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濤是是全團公認的素質最好的班長,不管是共同科目還是專業,都是叫呱呱的,尤其是訓練新兵,更是有其獨特的一套,經他訓過的兵,大多數的素質都比別班同年入伍的兵高出一大截,但他的那一套訓兵方法卻拿不上台案,得不到推廣。
為什麼拿不上台案,得不到推廣?原因很簡單:有體罰行為。
而且因為這個耽誤了自己的兩次提幹機會,其實人他自己心裏比誰都清楚,隻要是當過兵,有幾個沒有挨過打,又有幾個沒有挨過罵?隻要是當過新兵班長的,有幾個沒有打罵過、體罰過新兵的!
他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違反規定,但同時這也是部隊訓練新兵的潛規則,無法簡單的以好壞評說的傳統,並且人的潛力是逼出來的,一味的以情帶兵將會失去發掘那些有潛力,但更有惰性的新兵人才,這樣也會減弱日後的戰鬥力。
這是一種大家都能理解但無法認同的特殊情況,天下的事永遠都是一柄雙刃劍。
因為這個,黃永濤兩次在提幹的道路上載了跟頭。
每想到此,黃永濤氣得怒罵連連“奶奶個熊,婆婆個虎”,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一個借口,要不然和他一起競爭並且成功的人不都有過體罰的行為嗎?為什麼同樣的事別人做了沒事,自己做了不行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己沒有進行實質上的運作,而別人都在那方麵卯足了勁地幹,有的甚至不惜傾家蕩產,而自己呢?跟個傻逼似的想以實幹來打動決策者的心,其結果不失敗才怪呢?
有兩件事促使他今年必須改變以往的策略,並且增加了成功的信心,這兩件事對自己的刺激太大了。
在他第一次提幹失敗後,營教導員鄭天昊找他談心,先是對他進行了一番例行公事的安慰,無非是正確對待組織決定,服從組織安排,放下包袱,不要讓消極的情緒影響日後工作等等,再後來就談到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了。
教導員鄭天昊壓低了聲音對他說:“永濤啊,我要不是今年轉業,你絕對聽不到今天這些話的,我很看重你的能力,也很希望你早日上一個台階,但是某些領導對你有看法呀,中國現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最大的法不是憲法而是看法,一旦領導有了看法,那麼你必須改變,否則沒有任何辦法,為什麼那些素質比你差的都提了,唯獨剩下你?你可能也聽說了,人家活動了,但你知道人家付出了多少代價呀!
黃永濤抬起頭看著教導員問:“多少?”
鄭天昊不急不慢地遞給黃永濤一根煙,待兩股煙升起的時候,他說:“這個不能給你說,你也不用知道。”有一位級別較高的領導,當然比起我來那是高多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做事得講成本’,這句話是在一次研究幹部調整的常委會上說的,針對的是一部分幹部對調整結果不滿意有情緒而言。我後來仔細地考慮了一下,覺得是這個意思,而且非常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