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哈佛大學一位專門研究害羞行為的凱利博士指出,害羞可能是後天學來的反應。既然是學習而得的,也就可以把它排除。如果能好好地在溝通和會談技巧上下功夫,便可以排除這類由學習而來的“害羞”。與凱利博士一起研究的登恩博士則指出:“許多人都有‘場合性害羞’的經驗。”有些場合的確會讓大家保持緘默——例如參加重要的行銷會議、產品審核會,或是在眾目睽睽下,緩緩步人高級飯店的舞池,都會令人裹足不前。幸好,逐步的訓練、反複的練習,加上不斷修正自己的溝通技巧,都可以讓害羞程度減低,甚至消失。
領袖人物與成功者,都曾學習克服害羞。他們從不坐等他人,反而迎向前去、走入人群。舒瓦茲博士在(假想大人物的妙用)一書中曾說:“主動認識他人,是真正領導特質的表現……走到你身邊,並伸手說‘Hello’的人,經常都是個大人物。”
不要猜疑
猜疑是人際交往中的大忌,是公關的一大心理障礙。具有這種消極心理的人,往往難辨真假、疑心重重、無事生非。由於這種猜疑心在作怪,人世間斷送了多少友誼和愛情,導致了多少悲歡離合、陰錯陽:差。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克萊采奏鳴曲》中曾描寫了殺妻犯波茲·德的一段自述。當波茲德聽到自己妻子與小提琴手特魯哈切夫斯基在一起彈琴時,他說道:“鋼琴彈出一片聲響,這分明是為了掩蓋他們說話的聲音、接吻的聲音……也許還有……我的天啊!它在我心裏喚起一種怎樣的情緒啊!我的心一下子抽緊了,停止跳動了,接著,就像一把鐵錘似的開始捶搗起來。”可見,猜疑心理是一種狹隘的、片麵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像。正如培根所說的那樣:“猜疑心猶如蝙蝠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防止和克服這種消極心理的滋長和蔓延。
克服自私
人際關係中的自私心理,既是阻礙人與人溝通和理解的一大障礙,也是影響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的一大障礙。懷有這種消極心理的人,持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導向,事事從私欲出發,為滿足自私心理,甚至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在他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或相互利用關係。可見,自私——這一鄙劣的品質,無疑是現代人際關係的一大障礙,正如高爾基所言:“它就像無底的袋子,要吞下生活中的所有財富。”自私,不僅損害了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且最終也使得自私者本人遭受應有的報應和懲罰。因此,為了社會、團體和他人的利益,為了更好地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就必須堅決克服這種消極的心理品質。
宣泄怨氣的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情緒的平衡因此就會受到破壞,如果把什麼都悶在心裏,久而久之難免會得抑鬱症。無害的合理宣泄,可以疏導你心中的怨氣,化憤怒為力量,能使自己盡快地走出陰影,輕鬆愉快地走向生活。
當你遭受不公正的對待時,心中的怒氣大有衝決之勢,這時你不妨確立一個“假設敵”,把無限的不平之氣都發泄在它的身上。有一位同學,性情特別急躁,一次受了別的同學的過火批評,滿肚子光火,欲以拳腳功夫施以報複。後來,他的爸爸命他對著自製的沙袋進行打擊,直到他累得沒有力氣,如此反複臉上終於雨過天晴。
有一位著名富商發泄怒氣的方法就是這樣,他說:“當我自知怒氣快來時,連忙不動聲色地設法離開,立刻跑到我的健身房,如果我的拳師在那裏,我就和他對打,如果拳師不在,我就猛力捶擊皮囊,直到發泄完我的滿腔怒火為止。”日本有些企業,也盛行這種方法。在工廠裏專門設一房子,裏麵掛有經理、老板的像,對他們有意見的員工大可在房間裏大罵,直到發泄完怒氣為止。
現代心理學發現,發怒是由於心理上失去平衡或者是自己的要求和欲望得不到滿足引起的。可見,隻要是生活在現實中,有感情的人,不可避免地都會在某時某地因某事而大發脾氣,關鍵是要注意發怒的場合,尤其是發怒的方式,切忌一時衝動,弄得身敗名裂。
有些煩惱未必要依靠外物來宣泄,而可以自我宣泄。如果把心胸放開闊一點,一來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二來不會把煩惱轉嫁於他人,這樣你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朋友。因為人總是樂於跟開朗的人打交道。
以筆作武器,將心中的話兒傾注在紙上,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宣泄方式。一般地說,通過寫詩、記日記等,可以有效地宣泄鬱積在心頭的不平之氣,使情緒恢複平靜。同時,人們在情緒失衡狀態下的感受,是一種有意義的體驗,對於創作者則尤其寶貴。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說,為了理解筆下的人物特別是那些不孝的人物,作家就得能夠痛苦才行。不然,作家就難免“扯謊”、“誹謗”和“誣蔑”,或者“乘機發表淺薄而蒼白的思想傾向”。
