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的觀測
觀測金星比較容易,隻要用一個8倍的望遠鏡就能夠看得相當清楚了。金星和水星一樣,都屬於內行星,所以我們看它也有盈虧圓缺的變化。當金星公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且掠過太陽圓麵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金星淩日”的現象。但是,發生金星淩日的機會比水星淩日還要少,下次金星淩日要到2004年6月8日。
金星和水星一樣,孤零零地沒有衛星。
熒熒似火的火星
一提起火星,有人也許想象那上麵一定很熱很熱,如同《西遊記》裏描寫的火焰山那樣,烈焰騰空,熱浪灼人。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假如你到了火星上,不僅不會感到熱,相反地會覺得冷得吃不消哩!
火星離開太陽比地球遠,它從太陽得到的熱量比地球少,所以,那裏的平均溫度比地球要低30°以上。在火星赤道附近,中午時候也隻有20℃左右;晚上溫度很快下降,最低到零下80℃。火星的兩極地區溫度更低,在漫長的極夜,最低溫度能降到零下139℃。
這就奇怪了!這樣一個寒冷的星球,為什麼要給它起名叫火星呢?因為它看起來是紅色的,熒熒似火,漂浮在遙遠的太空之中,位置又不固定,亮度也不斷變化,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人叫它“熒惑”。在古代羅馬,人們從它的顏色想起了血與火,就用戰爭之神“瑪爾斯”來命名它。
火星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在地球軌道的外麵,是所謂外、行星。它離開太陽時遠時近,遠的時候248億千米,近的時候206億千米,平均距離2279億千米,離地球的最近距離隻有5600萬千米。
既然是外行星,火星的公轉軌道當然比地球公轉軌道要大,偏偏它又跑得比較慢——每秒24千米,於是火星的公轉周期就比地球的公轉周期長得多,火星上的1年幾乎等於地球上的2年,大約687天。它自轉1周所需的時間是24小時37分,火星上的晝夜幾乎跟地球上的晝夜相等。
另外,火星和地球一樣,它的自轉軸和公轉軌道平麵斜交成一個角度,這就使它也有四季的變化,隻是每一季的延續時間差不多是地球上的2倍。
和地球相似,火星上也存在大氣,但是比地球要少,火星大氣的壓力大約隻有地球大氣壓力的1/100。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碳,大約要占總量的95%以上。另外還有2%~3%的氮,1%~2%的氬,以及一氧化碳和氧等。水汽的含量很少,隻有地球大氣層中水分含量的172000。
那麼,在溫暖潮濕的季節裏,是不是也會降點雨呢?有些人這樣想過,認為火星上能夠降雨。因為人們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發現火星的兩極戴著白色的“極冠”,這極冠的大小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當北半球是冬天時,北極冠增大,這時南半球是夏天,南極冠縮小;當北半球是夏天時,情況正好相反。極冠的這種變化,使人想到它可能是巨大的冰層。夏季極冠縮小,說明它正在融化。冰層融化了,大氣中的水蒸氣不就多了嗎?水蒸氣一多,不就有可能降雨了嗎?
但是,事實證明極冠並非全都是真正的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二氧化碳凝結而成的幹冰。極冠裏到底儲存著多少水,現在還很難估計。再說,即使極冠裏有很多水結成的冰,但因為火星上的氣壓低,所以冰遇熱會直接升華成為水蒸汽,水蒸沁遇冷又直接凝結成冰——火星表麵是沒有液態水的。如果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汽都凝結成水,平均分布到它的表麵,也隻有1%毫米那麼厚,比地球上最幹燥的沙漠地區還少100倍。由此可見,火星表麵是多麼幹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