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曆法·地理
天文學的基本概念
【宇宙】四方上下是稱“宇”、古往今來稱“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淮南子·原道訓》中有“紘宇宙而章三光”。
【星宿】宿,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智慧的人是天上星宿下凡。
【分野】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古代人把星空分為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幹顆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九野】《淮南子·天文訓》將二十八宿分成九野:
中央鈞天角宿亢宿氐宿
東方蒼天房宿心宿尾宿
東北變天箕宿鬥宿牛宿
北方玄天女宿虛宿危宿室宿
西北幽天壁宿奎宿婁宿
西方顥天胃宿昴宿畢宿
西南朱天觜宿參宿井宿
南方炎天鬼宿柳宿星宿
東南陽天張宿翼宿軫宿
【四象】我國古代表示天空東、南、西、北四大區星象的四組動物。又稱四維、四獸。二十八宿體係形成後,以每七宿組成一象。即東龍、南鳥、西虎、北龜蛇(武)。春秋戰國五行說流行後,四象配色成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所以東方七宿稱東官蒼龍,南方七宿稱南官朱雀,西方七宿稱西官白虎,北方七宿稱北官玄武。
【太陽的別稱】白駒、金虎、赤烏、陽烏、金烏、金輪、火輪、赤輪、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陽景、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紅日,春天的太陽稱春暉,夏天的太陽稱驕陽,早晨的太陽稱朝陽、朝曦、東曦、朝暾、朝光、朝暈、初旭、初景,黃昏的太陽稱夕照、夕曛、夕暈、夕陽、殘陽、斜陽。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天狼星】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蘇軾《江城子》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舉長矢兮射天狼”,長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為全天空第二顆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極星座最亮的星。民間把它稱作壽星。北方的人若能見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詩雲:“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天罡】古星名,指北鬥七星的柄。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小說《水滸》受這種迷信說法的影響,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義頭領附會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北鬥】又稱“北鬥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鬥杓,故稱“北鬥”。根據北鬥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指極星”。屈原《九歌》:“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曆曆。”玉衡是北鬥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記》中用“鬥折蛇行”,形容像北鬥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北極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標誌。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其實,由於歲差的原因,北極星也在變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一萬二千年以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
【流火】火,即東方七宿中的心宿。每年農曆五月左右,黃昏時星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此時暑氣減退,夏天也快結束了。《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月萑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