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星 世 界(3 / 3)

形態忽隱忽現的水星

水星是緊靠著太陽旋轉的行星,它的軌道與其它行星稍微有些不同。

地球和金星等的軌道近似圓形,而水星的軌道卻是橢圓形的。近太陽時距離為4597萬千米,遠太陽時竟遠離6977萬千米,相差2380萬千米。

水星沿軌道飛奔的速度隨著遠近距離而異,有時快,有時慢。近太陽時每秒鍾跑56千米。距離太陽遠時,每秒鍾隻跑37千米。和地球的平均速度每秒298千米相比,可算是一個“飛毛腿”的星星了。水星繞太陽1周僅需要88天,也就是水星的1年。

水星確實是一個活躍的星星,它從東方發白的天空剛一出現,卻又顯露在夕陽西下後的西方天空。它隻把麵孔露出來一會兒的功夫,卻又縮了回去。歐美把它叫作“墨丘利”。墨丘得是在羅馬神話中出現的一個神使的名字。他頭上戴著有翅膀的帽子,穿一雙長翅膀的靴子,手裏還拿著一根作為拐杖的棍子。

僅露半身的水星

水星的半徑隻有2420千米,是繞太陽運轉的九大行星中最小的一個。由於距地球較近,所以看起來有二等星到負一等星的光度。然而,水星公轉的軌道是在地球公轉軌道的裏麵,因此隻能看到它的半月形和月牙形,就連在地球軌道裏麵旋轉的金星也是如此。水星和金星相對著地球跑到太陽的背麵時,本來應該照亮它們的全部麵孔,但由於太陽光太強,我們就看不見它們了。

水星和金星來到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時候,太陽隻照亮了他們的背麵,所以也看不到他們,隻有在這個時間之外,我們才能看到水星和金星的一部分,因而他們顯露出來的也終是月牙形或者是凸出一點兒的半月形。

詳細的觀測,發現水星自轉的周期是56天到62天之間(平均59天),並且以107天到185天之間(平均176天)的周期交替著晝夜。晝和夜如此之長致使水星表麵在晝間的溫度高得驚人,例如赤道附近,可能超過400℃。

可是一到夜間,溫度又一個勁兒的下降,那時又變成極為寒冷的世界了。

水星上,你來我往的寒暑交替,在地球上是無法想象的。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按個子大小,它排倒數第二。噴氣式飛機隻要用10幾個小時就能繞水星飛行1圈。

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800萬千米,還不到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的40%。如果到水星上去看太陽,比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要大6倍多。

因為水星離太陽近,軌道半徑小,而運行的速度又最快——大約每秒48千米,所以它繞太陽轉1周所需要的時間是九大行星中最短的——88天。你看,地球上過1年,水星已經繞著太陽轉了4圈了。它可真是一個精悍瘦小的“長跑健將”。難怪古羅馬人給它起名叫“墨丘利”,因為墨丘利是神話中的天使,它行動敏捷,是專為眾神傳送信息的。

要測定水星的自轉周期,此較困難,一是因為水星離開太陽很近,常常被淹沒在光輝奪目的陽光裏;二是因為它的表麵沒有什麼時顯的特征,可以作為精確測定的標記。上世紀末,有人把水星表麵一些模糊的斑紋作為標記進行觀測,測出水星自轉1周,等於地球上88天左右,也就是說,水星同月球一樣,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等,也是始終以半麵朝著太陽。對於這個結果,幾十年來,人們信以為真。直到1965年4月,射電天文學家才測出水星的自轉周期是5865天,差不多是它公轉周期的2/3。水星自轉3圈,就過了2個“水星年”!

1974年、1975年,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器,發回來水星的電視圖像,人們看了不禁驚奇地叫起來,“多麼像月亮的表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