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山劃入汴國版圖的消息傳出,眾人既覺得意外的同時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三國經過這麼多年的無論是打壓還是收買,都沒能拿下的三界城如今在新城主即位後,終於是有了結果,算是有了歸屬塵埃落定了。汴國更是對新任的城主封侯賞地,開出如此豐厚的條件。
覺得情理之中的是三界山最終歸屬汴國,因為三界城的正門正對著汴國的領土,下山的路也在汴國的領地之內,所以三界城城主最終選擇歸屬汴國也是人之常情。
而如今的三界山腳下的三座城池:許陽,合陳,東邊,也歸屬龍且這個新封的許陽候所管轄。在接到聖旨的第二天,龍且就帶著部下浩浩蕩蕩的下山,接管了三座城池以及三城所屬三千多平方公裏的領土。
接管了城池之後,龍且也對三城的城守做出了調整。
龐奎升為許陽城的城守,帶領虎賁軍團的一千士兵駐守許陽城。
田單升為東邊城的城守,帶領黑甲軍團的二千士兵駐守東邊城。
而合陳城自然是趙括為城守,帶領鐵槍軍團的二千士兵駐守。
更是把張平宏任命為四城城督,掌管包括三界城在內的四城的民政問題。
與此同時,在三城的原先的守軍中抽調了一千五百名士兵出來組成禁衛軍,從虎賁軍中挑選了二個不錯的將領出來提拔為禁衛軍副統領,帶著一千五百禁衛軍回三界城駐防。
至於禁衛軍的統領嘛,龍且暫時不設,虛位以待,等將來看哪個表現好的,或者是遇到合適的再說。
龍且在接管三城後,大刀闊斧的整頓自己的領地,當地官員不合適的或是吃閑飯的統統裁減掉。不合理的地方統統整改,需要改進的地方也絕不忽視。
大力發展農業改革,力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把這三座不起眼的小城,更是在全國來說經濟都屬於比較落後的貧困之地發展為富庶之地。
由於手頭資金不寬裕,所以以賒欠的方式收購了三城內比較富裕人家的多餘牛馬,還撥出錢,專程從別的城池購來鐵,用以打造鋤具。
不但派士兵幫助農民耕種,更是教導帶領農民開荒和築渠引水灌溉,並且為了鼓勵農民耕種,更是下達了一係列的政策。
強製征收或是低價收購和租借地主手裏的田地,然後免一年的賦稅出租給農民。
凡是新開荒的農田,皆可減免二年賦稅,更按照開荒的麵積多少免費發放適合季節種植的糧食種子。
超過三畝地的都以賒欠的方式賣給農民鋤具和牛馬,等到收割的時候再以糧食,金錢或是新生的牛馬幼崽都可以拿來抵還。
家裏有多餘勞壯力的,鼓勵參軍,每戶有一個參軍的,除了有糧餉拿之外,還減免二年的賦稅,更會在收割的季節派士兵來幫忙。
此政策一出,頓時在龍且的領地之內掀起了一陣改革農業,大力開荒耕種的熱潮。
由於龍且接收領地的時候是九月上旬,轉眼到了十月秋收的季節,龍且更是親自帶領士兵幫助農民收割糧食,同時幫助他們種植冬小麥,玉米,番薯等耐寒類的農作物。由於汴國與南國相鄰,位屬南方,所以冬天並不是很冷。
種植好之後又協助他們開溝築渠,引水灌溉。
同時下達法令,任何破壞農耕設施,或是偷盜農作物的,視罪名輕緩,最低判處十年以上勞役或是牢禁。
在龍且接管三城領地不到二個月的時間,便已經深得民心。
百姓對於這個新任的許陽候讚不絕口,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
幫助百姓完成了冬種以後,已經是十月下旬了,馬上就要入冬了。
由於三城位置在三界山腳下,龍且又帶領當地的百姓和士兵到三界山上伐木,將伐來的木材分發給百姓加固或是建造房子,削下來多餘的枝椏更是製作成碳分發給當地的百姓。
當忙完這些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了,龍且囑咐了一番龐奎,田單,和趙括後,便帶隊回了三界城。
龍且讓他們要以當地的百姓利益為主,軍隊可以先緩一緩,慢慢再擴充,但是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以發展當地的經濟為主要。
因為當經濟發展起來了才能民富國強,百姓有了糧食和錢,才能交上賦稅,有了賦稅就有了收入,才能更好的利於以後的長遠發展。
同時命張平宏留下,協助當地官員處理好日常事務,百姓家沒有糧食的可以從糧倉裏開倉借糧給百姓過冬,等到來年收了糧食之後再還。
對於龍且的提議,張平宏自是點頭答應不已,對龍且的做法深表讚同。
..
十二月中旬,此時早已入冬了,還有半個月就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