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變遷(2 / 2)

虔誠的修煉,也同樣應包括於奇跡中。

防止異端興起的最好方法,是改革舊宗教已有的弊端。對於枝節之爭,應力求妥協。處理方法要靈活,盡量避免迫害和流血。對於異端的首領,與其壓迫他們,不如以說服和提升的方法爭取他們為自己所用。

在戰爭中,局麵變得往往很快。這裏有三種因素:一、戰場;二、武器;三、戰術。在古代,戰爭往往來自東方。波斯、亞述、阿拉伯、韃靼這些侵略者都是東方人。高盧人是西方人,但在歐洲曆史上他們隻發動過兩次戰爭,一次是古柯西亞,一次是古羅馬。此外,我們在曆史上經常看到北方民族侵略南方,由此可見北方是好戰的民族,究其原因,不知是由於戰神在北,還是由於北方的地氣寒冷,使人性也變得冷酷了呢?

內戰常是國家支離破碎的原因。因為統一的力量一旦不存在,國內不同的民族就可能千方百計尋求獨立的機會。

羅馬帝國就是這樣滅亡的,查理曼帝國也是如此,西班牙帝國早晚也會如此。一個稱霸於世的國家,遲早會滅亡。一個人口太多的國家,也是如此。

人口壓力如果大到本國養活不了的程度,就不得不移民於外部。和平的方式不行,就隻好采用武力。

關於戰爭的武器,在不同的時代變化也不同。印度人很早就發明了火炮,而據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已經發明了火藥。這種武器的發明,使人們可以遠距離作戰,從而減少人員傷亡的危險。一直以來對武器的要求是,既要靈巧輕便,又要有大的殺傷力。

至於作戰的戰術,最初人們依靠的是戰士的數量,後來開始逐漸重視技巧和策略,包括運用地形、埋伏與迂回等等。

當一個國家初步創立時,往往重視武力。及至基礎穩固,就轉而重視教育與學術。而在它成熟的時期,將會特別重視工業和貿易。學術也有兒童時代,那時它才萌芽而且往往是幼稚的。在少年時代,它是旺盛但卻淺薄的。此後才能進入燦爛輝煌的成年期,而鼎盛時代一過,它就會不可避免地進入中年時代的衰微和枯萎。

以上我們展望了變遷轉動的曆史之輪。這是足以令人頭昏目眩的。至於驗證這些理論的史事,就不宜由本文來一一引證了。

①《舊約·傳道書》第1章第9節記所羅門之言曰:“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②同上書第11節:“從前之事今世無人記得,將來之事將來的後世亦不會記得。”

③即希臘神話之冥河,人死後涉入冥河一飲其水而忘卻一切往事。

④不詳。詳見培根所著《物理論》第1卷第10章,培根稱其為“第一位現代人”。

⑤希臘神話中日神乘坐戰車,駕車者是其子法厄同,但日車因之狂奔,天地大亂,宙斯為之震怒,以霹靂擊死法厄同,複命日神駕車。

⑥3年大旱事見《舊約·列王紀》第17~18章。伊利亞即猶太先知。

⑦似指南美洲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