我們應該懂得,一切逆境都不是生活的大不幸,最大的不幸是沒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的厄運。憤怒、消沉、自暴自棄都無濟於事,反之,化憤怒為力量成就大事,借惡運之機磨煉意誌,人才能扭轉不利的局麵,成為生活的強者。
參與公共事務的技巧
毛澤東同誌在《沁園春·長沙》詞中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寫出了少年兒童關心國家大事,樂於參加公共事務的精神麵貌。我們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心公共事務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宏偉事業要靠他們來接班。因此,在他們做為社會的“小主人”的時候就要鼓勵他們關心公共事務,大膽“幹預公共事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是不對的,應當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革命導師馬克思是很支持女兒們“幹預”世界局勢發展的,他經常與孩子們討論美國的南北戰爭、黑奴解放和東方的民族解放運動。當他的女兒表示要給美國的黑奴解放運動領袖寫信時,馬克思非常讚同。現在不少兒童少年關心時事政治、經濟形勢、社會風氣等大事,有的還向有關領導或報紙寫信談自己意見,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以主人公的姿態參與社會活動
許多兒童少年有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但是最初階段往往不夠主動。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我們應樹立信心,相信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好。當某項社會活動的目的、任務、要求明確之後,就要付諸實施。如美化街道環境,一旦決定就著手行動,不可有其它顧慮,不要怕失敗,不要瞻前顧後,要一鼓作氣完成目標。
學會與人共事
社會活動不是一個人所能包下來的,它需要眾人的力量,有些活動還需要幾個方麵的人員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如建立紅領巾交通崗就需要學校、交通警察大隊和交通局等方麵的協商,值班時也有主崗和輔崗之別。我們參加公共事務時應當遵守有關規章,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而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
處理好社會活動和學習功課的關係
一般地說,社會公共事務場麵熱烈、形式新奇,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多數學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時會感到幸福愉快,甚至著迷,有時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這就要求我們懂得“學生以學為主”的道理,要知道現在隻有通過學習打牢知識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從事真正的社會活動,為他人為社會多做好事。我們應適當地選擇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方式,在參加前要對活動的性質、內容、方式和時間、地點有所了解,在不妨礙學習和休息的情況下再積極地參加。
單元練習
一、填空題
1、是參加社會活動的基礎,正常的人際交往也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
2、初次接觸生人都有一種的心理,我們要鼓勵自己大膽同陌生人說話。
3、與人交友必須,不能虛情假意。
二、問答題
1、人際交征的技巧有哪些?
2、文明待人的技巧有哪些?
3、同學之間相處的技巧有哪些?
綜合練習
一、填空題
1、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人隨時都處在溝通之中。
2、在溝通時,應該認真地傾聽他人的講話,這是溝通的一項原則。
3、一個隻要不是情操低下、行為卑劣兼酒囊飯袋,那就無論其能力大小,各種條件好壞,都應有充分的而不應自感低人一等。
4、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的語言技巧。
5、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場合,遵守課堂是對所有學生的起碼要求。
6、學生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人際關係。
7、與同學說話要態度、;要語調平和,不可裝腔作勢。
二、問答題
1、和諧相處的特點是什麼?
2、尊重老師的禮儀有哪些?
3、同學相處的禮儀有哪些?
4、保持形象的技巧是什麼?
5、消除嫉妒的技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