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曲折起伏 巧而理至(1 / 1)

“文似看山不喜平。”

毛澤東在反駁謬論時,不喜歡平鋪直敘,善於起伏有致,回旋跌宕。

王炳南回憶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的情況時說:

蔣介石在談判中提出“統一軍令”和“統一政令”,幻想以此為借口,根據取消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民主政權。反動輿論也叫嚷“不要另起爐灶”。

針對蔣介石的陰謀,毛主席說:“不要另起爐灶”的話我很讚成,但是蔣介石得要管飯,他不管我們的飯,我不另起爐灶怎麼辦?”

這裏毛主席明確指出不是我們要另起爐灶,而是國民黨的爐灶裏不許我們造飯。(6)

毛澤東針對“不要另起爐灶”的謬論,首先表示讚成,隨後,來了一個“但是”,接著說出普通而又普通的常識、然而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一波三折,回味無窮。

在反駁時,有退有進,有守有攻,退、守是策略,進、攻才是目的。這是成功反駁的智慧,也是毛澤東慣常使用的口才藝術。

注釋:

(1)《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73~1474頁。

(2)《毛澤東軼事》第281頁。

(3)《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1頁。

(4)《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510頁。

(5)《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776頁。

(6)《陽光普照山城——憶毛主席在重慶》,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頁。

在說話時,表情達意,做到準確,才能如實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觀事物,並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讓人明白無誤。同時,說話還要精練簡短,囉囉嗦嗦,是難以清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

但是,說話如果平鋪直敘,沒有趣味,就如同喝白開水,時間一長人家就會厭倦,甚至反感,更談不上交流思想,加強溝通,增長見識,加深友誼的目的。因此,說話還必須有趣。

準確,就是遣詞造句能夠確切地表情達意,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麵貌。

無論是交談、聊天、談話、演講還是做報告,都有個科學性的問題。離開了準確的語言,科學性就是一句空話,要通過說話表達己意,宣傳真理,反駁謬誤,傳授知識,陶冶情操也就無從實現。所以,對說話的語言第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清晰準確地闡述事物、表情達意。

但是,說話如果平鋪直敘,沒有趣味,就如同喝白開水,時間一長人家就會厭倦,甚至反感,更談不上交流思想,加強溝通,增長見識,加深友誼的目的。

毛澤東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他說話既準確,簡短,又精練,並且趣味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