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溶、水解、水化、氧化作用。就像鐵釘生鏽一樣,氧化作用是無時無刻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水是大自然中分布最廣的溶劑;而岩石主要成分是無機鹽類,在水中都能溶解。化學風化使岩石進一步分解,並從根本上改變了礦物的組成成分,使其有了吸附能力,出現了毛管現象,產生了一定的蓄水能力。

生物風化作用。當母質能夠蓄水,初步提供營養時,就會有一些低等的細菌和植物在母體上誕生。而植物根係的發育穿插和小動物打洞造穴的行為,會進一步促進岩石的破裂。生物的活動,還能分泌出各種無機酸,進一步促進了化學風化的過程。

經過長期的風化,岩石變成了土壤母質。但母質並不是土壤,因為它還缺乏完整的肥力,不能讓營養在母質中累積和集中。母質將和氣候、生物、地形、時間共同作用,形成土壤生成的五大基本因素。

科學家們發現,不同的母質是形成不同土壤的基礎,這就是黃土、紅土、砂土、黏土等多種土壤形成的內因之一。

氣候對土壤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其中溫度和濕度對成土作用的影響很大。高寒地帶植物生長緩慢,有機物積累很少,母質化學作用也慢。科學家們發現,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可增加2~4倍。氣候影響可使不同地帶上同種母質發育的土壤有巨大的差異。比如在溫帶,自西向東大氣溫度遞減,依次出現的是棕漠土、灰漠土、棕鈣土、栗鈣土、黑鈣土和黑土。在東部濕潤區,由北向南熱量遞增,土壤依次分布為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磚紅壤。

生物是影響土壤生成的最活躍因素。生物包括地上和地下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製造者。前蘇聯土壤學家威廉斯認為生物因素是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特別是高等綠色植物,能把分散在母質、水體、大氣中的營養元素選擇性地吸收起來,利用太陽能合成有機質,從而改造了母質,提高了土壤肥力。

地形雖然不能提供任何物質和能量,但地表形態、坡度、高度、坡向等差異,都會引起熱量和水分的重新分布,使相同母質產生的土壤有差異。比如我國天山托木爾峰南坡屬溫帶大陸性半幹旱荒漠和草原景觀,由山腳向上3000米的土壤依次為棕漠土、棕鈣土、栗鈣土、亞高山草原土;而北坡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由山腳向上3000米的土壤依次為黑鈣土、灰褐土、亞高山草甸土。一座山就有這麼多種土壤類型,足見地形對土壤形成的影響有多大了。

時間是土壤發育和演化的必要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從無到有,不斷發生、發展和演變。

在五大成土因素之外,不可漠視人為活動對土壤形成發展的作用。精耕細作,合理灌溉,可以使土壤肥力增加;反之,過度開墾,粗放耕作,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隨著土壤環境的惡化,人們開始注意研究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對土壤加速退化所產生的惡果。毀林開荒使水蝕嚴重,造成頻頻發作的泥石流;灌溉不當使大麵積土壤出現次生鹽堿化,使產量銳減甚至絕收;過度開墾引起風蝕嚴重,使持續不斷的沙塵暴頻頻席卷中國的北方。

隨著土壤科學的發展,學者們認為火山的活動、地震、新構造運動都是土壤形成的深層次因素。比如在第三世紀末隆起的青藏高原,就以她平均海拔4000米的身軀和萬千條“血脈”冰川,擋住了肆虐的季風,沃育了下遊的良田,使中國東部地區濕潤豐饒,而有別於同緯度地帶歐亞大陸內陸那幹旱少雨的沙漠戈壁。

各司其責的礦質元素

農作物從土壤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其中以氮、磷、鉀三要素最多,它們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呢?

先說氮。氮是農作物葉片中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氮素能使莊稼健壯生長,莖葉繁茂,葉色濃綠,光合作用增強,穗大粒多。農作物缺氮最明顯的特征是葉片顯現黃綠色,葉綠素的形成受到抑製。幼苗期缺氮,生長遲緩,葉片淺綠。生長中期缺氮,植株瘦弱,下部葉片最先變黃;而且變黃是從葉片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葉脈伸展成楔形,最後整個葉片變黃,逐漸幹枯並呈褐色,穗粒發育不良。

再說磷。磷是植物細胞核中蛋白質的重要組成成分。細胞的增殖和分裂須有磷的參與。植物根尖和正在生長的幼嫩組織中含磷素較多。磷與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代謝過程有密切的關係。在氮素充足、磷素缺乏情況下,氮的代謝過程受到阻礙。作物幼苗期缺磷,根係發育弱,生長緩慢,葉色紫紅,嚴重缺磷時葉色變黃。花期缺磷延遲開花,受精不良。結實期磷對養分的運輸和轉化起重要作用,充足的磷能加快養分的積累,增加粒重。

三說鉀。鉀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運轉,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增強抗病、抗旱和抗寒能力。鉀能使植株機械組織發達,莖稈堅韌。鉀素對氮素的代謝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鉀素充足有利蛋白質的合成;缺鉀時,幼苗生長緩慢,葉片呈黃綠色,葉片尖端及葉緣幹枯呈灼傷狀。嚴重缺鉀時,生長停滯,節間縮短,植株矮小,籽實發育不良。

現代科學查明,除氮、磷、鉀之外,許多微量元素在獲取農作物高產中亦起重要作用。例如鋅,它是植物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對植物的呼吸、無氧呼吸以及蛋白質合成、生長素形成等生理活動具有催化作用。植物呼吸時,也要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鋅能促使植物體內的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比較喜鋅的作物有小麥、玉米。

錳,它在植物酶係統中是重要的活化劑,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是在錳的參與下完成的,二氧化碳的同化和氮素代謝離不開錳。錳對促進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以及花粉發芽有重要作用。比較喜錳的作物有棉花和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