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揭露矛盾 不攻自破(1 / 1)

毛澤東常常能敏銳地捕捉論敵的謬誤、矛盾,著意點拔,讓論敵自己打自己的耳光,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不攻自破。

1945 年,國民黨反動派在安徽茂林地區突然襲擊,以 7 倍多的兵力伏擊正在轉移的新田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迅速作出反應,毛澤東也就這一事件發表談話。後來記錄在《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

至於重慶軍委會發言人所說的那一篇,隻好拿“自相矛盾”四個字批評它。即在重慶軍委會的通令中說新四軍“叛變”,又在發言人的談話中說新四軍的目的在於開到京、滬、杭三角地區創立根據地。就照他這樣說吧,難道開到京、滬、杭三角地區算是“叛變”嗎?愚蠢的重慶發言人沒有想一想,究竟到那裏去叛變誰呢?那裏不是日本占領的地方嗎?你們為什麼不讓它到那裏去,要在皖南就消滅它呢?啊,是了,替日本帝國主義盡忠的人原來應該如此。(5)

重慶軍委會的通令中說新四軍“叛變”,重慶發言人說新四軍是開到京、滬、杭三角地區創立根據地,毛澤東連用四個反問句,指出京、滬、杭是日本占領的地方,到那裏去叛變誰的問題是十分清楚的,而蔣介石不讓他們去,在皖南就消滅了他們。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重慶發言人無法回答,在毛澤東的反問下,他已陷入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窘境中。這樣,蔣介石替日本帝國主義盡忠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揭露對方觀點中的矛盾性使對方觀點的荒謬顯露出來,不攻自破,這是毛澤東反駁口才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