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金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的內側,所以金星像月亮一樣會出現圓缺朔望的變化。如果用望遠鏡觀測,很容易看到這種位相變化。這種現象是伽利略在1610年最先發現的。

金星是除了月亮外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為4200萬千米。但是因為在金星表麵有一層厚厚的雲層,它像美神披著麵紗。人們很難看到那麵紗下掩蓋著的一切,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不了解金星的真麵目。直到人類以新的手段——發射行星際空間探測器以後,才揭開了美神的麵紗,使人們對金星有了新的認識。

地球上晝盡夜來、四季循環、氣候適中、水源豐富,因而在地球表麵青山綠野、鳥語花香、生物繁衍昌盛。真是萬物生長競自由,一片生機勃勃的興旺景象。可是金星上濃厚的雲層把大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去或漫射開來,因此在金星上就是白天也是不見天日,如同陰沉的雨天一樣昏暗。橙色的天空,黃色的大地,四周圍都是一個土黃色的世界。地麵上高溫高壓、滿目荒涼,分明是一個死寂的世界。根據目前的探測情況,人們已經不指望在金星上找到任何形式的有機體了。

由於金星表麵有濃厚的大氣層保護,所以相對來說金星上的地形比較平坦,那裏不像月球、水星和火星那樣有眾多的環形山。大部分表麵覆蓋著一層厚度不超過1米的“浮土”,浮土之下是岩石層。當然在金星上也有高原和峻嶺。最大的高原在北半球,它長3200千米、寬1600千米,就連我國的青藏高原與之相比也大為遜色。金星上最高的山峰高達11278米,使珠穆朗瑪峰在它麵前也低了一頭。金墾表麵有一條跨越赤道縱橫南北的大裂穀,這條裂穀長達1200餘千米。

金星濃厚的大氣主要是由碳酸組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7%以上,低層大氣中的含量甚至達到99%。此外還有少量的氮、氬、一氧化碳、水蒸氣、氯化氫和氟比氫等。在距離金星表麵30~40千米處密布著厚達25千米的濃雲,濃雲外麵基本上是原子氧。由於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阻擋紅外線向外輻射,形成非常強烈的“溫室效應”,把從太陽來的熱都封閉在大氣層之下。所以在金星的表麵溫度很高,能達到攝氏465~485度。而且是不分地區、季節、晝夜總是這麼悶熱。

地球上的天空是蔚藍色的,金星上的天空卻是橙色的。據前蘇聯科學家分析這是因為金星的大氣和雲層太厚,它吸收了太陽光譜中藍色部分,使得照在金星大氣低層和地表的光呈現為帶有橙綠色調的黃光。由於濃密的大氣所造成的“在氣折射”現象是金星上最奇特的一景。有人認為這種折射現象在金星的“地平線”附近,可以使太陽的光線發生180多度的彎曲。因此在金星上欣賞“西山日出”時(金星是逆向自轉的,所以在金星上太陽是從“西方升起”的)一定可以從不同方向,甚至是背對著太陽的東方,都能夠看到初升的太陽。由於大氣折射現象也使金星上的白天要比黑夜長得多。

關於金星的內部結構還沒有直接的資料,從理論上推論得出:金星的內部結構與地球相似——有一個半徑約為3100千米的鐵-鎳核心;中間是由矽、氧、鐵、鎂等的化合物組成的“幔”;最外麵一層主要是由矽化合物組成的很薄的“外殼”。

最後我們說說金星在太陽係中的運動。金星距離太陽為0723天文單位,約108億千米。金星的公轉軌道是一個很接近圓形的橢圓,軌道傾角為340。金星在公轉軌道上以每棚5千米的速度繞太陽旋轉,一個金星年大約為2247個地球日。在繞日公轉的同時金星本身也在不停地自轉著。金星是太陽係內唯一的一個逆向自轉的大行星,它自轉的速度很慢,需要經過243個地球日才自轉1周。金星的公轉和自轉的合運動造成金星上的一晝夜長達117個地球日,換句話說,在金星上不到兩個金星日就是一個金星年。1年裏隻有2天,這也可以算是一個“宇宙奇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