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巷深處的腳步聲
夜晚,一個人在小巷裏行走,除了自己的腳步聲以外還會聽見一種“咯咯”的聲音,好像有人跟著似的,總讓人有點提心吊膽,莫名緊張起來。
其實,你隻要懂得了其中的科學道理,就不會再疑神疑鬼了。人在地麵上走,會發出腳步聲,腳步聲碰到小巷兩側的牆壁,就像皮球似的被彈回來,形成回聲。大白天,人來人往,回聲被來來往往行人的身體吸收了,或者被周圍的嘈雜聲淹沒了,因此隻能聽到單純的腳步聲。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情形就不同了。這時,人在小巷裏走,除了聽見自己的腳步聲,還能夠清晰地聽到小巷兩側牆壁反射回來的回聲。小巷很窄,腳步聲的回聲碰到牆壁後,還會繼續發生反射,巷子越窄,反射的次數也就越多,這時可以聽見一連串“咯咯”的回聲,這叫做顫動回聲。
在我們生活中,任何現象和事物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隻要你平時做個有心人,多開動腦筋,就會從你的身邊,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
用超聲波清洗精密零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精密零件的清洗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對於那些形狀複雜、多孔多槽的零件,像齒輪、細頸瓶、注射針管、微型軸承、鍾表零件等,用人工清洗,既費時又費力。對於一些特別精密的零件,像導彈慣性製導係統中齒輪等部件,不允許沾染一點汙垢,用人工清洗又難以達到清洗標準。
如果請超聲波幫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隻要把待洗的零件浸到盛有清洗液(如皂水、汽油等)的缸子裏,然後再向清洗液裏通進超聲波,片刻工夫,零件就洗好了。
超聲波為什麼有這種本領呢?
原來,清洗液在超聲波作用下,一會兒受壓變密,一會兒受拉變疏,液體可受不了這番折騰,在受拉變疏時會發生碎裂,產生許多小空泡。這種小空泡一轉眼又會崩潰,同時產生很強的微衝擊波。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上叫空化現象。因為超聲波的頻率很高,這種小空泡便急速地生而滅、滅而生。它們產生的衝擊波就像是許許多多無形的“小刷子”,勤快而起勁地衝刷著零件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汙垢很快就被洗掉,絕對令人滿意。如洗手表,人工洗要一件件卸下來,功效很低。用超聲波洗隻要把整塊要芯浸到汽油裏,通進超聲波,幾分鍾就能洗好。
火車的汽笛聲為何會變調
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聲音高,有的聲音低,我們就說它們的音調不一樣。音調高的聲音,振動的頻率就高,例如吹哨子聲音,音高就高,聽上去比較尖;音調低的聲音,振動的頻率就低,例如打鼓的聲音,音調就低,聽起來比較低沉。
火車汽笛聲的音調應該是固定的。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火車駛來時,汽笛聲要尖一些,也就是說音調要高些;開過以後,汽笛聲就變得低沉些,也就是說音調要低些。
這是什麼緣故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聲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本來汽笛聲有一定的頻率,聲波中的“疏”和“密”是按一定距離排列的。可是當火車向你開來時,它把空氣中聲波的“疏”和“密”壓得更緊了,“疏”和“密”的間隔更近了。因此,相對於觀察者來說,就是聲音的振動頻率加快了,音調也就高了,聽到的聲音就尖一些;當火車離開你時,它把空氣中聲波的“疏”和“密”拉開了,“疏”和“密”的間隔遠了,因此,相對於觀察者來說,就是聲音的振動頻率減慢了,音調也就低了,聽到的聲音就變低沉了。火車的速度越大,音調的變化也越大。天天和火車打交道的鐵路工人,有著這方麵的豐富經驗,他們能從汽笛音調的變化,估計出火車的快慢和行駛的方向。
在科學上,當波源與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和波源發出的頻率不同的現象,叫做多普勒效應。汽笛音調的變化是多普勒效應的一個實例。
在天文學上,根據多普勒效應,可以準確地計算出天體相對於地球運動的速度。人造衛星的運動速度也是利用多普勒效應測定的。人體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也可利用多普勒效應測定。
貼在鋼軌上聽遠處的火車聲
要知道遠處是否有火車駛來,有經驗的鐵路工人或旅客往往將耳朵貼在鋼軌上傾聽。如果聽到聲音,火車不久就會呼嘯而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與聲音的傳播速度有關。
我們知道,聲音的傳播是有一定的速度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你和家人麵對麵地交談、欣賞電視節目等等,好像聲音一發出,你就聽到了。這是由於聲源(發出聲音的物體)離我們太近了。如果聲源離我們遠些,比如,看遠處的打樁機施工,你就不難發現,汽錘落定後隔一瞬間,你才能聽到汽錘與木樁相撞的聲音。
聲音的傳播不但有一定的速度,而且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例如:聲音在空氣中大約每秒鍾能跑340米;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就達到了1440米/秒;聲音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更快,大約是5000米/秒。而火車的時速一般為100~200千米,也就是說,火車的速度一般在60米/秒之內,比聲音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慢得多。如果距離我們5000米處有一列火車駛來,火車開到我們麵前,需要80多秒的時間;如果站立著聽,將近15秒才能聽到火車的聲音;如果將耳朵貼在鋼軌上,隻需1秒左右就能聽到隆隆的火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