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上空的閃電也很頻繁。常常是電光閃閃、雷聲隆隆。1978年12月21日,前蘇聯的“金星12號”飛船,在向金星表麵下降的過程中,僅僅在離金星表麵11千米下降到5千米的這段時間裏,就記錄到1千次閃電。其中的最大的1次閃電,竟然持續了15分鍾。

“金星”13號和14號的下降裝置在下降過程中,再次考察了金星上空的高空風。金星的風速大約是每秒2~3米,離金星表麵越高,風速越大,到離金星表麵50~70千米的高空,風速可達到每秒100米,比地球上台風的風速還要大得多。

藍天、白雲,這是地球上人們所熟悉的景象,但是,從“金星"13號和14號的下降裝置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金星表麵上的物體,大部分看起來也是橙黃色的,藍(顏)色很少,這裏是一個橙黃色的世界。這種奇異的景色,是兩個下降裝置通過紅色、藍色和綠色的濾色鏡拍攝的。科學家們分析,金星上的這種景色,是因為金星上的大氣和雲層很厚,把太陽光譜裏的藍色部分都吸收了,所以,照在金星大地上的太陽光,不是在地球上看到的白光,而是略帶橙綠的黃光了。

從金星探測器過去發回來的信息我們知道,金星表麵不像月球和水星那樣布滿了環形山。相對來說,金星表麵比較平坦,大部分地麵上覆蓋著一層不到1米厚的“浮土”。在金星上,既有山脈也有峽穀。例如,金星的北半球上有一個比我國的西藏高原還大的高原和一座比珠穆朗瑪峰還高2000多米的高山。另外,金星上還有一條從南向北穿過金星赤道的2000多千米長的大裂縫,最深的地方大約有2900米,這是目前為止,在太陽係天體上發現的最長的地麵裂縫。

從目前獲得的資料看出,“金星”13號和14號下降裝置降落地點的景象很不一樣。“金星13號”下降裝置的著陸地區,是一片有很多亂石堆的荒漠,下降裝置著陸的時候,發現有塵土飛揚的現象。這裏的岩石層,是經過風化的玄武岩。岩石結構鬆散,很像火山爆發的時候噴出來的東西。下降裝置的周圍,有不少半埋在顆粒細小的黑褐色塵土和砂礫裏的大石塊。這些石塊的顏色大部分是紅褐色的,棱角很分明,這說明金星上的地質構造仍然很活躍,很可能有還在活動的火山。“金星14號”下降裝置著陸地點比較平坦,是一片棕紅色的高原,地麵上覆蓋著褐色的砂礫,岩石層比較堅硬,各層的輪廓分明。這是因為金星表麵的溫度很高,火山爆發時噴射出來的溶岩冷卻的過程很緩慢,逐漸沉積、壓實而成層的。這些岩石很像地球上海洋地殼中常見的拉斑玄武岩。對金星岩層的化學分析,對於我們了解地球的地質發展過程有重要的意義。從“金星”13號和14號的考察結果可以看出,金星的岩漿裏含有水分,這動搖了以前認為金星上“先天缺水”的傳統看法。

盡管目前對金星的現場探測還是初步的,但是,從現在得到的有關金星的信息,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多少世紀以來的地麵觀測,大大地增進了人類對金星的認識。當然,到目前為止,金星仍然有很多謎沒有解開,像金星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金星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閃電?……等等,這些都有待今後進一步的探測來解決。