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
【概述】皮膚瘙癢症可分全身性和局限性兩種。全身性瘙癢症,呈陣發性瘙癢,程度輕重不同,多數患者在晚間或入睡時瘙癢難忍,全身各處可見抓痕、表皮剝脫、血痂和色素沉著等。局限性瘙癢症,常見於肛門區、女陰區、陰囊區。
【取穴】頂中線、頂顳後斜線上中段。
【操作】頂中線由前向後沿皮刺入;頂顳後斜線上中段,根據瘙癢部位用1~2根針沿皮刺和接力刺,沿線向前下方透刺。症狀嚴重者,頂中線可加一針,做前後對刺;頂顳後斜線上中段,分別加兩針,沿頂旁1線,頂旁2線,由前向後透刺。行抽氣手法1~3分鍾。行針期間,按摩瘙癢局部皮膚,待癢感緩解或消失後,留針30分鍾,期間行針1~2次。
【療程】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
【專家提示】以上方法治療老年人全身性瘙癢和冬季瘙癢症效果最佳,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也可參考上法治療。
蕁麻疹
【概述】蕁麻疹屬於過敏性皮膚病,常由各種過敏性刺激因素引起,也可由腸道寄生蟲病引起。本病常突然發生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風團,且在搔抓後增大,奇癢難忍,可反複發作。
【取穴】額中線、頂中線、額旁1線(雙側)、頂顳後斜線(雙側)。
【操作】額區各線由上而下,頂中線由前向後,頂顳後斜線根據症狀部位選擇進針點(風團見於下肢則從百會進針,見於上肢則從上中段的分界點進針等)沿線向前下方,透刺達一定深度後,分別行抽氣手法2~3分鍾。待症狀有所減輕後留針,留針時間較長,至少2小時,其間隻要有症狀發作則立即行針。如有可能,留針12~24小時為準。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5~7天為1個療程。如屬慢性反複發作者,可在第2個療程結束1~2月後,再作1個療程的鞏固性治療。
【專家提示】蕁麻疹的頭皮針治療,對一般患者有即時止癢作用,但此病易反複發作,當注意鞏固治療,並且要避免各種過敏性因素。筆者曾用治36例,取穴以頂顳後斜線為主,經1個療程後,臨床痊愈29例,有效3例,無效4例。
脫發
【概述】脫發包括斑禿和脂溢性脫發。斑禿的特點是脫發處頭皮正常,初起呈孤立局限性圓形斑狀脫發,邊界明顯,繼而損害逐漸增大,形成大小、形狀不等的斑片,甚而累及全頭以致頭發大部或全部脫落。其成因可能與精神神經因素有關。脂溢性脫發多見於成年男性,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引起的一種脫發,日久則前額兩側及頭頂部開始對稱性脫落,稀疏變細,患部皮膚光滑發亮。嚴重者可成永久性脫發,其成因常係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或頭屑過多,頭皮瘙癢而抓搔脫發等。
【取穴】防老(百會後寸廣健腦(雙側、風池穴下5分八兩穴為主。兩鬢脫發甚者加頭維,頭發瘙癢甚者加大椎,皮脂分泌過多者加上星。
【操作】防老穴沿皮刺,針尖向前方,透刺3~5分,行撚轉補法,針感強者則效果較好;健腦穴直刺,針尖斜向下方,針深2~3分,不宜過深,行撚轉補法。其他配穴按常規針刺。得氣後留針15~30分鍾。出針時施以雀啄手法,即迅速小幅度提插,如鳥啄米狀的手法,以加強刺激,促進發長。
【療程】每日1次(體弱者隔日1次),10次為個療程。
【專家提示】斑禿和脂溢性脫發是臨床較常見的脫發,其原因不同程度地與精神因素有關。以頭穴局部針刺為主治療,可促進毛發生長,促進局部血循環。
眼肌麻痹
【概述】臨床上眼外肌麻痹或眼肌運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斜視,或引起複視、弱視,且常兼見眩暈、惡心或步態不穩等。眼肌型重症肌無力,臨床表現為上瞼下垂,重者遮掩瞳仁,影響視力,眼球轉動不靈。還有眼瞼痙攣,是由於眼輪匝肌痙攣而引起的眼瞼緊閉狀態,表現為不時眨眼。
【取穴】眼球協同運動中樞(相當於前額人發際2厘米,前後正中線旁開2厘米),視區為主,均取雙側。並配合眼區穴位,如承泣、睛明、魚腰、絲竹空,可用於動眼神經不全麻痹;風池、瞳子體可用於外直肌麻痹。
【操作】眼球協同運動中樞,針尖方向與前後正中線平行,由前向後透刺1.5寸;視區由上而下透刺1寸。提插撚轉得氣後接電脈衝針麻儀,頻率50~100次7分,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眼周穴位和風池穴直刺,不提插撚轉,留針30分鍾。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間隔3~5天。
【專家提示】眼肌型重症肌無力,在應用頭皮針治療時,可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李東垣《脾胃論》方),有一定療效。眼肌麻痹用上方,一般需2~3個療程治療有效。
耳源性眩暈
【概述】又叫梅尼埃綜合征,是因內耳迷路積水引起的一種眩暈。表現為突然陣發性眩暈,有房室旋轉感,耳鳴(有時為一側性),眼球震顫,常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等。發作時間在幾小時至數天之間,長短不一。
【取穴】頂中線、額中線、顳後線、額旁2線。
【操作】頂中線由前頂穴進針,向百會穴透刺1.5寸;症狀嚴重發作時,可在前頂穴左右旁開各5分處,再加2針,向百會穴方向透刺(齊刺法)。耳鳴加顳後線(患側或雙側)、惡心、嘔吐加額旁2線(雙側廣眼球震顫加額旁2線(左側)。額中線必取,一般由上而下透刺,症狀嚴重時用2根針上下對刺。發作時均用抽氣手法,未發作時用進氣手法。各針行手法1~3分鍾。留針1~2小時,其間行針2~3次。
【療程】發作時每日1次,未發作時隔2~3天1次,7~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進行1~2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
【專家提示】本病用頭皮針治療有即時緩解症狀的功效,但本病易複發,要求患者經常進行頭部按摩和意守丹田氣功,以防止複發。
急慢性咽炎
【概述】咽炎有急、慢之分。急性咽炎以咽痛為主,慢性表現為咽幹、咽癢和異物感等。
【取穴】額中線。
【操作】毫針由上而下透刺1寸,咽痛甚者用上下對刺法、針體進入帽狀腱膜下層後,行抽氣手法持續1?3分鍾,同時囑患者做吞咽唾沫動作(咽津)。有效後可出針,但仍須囑其咽津。
【療程】急性者一般2~3次,慢性者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專家提示】急性扁桃體炎還可配合少商穴點刺出血。頭皮針對咽炎患者咽部症狀均有顯效,特別是急性者的咽痛,常1次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