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看起來像月亮的水星
水星與月亮的個子大小差不多。水星的直徑是4878千米,月亮是3480千米。在九大行星中,除了冥王星,都比水星個兒大。
月球上沒有一滴液態的水,水星上也沒有水。這當然同它的名字是不相稱的。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水星上也沒有,如果有也是非常稀薄。而且天文學家認為,水星可能也和月球一樣,在它們形成初期,原始大氣很稠密,但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小,對表麵物體的吸引力小,拉不住活蹦亂跳的大氣分子,所以經過長年累月的不斷逃逸,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水星極為稀薄的大氣裏含有氦、氫、氧、碳、氬、氖、氙等元素成分。
由於沒有大氣和水的調節,水星和月球一樣溫度差別很大:向著太陽的一麵,溫度最高有400℃,連鉛、錫等金屬都會被熔化;見不到陽光的一麵,溫度下降到零下160~170℃,成了酷寒的低溫王國。水星上沒有四季的變化。
沒有了大氣的保護,水星表麵留下了許許多多流星撞擊的痕跡,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看來,“環形山是月球的特產”這種說法應該修改了。此外,水星上還有平原、裂穀、盆地。但是,也有一些特征是月球上沒有的,比如,在有些環形山中間,夾著陡壁懸崖,這些懸崖有3000米高,幾百千米長。
在我們地球上看來,水星還同月球一樣有位相的變化。這是因為它離太陽近,水星公轉軌道在地球公轉軌道的裏麵,這樣,當它繞著太陽公轉的時候,有時候把被太陽照亮的半麵對著我們,有時候把背著太陽黑暗的半麵對著我們,所以看起來水星就有盈虧圓缺的變化了。
地球上觀水星
在地球上觀水星是可能的,但是比較困難。據說,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想親眼看看水星,可一生也沒有如願。還是因為水星離太陽太近,簡直同太陽形影不離。它好像是在同我們捉迷藏,有時候躲到太陽身後,我們根本看不見;有時候跑到太陽前麵,淹沒在奪目的陽光裏。隻有當它轉到太陽的兩側,並且離開太陽比較遠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在黃昏太陽落山之後,看到它出現在西方地平線上空,成為暮色蒼茫中的“昏星”。在早晨,它有可能出現在破曉的東方地平線附近,成為曙光微曦中的“晨星”。它跟著太陽的前後出沒;時間相差不會超過2小時。
當水星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有時候我們會在太陽圓麵上看到一個小黑點掠過,這種現象稱為水星淩日。水星淩日的發生條件和發生日食的條件相似,每100年平均發生13次,上次水星淩日發生在19蹠年11月13日。
水星的外表像月球,它的內部結構卻像地球。它有一層固體外殼,裏麵是一個巨大的鐵質核心。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水星也是一個有磁場的行星。
水星沒有衛星,是個孤零零的“光杆司令”。
寒暑之差甚大的水星
前麵提到過水星自轉的周期,也就是說水星本身轉1圈的時間是88天。水星繞太陽旋轉1周的時間(公轉周期)也恰好是88天。因此,水星隻有一麵對著太陽,和月亮隻有一麵朝著地球一樣。
這樣一來,在1年當中對著太陽的那一麵,永遠是白天沒有黑夜,再加上水星上麵沒有大氣,太陽光直射在光禿禿的表麵上,這就造成了極高的表麵溫度。
與此相反,在水星的背麵,由於太陽光照不到它,所以永遠是寒冷的漫長黑夜。
金星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月亮外最明亮的一個天體。它的亮度最大的時候是-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大犬星最亮的恒星)亮14倍。金星比地球離太陽近,它是僅次於水星距太陽第二近的大行星。由於金星是內行星,所以從地球上看去它總是在太陽的附近。不過金星比水星離太陽遠些,它離太陽的角度可以達到48°。
由於有時我們可以在黎明前東方夜空中看到金星,有時又可以在黃昏後不久的西方夜空中看到它,所以它既是晨星也是昏星。古代人還以為這是兩顆不同的星哩!我國古代稱晨星為“啟明星”,昏星為“長庚星”。過去就曾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