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內科病症
冠心病
【概述】冠心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由於病變的部位、範圍、程度等的不同,臨床可分為隱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和猝死五類。
【取穴】額中線、額旁1線(右側)、頂中線。
【操作】先刺額旁1線(右側),症狀發作者可用上下對刺法,術者雙手同時行抽氣法,進針時囑患者屏息,行針時做深呼吸(胸式呼吸)術者同時按揉患者膻中穴四周,叩擊內關穴。必須行針至患者症狀有所減輕或消失時,才停止行針。然後再分別透刺額中線和頂中線,也行抽氣手法,各持續1~2分鍾。留針2~4小時,留針期間根據病情需要,酌情行針2~4次,也可不行針,但必須囑患者作胸部自我按摩,如按揉胸部、按膻中,以及叩擊內關、叩擊心區的動作。
【療程】每日1次,10次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5天。
【專家提示】適於頭針治療的冠心病,主要是隱性冠心病和心絞痛,能在短時間內緩解心絞痛,使患者胸悶、心悸、氣短等症狀改善,而且有改善心電圖的作用。
高血壓病
【概述】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疾患,為常見的慢性病。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即症狀性)兩大類。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18.7/12.0千帕)以上,一般多伴有眩暈、頭痛、耳鳴、煩躁、失眠、心悸、手指麻木等症。所以,中醫大多將其歸於“眩暈”的範疇。
【取穴】頂中線為主,見頭痛者加額中線,耳鳴加顳後線(雙側廣煩躁加額旁2線(左側),失眠、心悸加額中線、額旁1線(右側),手指麻木加頂顳後斜線中
【操作】頂中線用前後對刺法,沿皮進針後行輕刺激量的抽氣法,行針時囑患者閉目、放鬆身體,意守丹田(或腹式呼吸),手法持續1?3分鍾。其他治療線,依常規沿皮刺入帽狀腱膜下層後,也行抽氣法,各持續半分鍾。必須注意的是,額區各線進針時,要囑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後屏息。留針1~2小時,其間每半小時行針1次。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進行2個療程。
【專家提示】
頭皮針治療一般適於無心、腎、腦並發症者,有時也可用於高血壓腦病和伴心髒損害者。
支氣管哮喘
【概述】本病是一種發作性的肺部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病時由頭皮針治療一般對於I期高血壓效果較好,能即時降低血壓,改善症狀。對II期高血壓病伴有心肌損害、心室肥厚等心髒病者,還可改善其心電圖變化。
於細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黏膜充血、水腫和分泌物增加,而產生有關症狀和體征。臨床常有胸悶、氣急、咳嗽多痰,呼氣尤感困難,張口抬肩,被迫采取坐位,麵色青紫,嚴重時甚至可表現為持續發作狀態。不發作時可如常人,但長期反複發作者則有動則氣促、怕冷、自汗等虛弱症狀。
【取穴】雙側胸腔區。
操作:快速進針,將針體迅速推進至帽狀腱膜下層,行快速撚轉手法,每分鍾200次左右,持續1~3分鍾後留針2小時。留針期間,撚針2~3次。
【療程】哮喘持續發作時,每日治療2次;一般發作者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
【專家提示】本法適於哮喘發作者。如未發作時,僅有胸悶、氣短等症,可在雙側胸腔區埋針,2~3天換1次,一般治療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