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的家園
地球最北端被寒冷的北冰洋占據著。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象一個花環,斷斷續續地環繞著北冰洋,這些大陸或島嶼有很大一部分在北極圈——北緯六十六度三十三分——以北地區。
環繞北冰洋的地區,終年嚴寒,沒有植物,就是夏天也是遍地冰雪。
在極圈以內,一年中總有一段時間看不見太陽,叫“極夜”(也叫“永夜”);也總有一段時間太陽總不落下去,叫“極晝”(或“永晝”)。越靠近極地中心,極夜、極晝的時間就越長。這種極晝與極夜現象南北極地區都有,隻是季節正相反。
北極地區是愛斯基摩人的家園。多少年來,愛斯基摩人就在北極地區生活著。愛斯基摩人是一種非常耐寒的民族。據說,夏天裏,即使氣溫在零度以下,他們仍然赤裸著身子躺在露天裏,雪花飄落在身體上也毫不在乎。寒冷的冬天,他們就全家擠在冰塊壘起來的冰屋裏,隻搭著平時穿的衣服,就能安然入睡。
也許你們會問,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愛斯基摩人靠什麼生活呢?
其實,北極地區可吃的東西真不少。北極狐、北極熊、海豹和海中的各種魚類,都是愛斯基摩人很愛吃的東西。這些動物含有豐富營養和大量脂肪。
愛斯基摩人個個都是捕獵能手。他們愛捕獵海豹。海豹總愛爬到浮冰上曬太陽,小睡一會兒。這時,愛斯基摩捕獵手就拿著一麵白色的掩體板,遮住身子,悄悄地接近海豹。當接近捕獵目標時,就以極快的速度,舉起獵槍向海豹猛烈開火。
到了冬天,北冰洋上的動物少了。為了得到獵物,愛斯基摩人要在漆黑的極夜裏,冒著嚴寒,長時間地等在海豹呼吸孔旁。
海豹這種動物要把頭伸出海麵才能呼吸。冬天海麵封凍了,海豹就在冰層上用嘴巴啃出一些小孔,呼吸時好把鼻子伸出來。
就在海豹的鼻子剛剛伸出冰孔的一刹那,愛斯基摩人立刻射擊,然後,再把打死的海豹用魚叉叉上來。
為了得到食物,愛斯基摩人有時不得不操起漁網,在冰間裂隙的海水裏,張網打魚。有時,他們的收獲不好,隻能餓著肚子。
愛斯基摩人睡的冰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物。它完全由堅硬的冰塊砌成,遠遠看去,象一個雪白的大饅頭。
為了搭成這樣的冰屋,愛斯基摩人先得把厚雪狠命地壓實,再切成長條形的雪塊。砌屋時,先在地麵上把雪塊擺成一個圓圈,再一塊一塊向上砌,一層要比一層向裏收縮,最後封頂。
進入冰屋的門,是冰屋砌好以後,在地下打洞開出來的。人要進屋,先要爬過一個地洞。一個愛斯基摩家庭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直徑隻有三米左右的冰屋裏。
你們可能會問:人住在冰屋裏,冰屋不會融化嗎?不會的。這是因為冰屋裏不生火,人的體溫隻能融化冰屋牆壁表麵很薄的一層。融化後的水又重新凍結在冰壁上,倒把冰屋孔隙封住了。
冰屋是愛斯基摩人在那種特殊條件下的獨特創造。想想看,北極冰原上,除了冰雪還會有什麼建築材料呢?
愛斯基摩狗是愛斯基摩人的忠實夥伴。可以說,沒有狗的幫助,愛斯基摩人幾乎無法在北極生活。這種狗耐寒,有力氣。它能拉著雪橇,帶著它的主人到遠方狩獵。狩獵時,這種狗能幫助獵人尋找獵物。它的鼻子很靈,能聞到難以發現的海豹通氣孔位置。在凶猛的北極熊麵前,愛斯基摩狗也毫不畏懼,它們把北極熊圍起來,幫助主人打殺這種狡猾的動物。
愛基斯摩人在狩獵近來,隨著北極地區礦產資源的開發,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變化。一些人成了工人,年輕人有的進了學校,他們的住房和飲食當然也有了改變。有的地方,汽艇代替了獨木舟,煤油取代海豹油成為照明的燃料。但是,多數人還是按照他們傳統的方式生活著。
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