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美國之行(1 / 3)

難忘的美國之行

1921年5月20日,下午4點鍾,白宮會客廳的門打開了。首先走進會客廳的是法國駐美大使猶賽朗德,他挽著美國總統哈定的夫人;接著走進來的是美國總統華倫·哈定,他挽著居裏夫人;再後麵的是波蘭公使和麥隆內夫人、居裏夫人的兩個女兒和“瑪麗·居裏委員會”的一些知名女士們。大廳裏原來就站有許多人,包括科學家、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和波蘭僑民中的一些名流。

居裏夫人仍然穿著那件著名的黑色長袍(她曾穿著它領取了諾貝爾獎金),肩上披著一條有鑲邊的黑色披巾。她就是這次美國總統尊敬的客人。

首先,法國大使猶賽朗德簡單地講了幾句表示感謝的話,接著是麥隆內夫人代表美國婦女界致詞。再接下去,總統開始講話了。他說:

“您曾有幸為人類完成了一樁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受托贈送給您這1克鐳。我們能認識並擁有鐳,應該歸功於您。我們相信,您有了這點鐳,一定可以用來增加人類的知識,減少人類的痛苦。”

總統將掛有一枚金鑰匙的綬帶掛到居裏夫人的頸上,這鑰匙是用來打開放在桌上的那個桃木小匣子的,襯著鉛皮的匣子裏裝有1克鐳。

最後由居裏夫人向美國總統和美國婦女界致謝。講話完畢,來賓列隊走過居裏夫人身旁,向她致以敬意。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全體攝影留念。

這是居裏夫人和她的兩個女兒美國之行最隆重的一幕。這次她們能到美國來訪問並接受美國婦女界饋贈的1克鐳,要得益於一年前一位叫麥隆內·瑪丁妮夫人的一次采訪。1920年初,居裏夫人的一位好友、藝術家享利—比埃爾·羅歇告訴她,說有一位美國女記者想來采訪她。居裏夫人一口回絕,她用常規的回答告訴羅歇:

“我除了提供技術情報外,對新聞界一概不接待。”

羅歇說:“我知道你的規矩,但是,麥隆內夫人不一樣,你最好接見她,我相信你不會因為見了她而後悔的。你可以相信我嘛。”

沒辦法,她隻好同意了。1920年5月的一個早晨,居裏夫人在鐳研究所那間小小的會客室裏接見了羅歇帶來的麥隆內夫人。居裏夫人見到隨同羅歇進來的麥隆內夫人,是一位身材矮小、頭發灰白而且腿有點瘸的黑眼女人。羅歇做了介紹後,麥隆內夫人以少有的坦率接了一句:

“朋友們都叫我密西,您也這麼叫我好了。”

麥隆內夫人是美國一家著名雜誌《寫真》的主編,也是一位在美國很有名氣的大記者。她39歲,比居裏夫人小14歲,小時候因為一次車禍,所以走路有點瘸。她很早就對居裏夫人產生了崇敬的心理,但由於居裏夫人厭惡記者而一直不能有采訪的機會。這次通過羅歇,她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夢想。羅歇十分了解這兩位女性,他相信她們一旦萍水相逢,必將會上演一場威武隆重的好戲。

果然不出羅歇所料,這兩位同樣偉大的女性從此成了莫逆之交。這應該歸功於雙方的偉大品格。麥隆內夫人後來在《居裏夫人自傳》的“引言”中,詳細描述了她們的第一次會見。她寫道:

我在會客室等候了幾分鍾,看見會客室十分簡陋。我原來以為這兒一定裝飾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家具,寬敞明亮、舒適氣派,但一切都和我預料的極不相同。我等了一會兒,門開了,走進來一位麵色蒼白、十分羞怯的婦人,其神色之憂鬱、麵容之憔悴,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她身穿一件黑色棉織品衣服,她的雙手雖然清秀,但十分粗糙,而且她有一種特殊的習慣性動作,就是用手指尖不斷快速地摩擦手指節。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由於鐳的輻射引起手指的麻木所致。她麵目姣美,在那仁慈和藹、寬宏幽靜的表情中,帶著專心學問的人常有的那種心不在焉的表情。我突然覺得我似乎不該闖到她這兒來。

我幾乎比居裏夫人還要羞怯。我以記者為業已20多年,可是在這位毫無防備的黑衣婦人麵前,竟慌張得問不出一句話來。我力圖向她解釋美國婦女對於她的偉大工作極感興趣,還盡力說明我冒昧請見的理由。為了使我不感到拘束,她談起美國來,說多年就想遊曆美國,但因不願與女兒們分開,所以一直未能成行。她還說:

“美國共有鐳約50克,巴爾的摩有4克,丹佛有6克,紐約有7克……”

她如數家珍似的將所有鐳的所在處縷述無遺。

我問:“法國有多少克鐳?”

她立即回答說:“我們的實驗室裏隻有1克多一點的鐳。”

我驚呼道:“夫人,您隻有1克鐳嗎?”

她立即更正說:“我?啊!我一點也沒有,這1克鐳是屬於我們實驗室的。”

後來我談到專利,說鐳的專利的收入應該使居裏夫人早已成為巨富。她似乎對專利並不在意,平靜地對我說:“我們是為科學事業而做研究,不能想到專利。任何人都不應該利用鐳能治癌而去致富,鐳是自然界的一種元素,應該為世人所共有。”

居裏夫人對科學的發展和對解除人類的痛苦,有那麼巨大的貢獻,卻在她一生能做出貢獻的大好時光,因為沒有完善的設備而使她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真讓人扼腕歎息!

當時鐳的市價為每克10萬美元。我還得知,居裏夫人的實驗室雖然是新建的,但設備並不充足,那裏收藏的鐳完全是用來製備鐳射氣管,供醫療之用的。居裏夫人對她的自身生活並無怨言,但由於設備不足,她和長女伊倫娜無法進行重要的研究工作,這是使她感到十分遺憾的事情。

正是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下,麥隆內夫人一時激動起來,提了一個當時她自己還感到十分“愚蠢”的問題:

“如果您有什麼願望的話,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居裏夫人幾乎脫口而出:

“1克鐳。”

她似乎為自己的唐突感到不好意思,又補充說:

“我太需要1克鐳了,以便繼續我的研究,但是我買不起。鐳的價格太貴了。”

麥隆內夫人看著居裏夫人說這句話時平靜的臉色,不由感動得鼻子發酸,眼眶潮濕:一位自己發現了鐳的人,卻因為無私地出讓了專利權而買不起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啊!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感動,她忽然想出了一個偉大的計劃:她要回到美國去,大力宣傳居裏夫人的偉大發現和高尚的情操,然後向成千上萬的美國婦女募捐,為居裏夫人去購買那1克她本來完全有錢買得起的鐳,用這種方法來表達美國婦女對居裏夫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