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針又稱頭針,是針刺頭部發際區域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取頭穴針刺治病的方法早在先秦時代就有記載,如扁鵲刺百會(三陽五會)治療屍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頭針療法體係,並成為僅次於耳針療法的另一種“微針療法”。目前,國內存在幾個較有影響的頭針流派,他們采用的頭針穴名體係和針刺手法各有所不同,比較有影響的有焦順發、方雲鵬等各家頭針體係。
頭針療法主要用於治療中樞神經係統疾病,尤其是對中風偏癱的療效非常顯著。對於其他各科疾病和症狀的治療,如各種急慢性疼痛和身心病療效也很好。
1984年5月在東京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針灸穴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由中國針灸學會主持製定的“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該方案取穴方便,定位準確,符合針灸經絡原理和臨床實際情況,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在1989年國際標準化針灸穴名科學組會議上,該方案又獲正式通過。
頭針療法至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針灸界常用的一種針灸治療方法。不僅在我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也有普及應用,開展頭針療法的臨床研究,將有助於學術交流和療效提高,同時為頭針治療原理的深入研究也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