的方式,讓寶寶慢慢適應。必要時也可以給寶寶一個能夠抱著的絨毛玩具,也可以給寶寶講故事或輕輕地拍拍寶寶進行幫助睡眠,使寶寶在有安全感之後安靜入睡。由於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能夠聽懂很多話,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講明道理,讓寶寶明白分房獨睡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了,而是寶寶“長大”的標誌。同時可以把寶寶的房間布置成一個快樂的兒童天地,比如在牆上掛上五顏六色的圖案,或者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掛在床邊等,讓寶寶對自己的房間充滿新鮮感。如果最初分房獨睡之後,寶寶還哭鬧不止,爸爸媽媽也不要因為心軟而妥協,隻要持之以恒,分房獨睡的好習慣就能日益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