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奇跡的細胞工程(1 / 3)

創造奇跡的細胞工程

可能成為現實的“牛西紅柿”

1983年4月1日,西歐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條新聞,就是德國漢堡大學的兩位教授用最先進的生物技術,成功地使牛的細胞和西紅柿的細胞融合在一起,融合了的細胞經過培養長成一棵古怪的植株,結出的果實含有動物蛋白,吃起來有牛肉味道。兩位教授把這種植物定名為“牛西紅柿”。

這條消息立即引起了轟動。用細胞融合培養出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雜種,這可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一時間,各國的傳播媒介競相報道,我國的一些報刊也作了轉載。

然而,不久披露出來的真相使人們一下子泄了氣。原來,所謂的“牛西紅柿”完全是編造出來的謊言。在西方的許多國家,4月1日是愚人節,那家報紙對讀者開了一個大玩笑,一個國際玩笑。

玩笑歸玩笑,這一事件畢竟使公眾對細胞融合的認識和重視又提高了幾分。確實,作為細胞工程的骨幹,細胞融合技術有可能創造出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它的前程不可限量。

所謂細胞融合,就是使兩個不同物種的活細胞緊密接觸在一起,並且使接觸部位的細胞膜發生融化。這樣,兩個細胞的細胞質你來我往、互相流通,最後合而為一,完全合並成一個細胞。在精巧的培養技術之下,這個細胞有可能發育成完整的生物個體,那就是原來兩個細胞所屬的物種的雜種後代了。這個雜種後代有可能兼有兩個上代的一些優良性狀。這對於改良品種,提高農、林、牧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是很有意義的。

細胞融合說說容易,做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細胞的直徑大多在數十微米上下,幾十隻細胞並排著能從針眼裏穿過,所以細胞融合的操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還是小事,要使兩個不同種的活細胞緊密接觸,進而使細胞膜發生融化,是細胞融合的最大難題。在這個難題麵前,科學家們使盡了渾身解數:有的使用了聚乙二醇等化學藥品;有的使用了細胞電穿孔技術——用高強度、短時程的電脈衝去擊穿細胞膜以促進融合;有的更是別出心裁,用失去活性的病毒顆粒來促使細胞膜融化。至於在細胞融合後再把它培養成健全的生物個體,則牽涉到設計和使用成分複雜的培養基,牽涉到控製和不斷變更培養條件等等,也是困難重重,荊棘滿途。

盡管如此,致力於細胞融合的各國科學家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許多植物的優良品種由此來到了世界上。在動物方麵,山羊—綿羊,牛—貂,猴—鼠,甚至人—鼠的細胞融合也已經成功了。這些融合了的細胞盡管還沒有能發育成動物個體,但已經能長期存活,而且能不斷分裂,形成同種細胞的群體——雜交瘤。

前兩年,有人完成了一項引人矚目的細胞融合:在使用細胞電穿孔技術後,人的紅細胞被整個地攝入矮牽牛的葉肉細胞中。過幾天後,兩者相安無事,各自都活得很自在,矮牽牛葉肉細胞慢慢長出了細胞壁(原來的細胞壁在融合前剝去了);而紅細胞則照樣履行它原先在人體裏的使命——分泌血紅蛋白。這個奇特的融合細胞可以看成是一種全新的生物體係——植物和動物的雜交體係。盡管它距完整的雜交個體還有遙遠的距離,但已經是一個破天荒的偉大的開端。如果能從這個開端順利發展下去的話,本文開頭說的那個牛而紅柿,說不定真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呢!

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