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逼真的立體聲
你在看寬銀幕電影的時候,一定會覺得比看普通電影更為逼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寬銀幕電影的銀幕比普通電影寬大些,人物、場景也相應的大一些,這固然是我們看起來覺得有真實感的一個因素,事實上,它的立體聲伴音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什麼是立體聲伴音?為什麼要用它呢?
我們生活的空間當然是立體的,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聲音來自四麵八方。人的雙耳具有一種本能,一聽到聲音,就能夠分辨它是從哪裏出來的———也就是能夠判斷聲源(發出聲音的人或物)的位置。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你左前方或右前方講話,而你聽到的講話聲卻好象是從正前方傳來的,你覺得奇怪嗎?普通電影就是這樣的。
我們看普通電影時,不但能分辨出人和物在左右上下方麵的位置,也能區別人和手的遠近位置。可是它的伴音卻是從一個固定地點的喇叭裏發出來的(即使有的影院用兩個或更多的喇叭,但發出的是同一個聲音,效果和一個喇叭差不多)。你看,分布在銀幕上不同地點的人和物發出的聲音,都從同一個喇叭放出,這不跟真實的情況有區別嗎?隻要聽眾稍加注意,就會感覺出來。寬銀幕電影的銀幕比普通電影寬不少,人物的距離也相應地加大了。如果仍用和普通電影一樣的伴音,那麼銀幕上的聲源和伴音聲源(喇叭)相跑很遠,就覺得更不真實。
為了使寬銀幕電影的伴音聽起來有立體感,必須要讓傳入左右兩耳的聲音有明顯的時間差別和響度差別。要達到這兩項要求,就要改變一般電影的發音方法。
假如我們在發出聲音的人或物的前麵幾個適當位置(彼此間有一定距離)上,放幾個話筒,那以它們收到的聲音在時間和響度上就有差別。如果把各個話筒收到的聲音分別錄下來,然後在電影院也在相應的位置上放同樣數目的喇叭,分別把這些錄音重放出來,聽眾聽到的聲音就有立體感了。經驗證明,錄音時用左、中、右三個話筒,錄下三條音就夠了;放映時也用三個喇叭,分別放在左、中、右三個位置,就能產生相當好的立體聲效果。這道理並不複雜,因為發出聲音的人或物靠近左邊時,左邊的話筒收到的聲音最強,中間的次之,右邊的最弱;重放時,也是左邊的喇叭發出的聲音最強,中間的較弱,右邊的最弱。雖然是三個喇叭同時在發聲,觀眾聽起來就覺得聲音是來自左邊。如果發聲的人或物在中間(或靠近右邊),情況也是類似的,重放時就覺得聲音來自中間(或右邊),因此就產生了立體聲的效果。
近來,電視也在試行采用立體聲伴音;不久的將來,立體聲伴音也可能在電視中廣泛應用。
光波和電波誰跑得快
如果有人問你:“光波和電波誰跑得快?”你大概會想,當然是光波跑得快口羅!誰都知道,光波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東西,它的傳播速度是30萬千米/秒,1秒鍾就可以繞著地球跑上七圈半呢!
我們再來看看電波吧。電波就是電磁波,電台和電視台就是通過發射電磁波,將精彩的節目送到千家萬戶的,我們一打開收音機或者電視機,就能立刻收聽到或收看到遠在幾萬千米之外的現場節目;移動電話也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通過移動電話,你和遠方的親人或朋友講話,就像近在身邊一樣。看來,電磁波的速度也一定很快吧?是的!科學家測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也是30萬千米/秒,一點不比光波慢!
電磁波和光波的速度相等,純粹是一種巧合嗎?當然不是!1865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就用他的方程組,計算出了電磁波的速度和光速相等,並據此大膽預言:光就是一種電磁波。光怎麼會和電磁波扯到一塊兒去了!我們能看到光,卻沒有聽說過能看到電台、電視台發射的電磁波。其實,這是由於它們的頻率不同的緣故。人眼能看到的電磁波隻是一個很窄的範圍,隻有頻率在41億~77億兆赫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視覺,這就是我們眼睛可以看見的可見光。比可見光頻率高的電磁波依次是紫外線、X射線、γ射線,而比可見光頻率低的電磁波是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這些電磁波都無法引起人的視覺,我們的眼睛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